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中醫實戰咽炎五年,只因脾虛研究這個方子,我悟出很多

本文理論依據:《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藥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有人問我,文老師,你總寫科普文章,累不累?

我說,累啊,但是累也要堅持。因為有那麼多讀者喜歡我的文字,而且中醫學這個東西,你越去研究它,就越能感覺到它的神妙之處。

來看一個簡單醫案吧。

話說有這麼一個女教師,姓彭,當時好像是50歲剛出頭。她有咽炎,聲音嘶啞,已經五年了。五年來,症狀時輕時重,總是好不利索。結果最近這一回,可能是因為講課講多了,她就開始聲音沙啞嚴重,而且咽痛、咳嗽,身上乏力,連話都不愛說,更別提講課了。到醫院,診斷為慢性咽炎。

怎麼辦啊?治嗓子的藥都吃得差不多了,沒效果。她在朋友的勸說下,要用中醫中藥。

中醫刻診,見患者舌質淡紅,脈象沉細,舌苔薄白,整個人氣短懶言,不愛說話,顯得神疲乏力,於是就寫了一個配伍——

黃芪25克,桑寄生15克,知母、杏仁各10克,升麻、柴胡、桔梗各5克,甘草3克。水煎服。

結果呢,藥用5劑,咽痛基本消失,可以說話了。但是咳痰的時候,略帶血絲。醫家調藥了,原方加上仙鶴草、瓜蔞皮、浙貝母各10克,再用7劑之後,徹底痊癒。

這裡頭什麼道理呢?我告訴你,病人的問題在於脾虛氣陷,津不養喉。

說白了,她這個咽炎,和脾虛有關係。

怎麼知道脾虛?你看啊,她舌淡,脈象沉細,舌苔薄白,渾身乏力、懶言,這些都是脾肺氣虛之象。舌頭淡,說明氣血不夠。脈沉細,說明氣血鼓舞不起脈道。脾肺氣虛,氣血不能濡養周身,於是人就乏力、不愛說話。

脾虛為什麼和咽炎有關係?第一,脾不足,氣血生化乏源,不能濡養咽喉。第二,脾不足,則肺氣不足。咽喉為肺之所繫。聲音之根,在於肺。肺氣虛,則聲音異常。

這個時候怎麼辦啊?就得補肺。這是基礎。

上面配伍中應用的,是張錫純的驗方,叫做升陷湯,原方基本配伍就是黃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從整體上來看,醫案中的方子,黃芪補益脾肺之氣,知母潤肺,制衡黃芪的燥性。升麻和柴胡能提升中氣。桔梗引脾氣上升於肺,利咽喉。這就是基本意圖。桑寄生,補益肝腎,配合黃芪補氣。杏仁開肺氣,令肺氣活絡起來。

到後來,鑑於患者痰中帶血,故而用仙鶴草止血,用瓜蔞皮和浙貝母來清熱化痰。

這就是來龍去脈,其實是很好理解的。

從這個故事裡頭,你能悟出什麼呢?我把我學習到的東西分享給你——

我們現在有很多人,具備慢性咽炎的種種表現。怎麼辦?清火、去火?不一定。有時候,你甚至會適得其反。這裡頭,如果你總感覺身體乏力、便溏、懶言、聲音嘶啞,脈象比較沉緩、細弱,你要考慮是不是脾肺氣虛,咽喉不得濡養所致。當此際,你要補益脾肺。尤其是整天說話的人,比如教師啊、播報員啊、主持人啊等等,更要提防這個事兒。因為你說話,就是在消耗肺氣啊。你看為什麼有些重病的人,沒法說話了?因為他們的肺氣消耗殆盡了。

我文中提到的那個配伍,有它的科學性和代表性。您如果有專業人士的指導和幫助,是可以借鑑應用。前提,一定是要準確辯證。如果你屬於肺胃陰虛,再用大量黃芪,那就壞了。就日常調養而言,除了方劑,你用點藥茶也可以,比如說黃芪、知母、桔梗這三味藥,黃芪9克,其他兩味藥各3克,放在一起,泡水代茶飲,益氣、養陰、開喉,這是方便又科學的。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