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這是一個焙火的故事,為什麼有些人認為焙火前後的茶就不一樣?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陷入窘境,是很平常的事。

尤其,是很多自詡懂巖茶的人。

他們的難堪,並不令人驚訝——認不出焙火前後的同一泡茶,也認不出不同火功的同一泡茶。

就算努力抓住焙火前的一些特質,等焙火後再喝這泡茶,還是熟悉感全無。

那香,那水,那感覺,怎麼就完全大變樣了呢?

跟焙火之前一絲一毫也不像。

簡直像是換了個頭。

在六大茶類之中,武夷巖茶製作工藝是最複雜的,因而,也就具備了強大的迷惑性。

在毛茶階段,也就是巖茶的初制期,我們喝到的還是巖茶的“英雄本色”。

後來,火一道接一道地焙,毛茶時喝到的香氣隨著火功加重而發生著變化——從花香轉果香,從果香變炭火香,從面香到落水香,甚至有的香氣徹底消失了。

焙火,不僅是讓武夷巖茶的香氣發生改變,湯質、水感、滋味等都在不斷變化。

毛茶喝起來鮮爽度高,苦澀感強烈,醇厚感弱;而一旦焙了火,鮮爽感、苦澀感瞬間減弱,水感變得順滑,膠質感逐漸明顯,滋味變得醇厚。

它就如同一門驚人的化妝術,讓焙火前後判若兩茶。

並且,焙火不僅是讓毛茶與成品茶判若兩茶,而是每加焙一道火,都會讓一款茶變成另一款茶。

如果沒有隨著工藝變化而能預判茶葉變化的看茶能力,那麼,就算一泡好茶在你面前,老饕也可能會看走眼。

砸了自己“懂茶”的招牌。

《2》

很多人,能在毛茶或者一道火的時候,喝懂它是好茶。

而等到加重火功後,非但認不出這泡茶來,還會認為這泡茶不好。

這是讓茶農最頭疼的事情。

茶農來訴苦:“有的茶被客戶看中了,可是他們又沒有全部買走,剩餘的茶要是返青了,還不敢焙火,稍微火功有些不同,他們就覺得換了茶,解釋都沒用!”

“還有一種情況,同一批毛茶,分兩次焙火,同一個焙火師傅,焙法一樣,但是有時間間隔。客戶賣完第一次焙火的茶,要補貨,把第二次焙火的茶寄給他,結果他把茶退回來,說味道不對了。”

我默然。

這種情況在武夷山非常普遍。

有一些小作坊生產的茶農,是沒有焙茶間的,依賴外面開設的賺取工費的焙茶坊給自己焙火。

這就讓焙茶的時間和空間受到了強烈的擠壓,幾百斤上千斤一批的茶不可能一口氣焙完,基本都會分成好幾批開焙。

焙茶坊的檔期和炭火強弱程度,肯定是不同的。而不同批次焙的茶,有時間差,可別看這幾天的間距,它們會讓茶葉產生了退火快慢的區別。

第一批焙的茶比第二批多退火幾天,入口的炭火味就會弱一些,火澀感會降低,茶湯更軟,被火壓制的茶香會被解放更多出來。

如果在第一批退得差不多,而第二批還待退一的當口喝這兩批茶,立馬就會感覺,差別太大,不是同一款茶。

當然,這種對比也是因茶而異的。

有的茶很明顯,有的茶則不明顯。

端看喝茶的人功力是否足夠了。

《3》

一物兩面。

巖茶焙火前後的差別也給了茶農投機取巧的機會。

比如有段時間武夷山很流行各種“名叢錄”,動不動就把30款、60款不同品種的巖茶往禮盒裡裝。

有一次到茶農家裡,桌面上擺滿了60泡一盒的“名叢錄”,每泡茶都有模有樣地貼著五花八門的茶名,嚇了人一大跳——很多像是“正太陰”、“仙女散花”這些名叢瀕臨滅絕,基本不可能作為商品在市面流通。

狐疑地問正在賣力幹活的小夥子,“你們家哪裡來的這麼多品種?”

小夥子很實誠,回我說,“客戶那邊要求要做60款組合,我們就把不同火功的同一款茶都包進去了。”

這操作,村姑陳大寫的服!

他還拿了不同火功的同一款黃玫瑰一起沖泡來喝,三個蓋碗,分別裝了一道火、二道火和三道火的黃玫瑰,喝起來確實不太一樣。

一道火的茶湯色淺黃,花香非常明顯,澀感伴隨著青氣,屬於輕火型巖茶;二到火的茶湯色金黃,呈現花果香,屬於中輕火巖茶;第三道火功陡然增加,焙到了中高火,茶湯橙紅,炭火香明顯,三水過後是熟果香,滋味感更濃厚。

要不是事先知道答案,基本沒人能認出這三款火功不同的茶,居然都是黃玫瑰。

小夥子憨笑著說,“60款茶,要真算起來,只有15款。”

我緊閉著蕩滿了黃玫瑰花香的嘴,一句話沒敢吭。

《4》

巖茶的焙火工藝成就了它的獨特韻味和魅力,卻也引發了不少茶農與客人間的尷尬。

當然,也有人在這門手藝的掩護下,做一些卑劣之事。

武夷巖茶的新茶季馬上開始了,屆時,會有無數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茶友,駐紮在武夷山。

大家只要多住幾天,便可以見證武夷巖茶毛茶的誕生。

當然,更多的是茶葉商販在武夷山盯著毛茶製作,可以對心儀的茶先下手為強。

他們選定毛茶之後,便是耐心地等待焙火成型。

看上去,這個選茶訂茶的流程好似順暢得很。然而,這裡面,問題還是很多的。

毛茶,並不容易喝懂,甚至比成品巖茶更難懂,很多初級茶商,其實並不具備專業的看茶能力。

等收到成品茶時,他們會抱怨說,毛茶時候那個抓人的香氣怎麼沒有了,茶是不是不對了?是不是換茶了?

其實他忽略了茶葉裡的能量守恆,一種東西的消失,另一種東西會生成。

之前的香氣抓人,但是氣短,焙火讓香氣內斂,卻變得持久。

我們可能很難把焙火前後的同一款茶聯絡在一起,但我們不能要求焙火前後的香型還能保持一致。

我們要相信焙火工藝的存在,是為了讓巖茶變得更好。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失,有一些得,是平常事。

更多關於巖茶的原創知識

喝巖茶茶醉?喝巖茶翻江倒海?喝巖茶滿口煙味?村姑陳給你支支招

滋味不夠,克數來湊,10克袋裝巖茶為何悄然潛伏武夷巖茶圈?

蛤蟆背是正巖茶的標準,半巖、洲茶、外山茶焙不出蛤蟆背?

武夷巖茶大事件,從天價茶葉蛋到天價巖茶,大紅袍到牛欄坑肉桂!

一泡好武夷巖茶,有四層境界,香、清、甘、活你領悟到幾層?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