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孫權為什麼不追諡兄長為皇帝呢?是忘恩負義嗎?還是忘恩負義嗎?!

公元229年,吳主孫權在武昌稱帝,建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后,追尊其父孫堅為武烈皇帝,廟號始祖。而對於打下江東基業的兄長孫策,僅追諡為長沙桓王。孫權為什麼不追諡兄長為皇帝呢,是忘恩負義嗎?

公元229年,吳主孫權在武昌稱帝,建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后,追尊其父孫堅為武烈皇帝,廟號始祖。而對於打下江東基業的兄長孫策,僅追諡為長沙桓王。孫權為什麼不追諡兄長為皇帝呢,是忘恩負義嗎?孫權的忘恩負義,更多的是為了東吳內部權力的穩定。如果追諡孫策,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尊號,恐怕孫權也不會吝嗇。但是追尊兄長為皇帝后,恐怕會引起皇位繼承權的爭奪,所以孫權不願意,也不能尊交給自己吳侯之位的兄長為皇帝!

奠定江東基業的“小霸王”孫策

孫堅在進攻荊州劉表的時候,中箭身亡,孫堅的部眾都被袁術吞併了。其子孫策也投奔到了袁術的麾下,公元194年,劉繇被漢獻帝任命為揚州刺史。

孫堅在進攻荊州劉表的時候,中箭身亡,孫堅的部眾都被袁術吞併了。其子孫策也投奔到了袁術的麾下,公元194年,劉繇被漢獻帝任命為揚州刺史。但是此時揚州的很多地方已經被袁術佔領,劉繇的到來,袁術的威望受到了挑戰。孫策認為這是自己壯大自己的機會,利用劉繇和袁術的矛盾,趁機收攏父親的舊部,獲得自己立足的空間。孫策從袁術手中借到一千兵馬,向南發展,到達舅舅吳景駐守的歷陽的時候,已經發展到五六千人了。

次年,孫策渡江作戰,擊敗劉繇,又從錢塘進攻吳郡,打敗許貢,佔領吳郡。公元196年,孫策率軍進攻會稽,太守王朗戰敗後,投降孫策,於是孫策佔領會稽。此時,孫策的勢力已經擴張到了吳郡、會稽、豫章、丹陽等郡,張昭、張紘等江東賢才也投入孫策的麾下。

次年,孫策渡江作戰,擊敗劉繇,又從錢塘進攻吳郡,打敗許貢,佔領吳郡。公元196年,孫策率軍進攻會稽,太守王朗戰敗後,投降孫策,於是孫策佔領會稽。此時,孫策的勢力已經擴張到了吳郡、會稽、豫章、丹陽等郡,張昭、張紘等江東賢才也投入孫策的麾下。公元197年,袁術在壽春稱帝,成為眾矢之的,孫策趁機與袁術分裂,獲得襲封孫堅的爵位烏程侯。孫策趁機趕走袁術在丹陽的勢力,全取丹陽之地,同時獲得猛將太史慈。

這時,居巢的周瑜、東郡的魯肅,先後投奔到了孫策的賬下,孫策的勢力相比於兩年前擴張了四倍,朝廷任命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孫策成為東南最強大的勢力。

這時,居巢的周瑜、東郡的魯肅,先後投奔到了孫策的賬下,孫策的勢力相比於兩年前擴張了四倍,朝廷任命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孫策成為東南最強大的勢力。公元199年,袁術敗亡,廬江太守劉勳截取了本來準備投靠孫策的袁術勢力。孫策率軍進攻劉勳,一舉攻破劉勳的大本營皖城,同時擊敗了前來救援劉勳的黃祖,奪取了廬江郡。

公元200年初,孫策東進豫章,派遣虞翻前去勸說豫章太守華歆投降,虞翻進城後,一番陳述利害,華歆舉城投降。

公元200年初,孫策東進豫章,派遣虞翻前去勸說豫章太守華歆投降,虞翻進城後,一番陳述利害,華歆舉城投降。孫策自此全取江東之地,相比於孫堅僅有一郡之地的勢力,孫策是真正的東吳奠基人,所以陳壽說:“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

孫策遇刺身亡,傳位於弟弟孫權

公元200年,一統江東不久的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因與後隊扈從隊伍拉開距離,被許貢的門客射成重傷,孫策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召集張昭等人,令其好好輔佐弟弟孫權。

孫策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由此可見,孫策認為孫權的政治能力很出色,也是將江東之主的位置傳給了弟弟孫權。

由此可見,孫策認為孫權的政治能力很出色,也是將江東之主的位置傳給了弟弟孫權。但此時,孫策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孫紹,那為什麼不將吳侯的位置傳給兒子呢?孫策的選擇十分明智。孫策死時僅有二十六歲,那麼兒子孫紹肯定不會超過十歲,這麼年幼的兒子,怎麼能夠在諸侯征伐中守護住他創下的江東基業呢!回想孫策自己,父親去世的時候,自己十七歲,比孫紹大不少了,結果怎麼樣,孫堅部署都被別人吞併了,所以只有選擇年長的弟弟繼位,才能保住孫氏在江東的地位。

另外一個方面,此時孫策周圍已經聚集了一大片江東的世族子弟,他們肯定也不會願意接受一個小娃娃的領導,如果傳位幼子,只會樹倒猢猻散,辛苦打下的江山迅速崩塌!

孫權的私心,以及東吳的局勢,不允許他追尊孫策為皇帝

孫權稱帝以後,出於自己的私心,他是必然要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他的兒子,此時三國鼎立的局勢基本穩定,自認為自己已經穩固了東吳的基業,那麼完全可以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了。

出於這樣的政治目的,他必須要確立皇位世系的唯一性,那就是隻有自己的子孫可以獲得繼承權。所以雖然自己繼承的是哥哥的位置,但是必須厚著臉皮不承認。

出於這樣的政治目的,他必須要確立皇位世系的唯一性,那就是隻有自己的子孫可以獲得繼承權。所以雖然自己繼承的是哥哥的位置,但是必須厚著臉皮不承認。參照曹丕稱帝后,把自己祖上追封了一大片,孫權自己可能覺得沒那麼厚臉皮,就只追封了父親孫堅,畢竟說兄長繼承的父親的事業也勉強說得過去嘛!歷史發展到三國的時候,已經進入到了世族政治的大潮中,東吳雖然是孫權坐在皇位上,但是朝堂很大的權力是被世族大家瓜分的。從孫權繼承了兄長的吳侯之位開始,就是一直有孫氏宗族子弟叛亂,企圖奪取吳主之位,出於安定朝堂的目的,孫權也必須要堅定只有自己的兒子才有繼承權的輿論,這樣更能形成統一。

孫策有一子三女,長子孫紹,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江東很有權勢的世族,長女嫁顧家,次女嫁陸家,三女嫁朱家。

孫策有一子三女,長子孫紹,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江東很有權勢的世族,長女嫁顧家,次女嫁陸家,三女嫁朱家。陸家的女婿更是大都督陸遜,可以說孫氏在與江東世族聯姻獲得支援的同時,每一個宗族子弟,背後都有一個或幾個強大的世族勢力。

所以,一旦追封孫策為皇帝,孫紹立馬就獲得了皇位的繼承權,自己死後,他可能成為皇位最有力的爭奪者,哪還有自己兒子什麼戲啊。

當然孫權想得很好,可是他死後,因為兒子都年齡不大,大權很快旁落,孫亮、孫休先後登基為皇帝。孫奮、孫奉也因為對皇位有威脅,被末帝孫皓一波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