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以史為據,高度還原王翦李牧之間的巔峰對決

戰國四大名將是戰國末期最傑出的將領,王翦和李牧之間的交鋒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間唯一的交鋒。

《史記》對王翦和李牧之間的巔峰對決閉口不談,我們今天就來從史書的蛛絲馬腳中還原王翦李牧之間的巔峰對決。

“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楊)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史記·秦始皇本紀》

從這段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出秦軍兵分兩路(一說三路),王翦、羌瘣從上郡出發北上進攻井陘,楊端和從河內出發南攻打邯鄲。

參考番吾之戰,秦國聯盟韓、魏兩國兵分兩路攻打趙國,趙國亦兩路迎敵,李牧在北路的番吾大破秦軍,隨後率軍南下支援司馬尚,打退了秦國的南路軍。

此次作戰,趙國很有可能還是參照番吾之戰,李牧司馬尚一北一南,分兵防守。

“秦人攻趙,趙大將李牧、將軍司馬尚將,擊之。”——《史記·趙世家》

“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李牧數破走秦軍,殺秦將桓齮,王翦惡之。”——《戰國策·趙策四·秦將王翦攻趙》

我們可以從以上史料中看出,趙國相當的強勢,一上來就“擊之”,王翦被李牧“數破之”,王翦的副將桓齮還被李牧軍殺之。

對於王翦和李牧的巔峰對決,多數人都存在以下兩點誤解:

一,四戰之後,邯鄲僅存,趙亡卒數十萬,雖有勝秦之名,國破矣

這句話出自《戰國策·齊策一·張儀為秦連橫章》,被許多人拿來引用證明:王翦攻趙之時,趙國弱得不得了,王翦閉著眼睛都可以贏李牧。

這句話的原文是:

“秦、趙戰於河漳之上,再戰而再勝秦;戰於番吾之下,再戰而再勝秦。四戰之後,趙亡卒數十萬,邯鄲僅存。雖有勝秦之名,而國破矣!是何故也?秦強而趙弱也。”

很明顯,所謂的河漳之戰和番吾之戰皆李牧所為,策中的張儀死於公元前309年,可以說河漳之戰和番吾之戰發生之時,張儀早已去世多年。

那麼我們得到這篇策文是偽作的結論,文中的“趙亡卒數十萬,邯鄲僅存”也不可盡心,誇大之處,路人皆知!

二,王翦下井陘,端和圍邯鄲

本文第一處引用便提到了這處記載。這個記載也被許多人所接受,他們認為,即便是李牧沒有被冤殺,邯鄲遲早會被攻破。筆者以為這個記載只不過是秦軍進軍的目標罷了,理由如下:

趙王遷聽信謠言,誅殺李牧,罷免司馬尚,頂替他們的分別是趙蔥、顏聚。

李牧死後,王翦進攻了三個月才攻破趙蔥軍。

《史記·趙世家》和《戰國策·趙策四·秦將王翦攻趙》分別記載:

“趙蔥軍破,顏聚亡去(此處應指逃回邯鄲)。以王遷降”

後三月,王翦因急擊,大破趙,殺趙軍,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

從以上史料,我們可以推斷出,王翦擊破趙蔥軍後,南路的顏聚迅速收縮戰線,退守邯鄲,如果邯鄲早已被圍,也就不存在顏聚逃回邯鄲,和趙王遷一同被俘這一說了。

也就是說,李牧、司馬尚在位的時候,秦軍根本沒有靠近邯鄲!

所謂李牧王翦之間的井陘之戰、楊端和和司馬尚之間的漳水之戰都只有攻守之分,而沒有勝負之分,秦國若想滅趙,不走離間計,或許在短期還真拿不下趙國。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往期精彩推文,請點選下方連結獲取

你信了嗎?反間計是王翦實施的,李牧是王翦計殺的

面對無懈可擊的鴛鴦陣,即便是項羽也會輸得很慘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狠,王翦穩,廉頗莽,李牧奇

如果重新評定戰國四大名將,上榜的應該是這四個人……

盤點戰神李牧平生五大戰役(牧粉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