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誰毀滅了中國的貴族!

盛於魏晉,沒於宋朝,門閥貴族能夠撼動皇權,最為鼎盛之時當屬魏晉時期,其為官與婚嫁家世更是有決定性作用。可以說,皇權的構成集團大多數是門閥貴族,平民若是想要跨越這一階級,與貴族接觸,基本上是沒有可能。

門閥貴族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熠熠生輝七百多年,但儘管如此,後期力量的存在卻將門閥貴族進行了大清洗,徹底瓦解貴族的組成,至北宋之時,門閥貴族早已經隕落。貴族的隕落與唐朝的輝煌有著不可瓜分的關聯,唐朝中後期力量的存在,更是將貴族之間強大的凝聚力徹底擊退。

究竟是什麼樣力量的存在能將如此盤根錯節的貴族體系打破,學者相繼提出了一些觀點:

唐朝之前,為官乃是“舉孝廉”,而其中推薦之人便是貴族,因此選拔之人多多少少摻雜水分,與貴族的瓜葛太大,進入朝堂之後也是為貴族服務。而科舉制度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面向全國選拔人才,雖說是其中也有少許水分,但相較於前朝,只要是懷才之人皆可進入廟堂,無疑是對朝堂貴族體系的打破。所以一些學者認為,科舉制度對當時的貴族體系給予重創。

但非也,唐代的科舉制度仍然在貴族手中,受到貴族的把控。科舉制度只能保證其中官員的資格,但考取功名之人之後的任命程式以及實際之中所掌控的權利,都得依賴於貴族。換句話來說,若是貴族無感於你,就算是一身功名,也只是虛有頭銜。而且因為科舉制度初創,各方面並不完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向著貴族傾斜,一定程度上成為貴族謀取私利的工具。

如應考學子,在應舉之前,需要將詩作散文呈遞給薦舉人,以此來獲得權貴的賞識,例如還未出名的杜甫,先後向韋濟呈遞自己多首詩作,期望得到賞識與重用。若是考生及第,自然是要向舉薦人表示感謝,這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為貴族培養了幕僚,如同今日的裙帶關係。權勢經過一層一層的加強,朝堂之上更是遍佈自己人,貴族自然是永垂不朽,因此科舉制度並沒有對貴族體系造成太大的衝擊。

長期以來,世人皆認為唐朝的江山在安史之亂之時已經被瓜分殆盡,其實唐朝中後期雖然藩鎮林立,但王朝並未坍塌。尤其是門閥貴族盤根錯節的關係以及世代所積累的力量,不會受到朝堂政局的影響。而且封建社會是上層階級的社會,貴族在當時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以及影響力,就算是改朝換代新一任王朝也得依賴於貴族的勢力,來坐穩江山。

而且在唐朝中後期,宰相之位大多數由門閥貴族把持,尤其是在皇室衰弱的情況之下,門閥貴族卻依然可以不受影響,可見其中安史之亂並未對門閥士族造成太大的干擾。

相比於安祿山等人,黃巢的起義與貴族並無聯絡,而且黃巢的叛亂是有組織有預謀的,耗費四年的時間,將各地的大型勢力絞殺,方能放心稱帝。所以在安祿山尋求唐朝官僚庇佑之時,黃巢卻能夠對官僚進行大肆清洗。

貴族之人自然是有貴族的底氣,雖說他們在正常的帝王更迭之中不會受到影響,但是若是強迫其臣服於平民百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即使是黃巢稱帝,貴族之人也會主動或者是被動加入新朝廷,而黃巢是一路從屍體上走過來的,對於不服從之人自然是斬草除根。因此在長達二十五年的時間中,貴族之人屍橫遍野。而隨著黃巢勢力壯大難以控制之時,下屬更是殺紅了眼,無數貴族成為其刀下亡魂,倖存者再也無法對朝政指手畫腳。可以說,黃巢用最簡單的屠殺瓦解了貴族七百年的輝煌。

貴族之間的力量是在一代代帝王之下逐漸鞏固的,就算是後起之秀也只是為了保障貴族的榮華。貴族可以壟斷朝政,使得尋常人無法接觸廟堂,施展抱負,但是在面對黃巢這種鄉野出身,完全不按照正常的套路出牌的莽夫,就算是貴族之中有千萬個謀略,都無法與黃巢直接劈下來的刀劍抗衡。

最為簡單的辦法,直接解決了千百年來的勢力。任憑貴族機關算盡,在最為簡單的招數面前,也無法破解,只能用一身傲骨與黃巢抗衡,最後成為刀下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