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在上海來一碗“網紅”蘇式綠豆湯,記憶中的味道是什麼樣子?

一碗蘇式綠豆湯,以薄荷水為湯底,沁人心脾。

這幾年來它成為了“網紅美食”,擁躉眾多。

還有人為此專門跑蘇州自己吃,再帶到上海分給親朋好友。

因此,不止蘇州本地,上海也有越來越多製作蘇式綠豆湯的店家,甚至出現了“專賣”和“連鎖店”……

圖片:上海靜安

在蘇州常熟長大、在上海生活的韋女士最近吃到了“媽媽牌綠豆湯”,她跟周到君聊了聊吃蘇式綠豆湯的故事——以前怎麼吃?現在怎麼吃?為什麼它會成為夏日的念想?

跟常規的綠豆湯不同,蘇式綠豆湯豐富得像八寶飯。不過,其實不止蘇州有這樣的食物,湖州有多樣湯,福州有長樂冰飯。這也不是蘇式綠豆湯第一次“進駐”上海,在一些食譜上甚至有叫法稱上海綠豆湯。金宇澄在《繁花》中寫到上個世紀上海的相親:

或者節約一點,到“四如春”飲食店,吃兩碗冰凍薄荷綠豆湯,吃吃談談,多好。

吃什麼?

蘇式綠豆湯最特別的,一是薄荷水,二是硬糯米,三是不開花的綠豆。有人稱之為“三大金剛”,它們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這裡講的都是傳統的做法——薄荷水是用薄荷現熬的,因此呈現橄欖綠的顏色。

糯米的標準是要硬且不生硬,綠豆是不能煮到開花的程度,否則就算“翻車”。頗有上海市民對此不習慣,因此出現了軟糯的“改良版”。

改良版

但是在從小吃到大的人看來,這樣做肯定是不正宗的。更何況,硬一點的糯米和綠豆自有其好處,吃起來更有嚼勁,放在湯裡也不會渾濁。換句話說,如果太“蘇”,與其說是“綠豆湯”,不如說是“綠豆粥”。

傳統版和改良版

至於蜜餞用什麼,實際上並不打緊——其主要作用是作為點綴,改善賣相。紅綠絲口感不好,在五仁月餅裡它就最不招待見,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冬瓜糖太甜了,現在的人最不缺這一口,未必要用。

微博截圖

韋女士告訴周到君,自家制作的綠豆湯像現在不用紅綠絲和冬瓜糖了;沿用了話梅,酸酸的很好吃;至於其他的蜜餞,選擇了櫻桃幹、橄欖肉等,重點是色彩搭配美觀。

怎麼吃?

街上賣蘇式綠豆湯的“網紅店”越來越多,怎麼挑,怎麼吃?其中也是有講究的。

第一條,購買綠豆湯時看湯色。

如果用薄荷葉熬湯色是橄欖色的,如果用薄荷香精是透明的。蘇式的傳統是熬的,現在很多是香精,成本低,好看,但是香精味比較重,也不是很健康。

■圖片:微博@s行者無疆z

第二條,味道雖好不要貪杯。

就算是當地人,蘇式綠豆湯也不是天天吃的。解暑用效果極好,但是“也不是天天吃,涼性太降火了”,韋女士笑著說。

最後,要乾溼分離,不要提前放入糯米和綠豆。

放在一起不到一個小時就要變成“泡飯”了。但是就算分開來放,最好也不要超過一天,隔夜飯太硬了——這是一個“火候”問題。

乾溼分離的包裝

隨著蘇式綠豆湯的流行,在上海隨時點一杯外賣已不是難事,味道也還不錯。

但是最珍貴的還是記憶——小時候想吃了就保溫桶裡自己倒,不夠了再到老城區的小店裡吃,看店家從大鍋裡挖出一塊糯米。這一類樸素的小吃,往往“吃的是情懷”。

圖片:蘇州市文廣旅局官微

蘇州市文廣旅局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曾介紹過蘇式綠豆湯的源頭,在今天高新區的滸墅關。當地有一家店名為蘇陽許記綠豆湯,人氣很旺。若是前往蘇州旅遊,不妨先到紫笑香、蘇錦記這些老字號打卡,嘗一嘗傳統的口味。

圖片:蘇州市文廣旅局官微

這個夏天,不妨用薄荷味的綠豆湯解解暑吧!

【來源:周到客戶端】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