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潮汕常見海鮮,原來還能這樣叫

要問潮汕人喜歡吃什麼?想都不用想,當然是海鮮!各式生猛海鮮,山珍海味,簡直是人間美味。不過在潮汕,這些海鮮有它自己的名字!快來看看都有什麼?

潮汕俗名:迪仔

學名:綠鰭馬面魨

迪仔肉質細嫩,蛋白質含量高,是一種營養豐富,大眾化的水產品。一般剝皮後鮮食或醃製。

潮汕俗名:金龍、黃花

學名:大黃魚

新鮮海捕黃花魚,腹部呈金黃色,魚眼明亮,個頭均勻,冷凍後還能保證肉質細嫩有彈性。黃花魚僅有一根主刺,基本沒有細刺,營養價值豐富,老少咸宜。

潮汕俗名:紅目連、紅目鱗、大眼雞

學名:大眼鯛

大眼雞的魚鱗長得特別牢固,又細又密,不方便像其他魚一樣刮鱗。不管用什麼做法,一般都是煮熟後連皮帶鱗一起去除。民間食法多以紅燒、清燉為主。

潮汕俗名:釣鯉、哥里、金錢、紅哥里、紅衫魚

學名:金線魚

為海產經濟魚類之一,肉質細嫩,可供鮮食或製成鹹幹品,是相當大眾化的食用魚類,紅衫魚為鹹水魚,其食法頗多,可用來清蒸、煎、配合番茄燜煮,或煲湯均可。

潮汕俗名:巴浪

學名:藍圓鯵

在福建廣東一帶有一種叫巴浪魚的特殊美味,它不能人工養殖,只能靠漁民到海里捕撈,秋冬季節正是巴浪魚分群產卵的季節。巴浪魚肉的韌性和結實,嚼起來的味道也更像豬瘦肉。因為肉質特別鮮,特別好下飯,而且價格親民,在以前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可以說是最為親民的美食了。

潮汕俗名:黃T、苦提、臭肚

學名:泥猛魚

泥猛魚是海洋中的植食魚類,喜食海藻。每年春季,海藻萌芽之時,也是泥猛幼苗開始成長之時。歷經立夏、小滿,直至深秋,隨著海藻種類越來越多,越長越茂盛,泥猛的食物源越來越充足,它們也越長越大,越來越肥。深秋,泥猛煮熟後,厚實的肉爆皮而出,味香四溢,讓人難以抵禦其誘惑。

潮汕俗名:皮刀、碼頭魚、鸚哥魚、紅新娘

學名:鸚鵡魚

鸚哥魚的嘴巴與身體融合在一起,形狀有如鸚鵡的嘴,主要以珊瑚為食。常吃可保護視網膜,因為魚肉中含有豐富的ω-3脂肪酸。在潮汕,鸚哥魚通常以香煎或做成魚飯為主要食用方法。

潮汕俗名:指甲螳、指甲蚌

學名:蟶子

蟶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孕婦、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蟶子含有鋅和錳,常食蟶子有益於腦的營養補充,有健腦益智的作用。

潮汕俗名:三目蠘

學名:紅星梭子蟹

紅星梭子蟹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吃法簡單,無非是蒸、熻、炒、煮、生醃,當然也可煮粥。蒸最簡單,宰殺後(不宰殺容易掉腿,影響賣相)整隻隔水炊熟,最能吃到原味。

潮汕俗名:生蠔、蠔

學名:牡蠣

牡蠣,又稱為“海里的牛奶”。其富含大量蛋白質和人體所缺的鋅。食用牡蠣可防止面板乾燥,促進面板新陳代謝,分解黑色素。它是難得的美容聖品。

潮汕俗名:車白

學名:文蛤

文蛤有清熱利溼、化痰、散結的功效,對肝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哮喘、慢性氣管炎、甲狀腺腫大、淋巴結核等病也有明顯療效。

潮汕俗名:薄殼、海瓜子

學名:尋氏肌蛤

閩東一帶俗稱烏鯰,閩南稱海蛔,潮汕稱薄殼,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沿海群眾野生食用貝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