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春秋和戰國之間的分水嶺是怎麼分的?為什麼分水嶺是田氏代齊的呢?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一方面,春秋時期,周王室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另一方面,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之間展開了激烈的兼併戰爭,最終由秦始皇一統天下,消滅山東六國為結束。

至於春秋和戰國之間的分水嶺,一般以三家分晉作為標誌,當然,也有歷史學者認為應該將田氏代齊加進去,這是因為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在本質上是差不多的,都是卿大夫掌握權力,最終篡奪了原本君主的權力,乃至於結束了姬姓晉國和姜姓齊國的歷史。那麼,問題來了,同是卿大夫掌握權力,為何晉國是三家分晉,齊國卻是田氏代齊?

首先,對於晉國來說,雖然最後是三家分晉,也即由魏氏、趙氏、韓氏三家瓜分了晉國。但是,實際上,晉國也差一點和齊國一樣,出現一個卿大夫家族取代國君的情況。公元前633年,自從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開始,六卿就一直把持著晉國的大權。在這一過程中,六卿不僅和晉國君主之間展開較量,彼此之間也是互相兼併。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

後來,趙氏把範、中行氏滅掉後,晉國的大權被趙氏、魏氏、韓氏、智氏這四家卿大夫所掌握。其中,智氏在整體實力上保持領先,完全有機會消滅其他三家,以此形成類似於田氏代齊的結果。但是,在公元前453年的晉陽之戰中,智氏反而被魏氏、趙氏、韓氏這三家聯合消滅,這才導致晉國最終被魏趙韓三家瓜分。

在晉陽之戰中,智氏聯合韓氏、魏氏三家包圍了趙氏,對於趙氏來說,一度被圍困在晉陽這座城池中,可謂危在旦夕。但是,在晉陽這座城池被攻破之前,韓氏和魏氏選擇背叛智氏,聯手趙氏反殺了智氏。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如果晉陽之戰中,智氏最終消滅了趙氏,那麼,他一定不會放過韓氏和魏氏,等到智氏成功兼併了晉國的其他卿大夫家族了。那麼,智氏最終完全會取代晉國公室,這自然和田氏代齊是比較類似的情況了。

因此,在筆者看來,三家分晉,顯然不是卿大夫掌握權力的必然結果,而是因為晉陽之戰等事件所導致的偶然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齊國來說,原先掌握大權的卿大夫,實際上也不止田氏這一家。當然,最終的結果是田氏消滅了其他卿大夫,從而在齊國一家獨大。也即相對於晉國的智氏,田氏沒有遭到晉陽之戰這樣的敗績,得以順利取代了齊國公室。

在齊國的歷史上,高氏、國氏世代為齊國上卿,天子所任命,齊國形成呂氏(齊國君主)、高氏、國氏三家共同保護姜姓社稷的局面。但是,從田桓子事齊莊公得寵起,經過田釐子(田乞)、田成子(田常),呂氏經歷了齊莊公、景公、悼公、簡公。經過反覆鬥爭,至田常為齊簡公相,田氏掌握了齊國實權,歷時約95年。公元前545年,田氏聯合鮑氏,欒氏,高氏共同擊敗了執掌齊國大權的慶氏,齊國自此改由欒氏,高氏共同執掌大權。

公元前532年,田氏又利用欒氏,高氏之間的矛盾,聯合鮑氏分別擊敗了欒氏,高氏。由此,齊國雖然之前擁有不少卿大夫家族,但是,到了春秋後期,田氏因為陸續擊敗了眾多對手,得以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齊悼公四年(丙辰,公元前485年),吳國、魯國兩國攻打齊國時,齊大夫鮑牧與齊悼公有矛盾,齊悼公殺鮑牧。在鮑牧被殺之後,田氏在齊國再無可以匹敵的對手了。

最後,相對於晉國的智氏,齊國的田氏顯然更加耐心,也即步步為營,充分利用對手的矛盾,以此達到一一消滅的目的。同時,為了順利取代姜姓齊國,田氏一方面在齊國施恩德於百姓,從而獲得百姓的支援。另一方面,田常為齊平公相後,怕諸侯討誅自己,為了安定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大諸侯國,取信於諸侯,爭取諸侯的信任,盡歸魯國、衛國的侵地,西與晉國的韓、魏、趙氏訂立了盟約,以及和吳、越互通使節。因此,田氏的處心積慮,加上步步為營,促使其在取代姜姓齊國時,不僅沒有遭到春秋戰國諸侯國的討伐,更在齊國上下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

所以,同樣是卿大夫掌握權力,齊國是田氏代齊,而晉國則是三家分晉。在時間上,三家分晉發生于田氏代齊之前,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意味著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的正式設立。在魏國、韓國、趙國瓜分晉國之後,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齊侯的地位,也即田氏齊國取代了呂氏齊國,並且繼續使用“齊”作為國號。基於此,魏國、韓國、趙國、齊國和原先就存在的燕國、楚國、秦國並稱為戰國七雄,這意味著戰國曆史的全面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