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小霞說烹調:歷經四百年,魯菜發源地傳統名吃,魚圓中改良扒魚福

中國烹飪全球聞名,在我國各地都有各地的風俗飲食,而聞名世界的有中國八大菜系,而這八大菜系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我國的魯菜。這些是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魯菜最出名的就是膠東的福山市。這裡是魯菜的發源地,如今是魯菜的三大支柱之一。而今天小編跟大家介紹的,不是那些大菜,而是一道福山的特色風味——扒魚福。現編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扒魚福的來歷。

扒魚福,是我國膠東地區傳統風味名餚,據說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明朝年間,煙臺福山這裡有一位名廚,他很擅長做汆魚圓。有一次,這位名廚的手指被刀割傷,但當時正好又有食客點了汆魚圓這道菜,一時不免為難。繼而靈機一動,把本來用手擠的魚圓改成了用勺子挖,不料挖出的魚圓經過水汆後形極奇特,一個個魚圓就如同元寶一樣。這次偶然的發現使這位有心的廚師十分興奮。

後來在他仔細地揣摩研究下,又把汆魚圓帶湯上桌的方式,改為用白扒的方法烹製,使魚圓不但色澤潔白宜人,口感更加細嫩,而且裝盤後形狀極象一堆元寶,具有祝福發財之意,很能迎合食客們圖吉利的心理,於是將其定名為“扒魚福”。後又經歷代廚師的不斷錘鍊和改進,便成為了膠東風味名餚之一。

選料:

要求選用的魚類必須肉質細嫩,口味新鮮,且肉中無細刺。膠東一帶因靠在海濱,多選用海產珍品牙片魚,尤以剛上市的鮮活牙片魚為佳。

初加工:

將牙片魚先去頭,掏出內臟後,刮掉體表的細鱗,再用水洗淨,在魚體表面的自然中分線上豎剖一刀,刀深及骨,然後仔細地剔下魚肉,同時也要注意摘淨靠近魚骨部分的紅肉和細筋。放在刮乾淨的菜墩上,加上適量的豬肥瞟肉,一同反覆用刀背砸成細泥。待砸至極細時,再用刀面輕輕排一排,邊排邊揀去細筋和血絲。

攪魚料子:

攪魚料子,飲食行業中也有稱為“打魚料子”的。它是製作扒魚福一菜難度最大的技術環節,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它要求廚師具有較強的腕力和熟練的操作技巧。否則的話,不是攪不成形,就是攪得太厚,兩者均達不到特定的成菜要求。其正確的作法是,魚泥放在湯碗中加適量的蔥姜水調稀,用右手握住五、六枝竹筷,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不停地攪動,攪的過程中加入雞蛋清、大油、食鹽和味素,攪至魚肉發抖,手感有阻力,且魚肉形成膠凍狀,放在涼水中能自然浮起,即說明魚料子攪好了。

應該指出的是,這一過程中食鹽不可加得太多。這是由於食鹽加的過量,一則影響菜餚的口味,二則因為食鹽是一種強電解質,會增強魚料子的持水力。而食鹽的濃度過高,強烈的水化作用能剝去蛋白蛋表面的水化層,使蛋白質沉澱下來,降低魚肉蛋白的持水性,造成魚料子的出水現象,即行業中所說的“打不進水去”。

另外,攪魚料子必須朝一個方向攪,魚肉蛋白之間的交聯鍵相互交聯,有利於魚肉凝膠。若是朝兩個方向攪,則可使本來形成的網狀結構遭到破壞。

汆魚福:

魚料子攪好以後,先稍微靜置片刻,然後用左手擠成魚圓,右手用手勺挖成元寶形,再進行汆制。現在,膠東有兩種做法,傳統做法是:把魚福涼水下鍋,用中火進行加熱。汆制過程中,鍋中的水自始至終不能沸騰,以免衝散魚圓和因魚肉蛋白過度變性而使魚圓質地太老,當魚圓達到鮮嫩狀態時即成。

現在,煙臺一帶對扒魚福的傳統作法進行創新,改水汆魚福為用油汆,即將挖好的魚福放入二、三成的油鍋中,慢慢汆炸至熟,這樣製出的魚福色澤更加潔白,口感也比水汆細嫩得多。

鍋中扒制:

製作扒魚福,與普通的扒法略有不同。普通的扒法一般是先爆鍋,再添湯,然後放入原料煨透後勾芡出鍋。而扒魚福卻一般不爆鍋,將鍋涮淨後,直接倒入適量的蔥姜水和清湯,調好口味後,把魚福放鍋中略煨,採用淋芡和點芡的方法進行勾熒——即邊輕輕晃鍋,邊向湯汁中淋入或滴入水澱粉,直至達到成芡要求為止,最後打入明油,輕輕拖入盤中即成。

以上就是福山扒魚福的具體制作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小夥伴們可以按照以上步驟來嘗試製作,感受一下我國魯菜發源地的風味。關注小編,小編會繼續跟大家分享更多我國的歷史名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