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保障學生睡眠,未必一定要從“減法”去做,做“加法”也未嘗不可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許富華建議將高中生晚10點就寢寫入《未成年人保護法》。

關於學生熬夜的問題不僅僅只是存在於高中階段,在初中、小學階段也是非常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一直以來孩子們熬夜的問題也是上上下下非常關心、關注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出臺了很多的政策做了很多大的要求和宣傳。

但相信大家也看到了,無論做怎樣的努力,哪怕是出臺了史上最嚴格的減負政策“雙減”之後,學生熬夜的問題也還是依舊普遍存在。

為什麼這個問題解決起來如此麻煩呢?

把睡眠要求寫入《未成年人保護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關於孩子們的熬夜問題,我們知道 除了部分學生可能是因為玩遊戲、刷影片等緣故導致的熬夜,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導致熬夜的主要問題還是來自於“學習”的本身。

任誰都知道拋開一些限制條件(諸如天賦、習慣、方法等)對大多數人來說學習成績儘管跟投入的時間多少不會成絕對的正比關係,但肯定會有密切的關係,而學得多睡得少毫無疑問會導致學生身心健康出現問題……

一邊是身體,另一邊是成績,誰都知道熬夜不好,但提高成績卻又跟熬夜會有很直接的關係,偏偏成績又極其重要,所以面對這道選擇題的時候,大多數人的選擇還是會不自覺傾向了熬夜……

我個人認為把學生睡眠的要求寫入《未成年人保護法》是完全可以的,但從最終我們期望達成的效果來看,應該不會發揮太大的作用。

因為無論是在這件事情還是在其他的“減負”措施上,我們往往更多隻是關注學校(老師)和家庭(父母)給予孩子的學習壓力和學習負擔,

卻忽視了我們當下的教育升學模式主要還是以看分數為主以及學生自身也是具有獨立完整人格的個體。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命運出現轉折的兩個大考分別是中考和高考。

無論是調整考試的科目還是調整各門課的權重,但最終的“成績”還是決定大多數人未來在哪上學在哪發展的最最關鍵的指標。

即便是把“分數”改為“等級”,“等級”的評判依據也依舊是分數。

所以除非取消所有的升學考試,不再考試而是改為“直升”或者是“自薦”等方式,否則只要升學存在“競爭”,那麼學習的壓力、負擔就不可能被減沒了。

就像我們常說的“劇場效應”“教育內卷”等問題一樣,除非“先”努力或者搶跑的人躺平,否則名額、機會有限的情況下這些問題就會一直存在。

清華北大太難了,很多人會早早放棄,但985呢?211呢?

別說是這些級別的大學了,就算是被很多人都看不起的最最普通的大學的普通本科,一名學生想要考上,

至少也要戰勝同省份的至少75%的同屆學生才行

都感覺“本科不值錢”了,但就是這個“不值錢”的東西卻也是無數人在付出巨大努力甚至是代價才好不容易獲得的……

所以面對這樣的現實,真的能“放下”“看開”“躺平”的人能有多少呢?

別說是成人們看不開了,孩子們作為獨立的個體就能做到嗎?

許代表提議的是把高中生的睡眠寫入《未成年人保護法》,那我們就看看高中生的睡眠以及學習問題吧。

不說“衡中”等這些超級名校了,任何地區的任何高中,只要一名學生自己有明確的目標、想要考上更好的大學、想要獲得學習自己想學專業的機會,他自己就會非常非常努力地去學!

20多年前中職、大學畢業還包分配的年代我上高中了,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的學習壓力主要是來自於自己,看看考試成績的差距,再看看其他人是如何努力的,再想想自己的目標,真的不需要老師、父母說什麼自己就天天熬夜到後半夜。

天賦不如別人,如果連努力都做不到,這不就成了自我放棄了嗎?

這種情況下你跟我講“熬夜的壞處”,我肯定是聽不進去的,因為我會做一個很簡單的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

時過境遷,如今我孩子都上初二了,我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

過去“只要學不死亡就往死裡學”“生前何必久睡,死後必定長眠”這些激勵自己堅持下去的話我也不想說給自己孩子聽,說得最多的反而是“早點睡吧”。

“雙減”後孩子的作業量確實是減少太多了,9點睡覺可能偶爾還是有點困難的,但10點之前睡僅從“作業”的角度去看絕對沒問題的。但孩子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自己的成績能夠保持優秀,他希望自己能夠考上重點高中,他希望自己未來有機會考上更好一點的大學……

所以做父母的說再多遍“早點睡吧”也無濟於事。

因為孩子自己也遇到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天賦一般的情況下如果再不比別人努力一些,如何能夠在競爭中獲得更好的機會?問題是包括孩子在內,我們都知道還有很多孩子是“比我們聰明還比我們更努力”的存在……

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把保障學生睡眠入法了又能改變什麼呢?

其實我個人有一個可能在很多人眼裡有點“沒人性”的想法:

與其刻意逃避,不如正面直視。

“學習”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同時也是具有一定“分(分)流(層)”作用的事情,而“學好”本身對多數人來說肯定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必須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事情。

另一方面每個人、每個家庭總有很多需要努力的理由,甚至有些時候只需要一個理由就足夠讓自己堅持下去了。

既然如此,乾脆就不要試圖把“學習負擔”這個“學習”必然的“伴生物”徹底消滅掉了,接受它就行了!

我們所擔心的不就是因為學習而導致學生身心健康出現問題嗎?

那我們就去解決身心健康的問題——加大身心健康方面教育的投入力度,例如體育課有質量的開足,增加各種每個人都需要參加的文體活動,增開圍繞心理健康(包括自我調節、三觀等各個方面)教育和引導……

與其害怕危險而擔心孩子們在巨浪中“溺水”,不如強大孩子,培養他們更多搏浪擊水的能力,助他們更好地乘風破浪!

所以保障學生睡眠,未必一定要從“減法”去做,做“加法”也未嘗不可,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