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父為子綱:明代兵部尚書鄺埜跪誦父親家書,流淚接受家教

1、

鄺(kuàng )埜(yě)(1385-1449),湖南省宜章人,永樂九年進士,授監察御史。

當時明成祖推行金融改革政策,江南地區的富人反對,使之不能施行。明成祖震怒,派鄺埜前去巡視調查。

以明成祖鐵血的性格,當時朝堂都以為鄺埜要興起大案,而他作為欽差專案組組長也能以此建立政績。

結果鄺埜只抓了一兩個關鍵人物,將金融改革政策理順後,就回北京赴命。並告訴明成祖說:當地人最初不懂事不理解,如今學習政策法規後,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邁齊了腳步,事情已經辦理順利了。

這事就這麼高舉低落了。

2、

倭寇進犯遼東,有一百多個戍守海防的將士失職,按照法律都要被處死。明成祖命鄺埜查辦,而鄺埜向朱棣解說清楚情況之後,專門陳說其中值得同情理解的地方,朱棣赦免了這一百多條人命。

3、

永樂十四年(1416年),朱棣營造北京,準備從南京遷都北京。當時服勞役的工匠有數萬人,條件艱苦。朱棣命鄺埜監查管理,在鄺埜的仁政之下,生病的工匠受到妥善照顧,活人無數。

4、

永樂十六年(1418年)八月,石州(山西呂梁市)有告發州民與陝人群聚千餘人,圖謀不軌。

朱棣提拔鄺埜為陝西按察副使,讓他調兵剿滅。

鄺埜到陝西之後,不是著急去抓刀把子,立戰功。而是耐心地查明事實,向朱棣稟告這是一起誣陷,只誅殺了誣告之人,又是活人無數。

5、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強大的蒙古首領也先率軍進犯大明,大宦官王振忽悠22歲的明英宗親征,不與朝廷大臣商議可否,便自行下達詔書。時任兵部尚書的鄺埜上疏道:“也先入犯,一邊將足制之。陛下為宗廟社稷主,奈何不自重。”明英宗不聽。

七月,明英宗傾國之力,御駕出征。鄺埜隨從,仍然力請御駕回朝,明英宗不聽;又請求駐紮宣府(前線山西軍事基地),明英宗仍不聽。鄺埜屢屢上奏,王振對此十分憤怒,命令他與戶部尚書王佐一同隨明英宗大營出行,命二人跪於草中,直到夜晚才讓起來。鄺埜在行軍到懷來(河北張江口市)時,墜馬幾乎摔死,有人勸他留在懷來城(一說懷安城)就醫。鄺埜道:“至尊在行,敢託疾自便乎?”

八月,兵至雲中,王振下令回師,也先軍隊尾隨。十四日,鄺埜請求快速起駕入關,派出重兵作為殿後。沒有得到回覆。鄺埜便再到明英宗處上奏請求班師。王振大怒道:“腐儒怎麼知道行軍用兵之事,再講處以死罪!”鄺埜道:“我替社稷百姓出言,何懼死罪?”王振更加憤怒,命令身邊的侍衛將他扶出大帳。鄺埜只能與王佐相對在帳中哭泣。十五日,也先軍包圍明軍,矢下如雨,明軍戰敗,鄺埜死於亂軍之中,時年六十五歲。

6

鄺埜的一生就是這樣子,很能幹,很平和淡泊,又是誠摯的忠臣。

《明英宗實錄》:(鄺)埜為人端謹,居官勤慎,所至有冰櫱聲,丰采凜然。仕宦四十年,操履如一日,性至孝。

7、

此處要重點講的是他的父親,他的家教。

鄺埜的父親鄺子輔,當時是江蘇鎮江市句容縣教育局的小官,他從小教育鄺埜很嚴格。

鄺埜曾長期在陝西擔任高官,很想見一見自己的父親,於是想請鄺子輔擔任陝西鄉試的考官。鄺子輔收到相關信件後,很憤怒,回信說:“兒子做憲司(提點刑獄司),而父親做考官,怎麼防止嫌疑?”

鄺埜接到來信,見之流淚,頗有所悟。

鄺埜還曾寄給父親一件好衣服,父親又回信責備道:“你掌管一省法治,滿腦子想的應該是洗雪冤案,解決長期積壓的案件,讓百姓受惠。而不愧於你的官職。(哪裡有空閒搞這些東西?難道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嗎?)你從哪裡得到這件衣服,竟然用它來玷汙我。”

我們如今時代的人,尤其是外人,讀這樣的內容,可能會覺得老父親太古板,說話太過分。

可鄺埜卻是完全明白父親的指向是什麼,對自己的要求是什麼,於是他拿著書信,在離父親幾千裡之外的陝西官衙失聲痛哭,跪著誦讀,一邊哭,一邊隔著遙遠的時空接受父親的教誨。

8、

我們的古代,為什麼講究父為子綱?

父親憑什麼成為兒子的綱?

兒子為什麼絕對服從父親?

因為父親是兒子的榜樣、表率、楷模

兒子出生,父親已經成人,作為父親、監護人,他是兒子第一位置的老師。

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孩子。

他與兒子有著血脈相連,有著師生之誼,有著男人之間同生共死的基本盤。

父親要一輩子作為兒子的表率。

作為兒子,一生最強的依靠,是上面有一個父親在勤勉與人格上能作榜樣。

這是星光,能永遠指引他在漫漫長途中不迷失,有力量,有榮耀,心有所依。

鄺子輔是個好父親,他有一個好兒子。

鄺埜是個好兒子,他有一個好父親。

這才是

父為子綱

的典型闡述。

《千草堂讀史》066:歷史也是陰陽變化。

作者:禹州千草堂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