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最早發現青黴素的英國細菌學家,三人共獲諾獎,三人獲得醫學或醫學

最早發現青黴素的英國細菌學家。並且證明它有抑菌、滅菌和溶菌的能力,為人類使用抗生素治療傳染病開闢了道路,挽救了無數受病菌感染的生命。青黴素的發現與製成,被認為與二戰發現原子彈、雷達相提並論。

亞歷山大·弗萊明(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享年74歲),英國細菌學家,生物化學家,微生物學家。

弗萊明1923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首先發現了青黴素。後英國病理學家弗勞雷、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進一步研究改進,併成功的用於醫治人的疾病,三人共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青黴素的發現,讓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藥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從此,世界上出現了尋找抗菌素新藥的高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藥的新時代。在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100名人排行榜》,弗萊明名列第45位。

1921年,患重感冒的弗萊明在一培養基中發現溶菌現象,細究之下原來是鼻涕所致,由此,他發現了溶菌酶。

1928年7月下旬,弗萊明將眾多培養基未經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試驗檯陽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了。9月1號,在工作22年後,他因溶菌酶的發現等多項成就獲得教授職位。9月3號,度假歸來的弗萊明,剛進實驗室,其前任助手普利斯來串門,寒暄中問弗萊明這段時間在做什麼,於是弗萊明順手拿起頂層第一個培養基,準備給他解釋時,發現培養基邊緣有一塊因溶菌而顯示的慘白色,因此發現青黴素,並於次年6月發表,最終使其獲諾貝爾獎的論文。

弗萊明要遇到青黴菌所致的溶菌現象,究竟需要多少偶然因素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出現。有人曾為此專門著文闡述。首先,青黴菌適合在較低溫度下生長,葡萄球菌則在37度下生長最好。其次,在長滿了細菌的培養基上,青黴菌無法生長。最後,青黴菌大約在5天后成熟併產生孢子,這時青黴素才會出現,而青黴素也只對快速生長中的葡萄球菌有溶菌作用。

有人指出,弗萊明雖然發現了青黴素,卻只發表了兩篇論文,而有關青黴素在醫學上可能存在的價值,只在其第二篇論文中明確提到過一次,“青黴素或者性質與之類似的化學物質有可能用於膿毒性創傷的治療”,這就是他對青黴素功用所作出的唯一預言。

有人甚至在紀念弗萊明貢獻的一次演講中指出,弗萊明1929年那篇劃時代論文中,沒有引用,在1928年法國出版,一本專門闡述黴菌和其它細菌,在抑菌觀察方面的有關文獻的專著,以此說明弗萊明並不真的明白青黴素的價值。

弗萊明即未積極分離純化青黴素,也未積極推動青黴素的研究,以使它成為一種治療用的藥物(這些事務都是牛津小組—弗洛裡和錢恩為主要人員所作)。他甚至沒有妥善儲存所發現的青黴菌菌種,而是一位有遠見的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的教授Raistrcik將之儲存,後來交給牛津研究小組。

還有人認為,青黴素之所以能迅速在臨床大面積推廣使用,得益於殘酷的二戰以及日本偷襲珍珠港,促使美國加入戰局,否則錢恩恐怕很難成功遊說美國投入到青黴素的研發中。因為,青黴素的分離純化極其困難,其水溶液極不穩定,很容易分解失效。

而且,粗提物口服情況下對天竺鼠的致死性很高,若按現在的情況看,沒有人會認為這個藥物值得開發。而弗萊明當初發現的菌株,產量極低。高產量菌株是在美國發現的,而一系列關鍵性技術和臨床研究都是在美國實現的。

也有人指責他,初期的媒體宣傳,完全是弗萊明的個人舞臺。而牛津小組所作的很多實際而艱辛的工作,要麼被忽略要麼被一筆帶過,總之牛津小組被人遺忘了。事實上,如果沒有牛津小組,就算弗萊明要做,也造不出藥物來。

1999年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週刊中,對1945年同獲諾貝爾獎的三個人配發了耐人尋味的說明文字。弗萊明—他對攝影師來者不拒; 弗洛裡—對新聞界冷如冰霜; 錢恩—年輕的生化學家,分析並提純了青黴素。

雖然弗萊明遭受非議,但毋庸置疑的是,青黴素已挽救了數以百萬計人的生命,並且將來肯定還將繼續挽救更多的人,其中大部分榮譽還是應當歸功於弗萊明,是他完成了最重要的發現。正如牛津病理學系主任哈里斯所說:“沒有弗萊明,不會有錢恩及弗洛裡; 沒有錢恩,不會有弗洛裡;沒有弗洛裡,不會有希特利;沒有希特利,則不會有盤尼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