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李淵起兵的時候,李世民才18歲而已,他是怎樣取得那麼多戰功的?

世上從來沒有天生的本事,都是後天磨鍊出來的。

南北朝到隋唐,承襲漢風,官民尚武。身為西魏柱國大將軍之後、關隴軍功貴族集團子弟的李世民,自幼兒時讀書識字之日起,就得同步接受武藝與兵法訓練,那時代的貴族門閥,皆是如此。因為,唯有軍功才能使門庭延續盛而不衰。

所以,李世民到十八歲時,已接受系統學習訓練十餘年,早具備了作為一個優秀將領的能力。

先來講兩件李淵尚未起兵之前,李世民就已經以憑智勇雙全而揚名立萬、彰顯名將之姿的事。

獻計退突厥,為煬帝解圍。

大業末,好大喜功的隋煬帝不顧突厥已生叛隋之心,仍然要一意孤行的巡邊。

於是,中了突厥埋伏,天子車駕被圍困於雁門。

皇帝被圍,那還了得。各路將軍紛紛召集軍馬前往勤王。

當時還未滿十八歲的李世民,作為將門子弟,應募投軍,隸屬屯衛將軍雲定興麾下,隨軍赴雁門救駕。

因為事起倉促,救駕之事又是十萬火急。

所以,屯衛將軍雲定興的兵馬並不多,但也已不及招兵,唯有緊急前赴。

部隊集合完畢,將出發時。

李世民向雲定興獻策,說道:

突厥始畢可汗既然敢圍我天子,必定是以舉國之師前來。而我軍兵少,敵眾我寡。

所以我們行軍途中,一定要拉開佇列、廣設旌旗鼓角,以張我軍容聲勢。應讓幡旗連綿數十里,每夜則鉦鼓相應。又要嚴加哨騎,讓突厥斥堠無法靠近,只能遠觀;這樣,敵誤以為我已大軍雲集,就會望塵而遁。

否則,敵人一旦察知我兵少,若悉軍來戰,則敵我眾寡懸殊,我軍難以力敵。

雲定興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就按李世民所說,一路虛張聲勢,浩浩湯湯的行軍過去。

等部隊開進到崞縣時,突厥人果然以為隋軍已大舉前來,

崞縣,今山西省原平市西南,因地形,自古有“三晉之鎖鑰”之稱。

在中原王朝“以文制武,自廢武功”之前。再強悍的遊牧軍隊,也是不敢與中原軍佇列堂堂之陣、野戰對決的。

於是,突厥大軍當然不敢與隋軍大部隊硬碰硬的大戰,便解圍而撤走。

隋煬帝也因此得脫困境,而李世民獻策布疑兵,實為此役退敵之首功。

這件事,體現的是李世民之智。那麼,接下來就要說李世民之勇了。

輕騎突陣、騎射無雙,萬眾之中救李淵。

李世民十八歲時,大隋天下已烽煙四起。

高陽匪帥魏刀兒,綽號歷山飛,率眾來攻太原。

時任太原留守的李淵當時尚未起兵反隋,於是統兵出城平賊,逆擊魏刀兒。

李淵命令步兵在後,親率一部騎兵先行,深入敵陣。不料敵軍人多勢眾,李淵交戰不利,陷入敵軍重重圍困之中。

李世民在父親被圍之際,便用戰鬥證明了自己的武藝與勇猛,已經具備了一名優秀的騎兵將領的應有氣質。

時年僅十八的李世民,見其父危急,便一馬當先,率隨從輕騎直突敵陣;並在飛馳的戰馬上彎弓疾射,每發一矢,必斃一敵,所向皆披靡,敵兵恐懼,無人敢當其鋒,紛紛退避。

於是,突進了敵軍重圍內,在萬眾之中拔出李淵。

這時,大隊步兵趕到戰場,父子二人合兵奮擊,大破魏刀兒。

這一仗,李世民又立首功,也憑勇武在太原官兵中樹立起了威名。

當李淵舉義旗後,李世民以大破宋老生之戰,不僅奠定了自己成為唐軍第一大將軍的地位;又因為經典,這一仗被收錄進了兵法名著《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一書中。

李淵起義,任李世民為右領軍都督,先率兵攻略西河,每戰皆克,群雄紛紛慕名而來相投,唐軍聲勢大振。

於是,開始向長安進軍,欲圖關中而爭天下。

這樣,唐軍在進兵途中就遇上了舉義之後的第一個勁敵,守衛霍邑的隋虎牙郎將宋老生。

霍邑,今山西霍州。

宋老生是一員悍將,以善戰而聞名。更要命的是,他麾下還集中有二萬精兵,那是戰鬥力極為強悍的大隋正規軍,

當時,又逢氣候反常,連日大雨,道路泥濘,後勤輸送緩慢,唐軍的糧食將盡。

於是,李淵與重臣裴寂商議,要不先返回太原,以圖後舉。

李世民聽了這事後,大驚,立即向其父進諫,說道:

我們是為舉大義而興兵,以救蒼生為己任,當須先入咸陽,才能號令天下。

今日遇小敵就要班師,只恐附和我們義軍士眾會一朝而散。

如果回太原,守一城之地,這是為賊匪的做法,將何以自全?

(圖)李淵起兵後,向長安的進軍路線。

李世民這番話,證明了他雖然年不過二十,但在政治與戰略上的見地,已遠勝其父李淵。

但李淵並不採納李世民的勸諫。只是催促全軍,火速做好撤軍準備。

這一下,真把李世民急壞了。如果大軍一撤,那麼從此後,唐軍將再無進取之志,真的要淪落為二流軍閥了。

於是,李世民唯有在帳外大聲的痛哭了起來,哀泣之聲,直入帳內。

李洲一聽,心說:

這小子又要幹啥了,好好的回太原當土豪不好嘛。

終究是父子情深,李淵也不捨得這位猛虎般的兒子在帳外大哭。於是,召入帳內,欲好好的撫慰兒子一番。

沒料想,這一撫慰,卻反被其子一番說教。但這一次,李世民說服了李淵。

李淵問:吾兒何故而悲?

李世民回答說道:

“今兵以義動,進戰則必克,退還則必散。眾散於前,敵乘於後,死亡須臾而至,是以悲耳。”

此時,李淵才如夢方醒!

撤軍是萬萬撤不得的,一撤,眾人心氣就散了,那是萬分危險的!

於是,唐軍咬著牙與宋老生對峙了起來。

到八月時,雨停了,李淵麾軍攻霍邑。

素以勇悍著稱的宋老生,全軍出城,與唐軍列陣野戰。

大唐攻取長安、立國的關鍵一仗,霍邑之戰開始了。

一:唐軍戰鬥部署:

(1)李世民率二百騎兵隱蔽於城南平原上待機,作為奇兵。

(2)唐步軍主力分成列陣與隋軍對戰,李淵統領左翼,李建成統領右翼。

二:雙方兵力對比。

(1)隋軍二萬,皆為正規常備野戰兵團,甲堅兵利,戰鬥力強。

(2)唐軍號稱有甲兵三萬,及隨從義軍數萬。

(3)唐軍總兵力倍於隋軍,但實際真正有戰鬥力的,不過是前太原留守轄下的兵力,不足一萬。餘者皆為新招之兵,尚未形成合力。

(4)整體戰鬥力,從武器裝備到訓練水平,隋軍遠強於唐軍。所以宋老生敢於出堅城,以寡擊眾,與唐軍野戰。

戰鬥開始。

宋老生麾動全軍,展開猛烈攻擊,唐軍打得異常艱苦。

隋軍很精銳。

但李淵的太原兵也曾是隋軍精兵,有此精銳為骨幹的唐軍,雖然新兵多,卻也不是吃素的。硬是頂住了隋軍一波又一波的攻擊。

步兵野戰,拼得就是意志,雙方你來我往,激烈廝殺。

正打得難解難分時,唐軍右翼出問題了!

右翼統帥李建成的馬匹在激戰中受驚,竟把李建成掀下了馬背。

主帥臨陣墜馬,那在古代列陣野戰中,是大事,整個唐軍大陣右翼,頓時就出現了混亂與騷動,前鋒陣線不穩,開始了向後移動。

激戰之中,陣線突然後移,又是性命交關的,弄不好就會引發全軍崩潰。

於是,宋老生當然不會放過這機會,麾動全軍,猛攻唐軍右翼。

而在唐軍左翼的李淵也看見了右翼的混亂,頓時大驚失色,當然是調兵遣將,全力支援右翼。

戰鬥進入了白熱化,生死成敗,就要看誰能咬牙打到最後了。而總體上,對唐軍已經非常不利。

正危急之時,隱蔽在南原的李世民,率騎騎兵出擊了。

隋唐騎兵的厲害之處,就是身兼鮮卑北魏甲騎與中原騎兵二者的優點。無論陷陣突擊、騎射、組織紀律皆為上等。

李世民的二百驍騎疾馳而至,直衝隋軍右翼;而正在與唐軍步兵激戰中的隋軍,猝不及防,頓時便讓唐軍騎兵突破了防線。

於是,這二百騎陷陣而入,像把尖刀一樣的,攔腰刺入了隋軍的陣型中。

又如風馳電掣一般,勢如破竹,橫向鑿穿了隋軍陣列,直把隋軍分割截為了兩段,隋軍由是大亂。

李淵一見,立即指揮步兵各部,全力反衝隋軍,諸將引兵奮擊。

前後夾擊之下,形勢倒轉,隋軍大敗,軍士驚慌,紛紛棄械亂走。

宋老生逃至城下時,為唐軍追騎陣斬。

霍邑城破,唐軍大獲全勝,由此威震關中。

而這一仗,又是李世民在李淵與諸臣心生退意時,泣淚苦諫,一力主導之下開打的。又親率騎兵陷陣,掐準戰場時機給予宋老生致命一擊。毫無疑問,李世民當為此戰首功!

此戰之後,李世民憑其智勇雙全與臨陣指揮能力,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大唐與太子並列的第二人物、大唐軍隊的統帥。

而在戰鬥中墜馬的李建成,再未上過戰場。

要說李世民那麼多的戰功是怎麼立下的。

唐王朝的建立,李靖掃平南方,但南方事實上,是真沒有拿得出手的強敵的。

而李世民征討洛陽王世充、得程知節、秦叔寶、羅士信等山東豪傑投效;又掃滅西北薛仁杲、劉武周、宋金剛,收服尉遲敬德;再圍城打援,以寡擊眾,一役滅竇建德、王世充;後來又平定劉黑闥反叛等等,李世民打的仗,就算號稱軍神的李靖,也不一定能打得出來。

這就是李世民所立下的赫赫軍功,實際他才是大唐的頭號軍神,也是後來敢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最大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