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李自成攻破北京時,明朝還有百萬軍隊,為何不趕來救崇禎帝?痛心

在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上吊的這段“歷史大事件”裡,有個問題也常叫多少歷史愛好者們大呼不解:明王朝的兵哪去了。

所以,別說後人想不明白,就連焦頭爛額的崇禎帝,1644年年初時,都沒把這事兒想得太嚴重。以他自己的話說“國家豈遂至此”。甚至面對高歌猛進的李自成,當時的崇禎帝還生出了幸福的遐想: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也不是壞事嘛,咱們可以先在北京守住,等著四方援軍來了,“何難刻期滅賊”——正好把李自成一鍋端嘛。

可是,當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向北京城發起進攻時,號稱“城高池深”的北京城,一打就稀里嘩啦。戰鬥打到次日中午,李自成農民軍就打進了北京外城,打到十九日深夜,農民軍就完全控制了北京城,曾幻想北京城下“刻期滅賊”的崇禎帝,跑都沒跑掉,悲慼戚在煤山上了吊。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擁有“百萬大軍”的崇禎帝,卻連兩三天都堅持不下來呢?首先一個原因,就是這“百萬大軍”,百分百注水。

待到李自成攻打北京時,這些“湊數”的兵,由於“市飯,兵餉久缺”,那更是士氣喪盡,基本成了案板上的弱肉,能“堅持兩天”才丟了北京,已經算是超水平發揮。

京營不靠譜,那其他幾路精兵呢?看看那幾位主將就知道,且不說後來“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就說另外幾位:唐通倒是帶了八千人救援北京,到了後發覺形勢不對,撒腿又跑回了居庸關。三月十五日又撒腿找李自成投降,直接打開了北京的門戶。山東總兵劉澤清,這位明末敗仗打了一筐,升官卻極快的“名將”,先殺了明朝派來傳旨的官員,然後撒腿跑到淮安,南明年間又撒腿降清——都是些“逃跑投降很在行”的貨。

而南方那擁有“百萬大軍”的那幾位,更是一位不如一位,除了廬州鎮的黃得功是位良將外,泗州鎮的高傑有勇無謀,臨淮鎮的劉良佐號稱“花馬劉”,名字如雷貫耳,打仗卻是稀鬆,南明年間也帶了部隊降了清。這幾位,也大多都指望不上。

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坐鎮武昌的“寧南伯”左良玉。崇禎登基早期時,這位悍將也曾多次打得李自成望風而逃。但到了明朝滅亡前夜時,他的仗也越打越“活”。李自成進兵湖廣時,他帶著部隊撒腿就跑,連打一下的膽子都沒有。等著李自成率軍北上了,才假模假樣的“收復”國土。而且別看仗打的不咋地,“收人”的本事卻不小,一路上什麼阿貓阿狗都收,麾下各類兵痞匪軍雲集,竟就這麼湊足了“八十萬”大軍。

可笑的是,一輩子猜忌心極重的崇禎帝,惡整起孫傳庭盧象升等良將來不手軟,但對“跑得快”的左良玉,卻是相當沒脾氣。明知他打仗不給力,卻還各種“賞賜”“加封”。一來二去,也慣出了左良玉的臭脾氣,其部隊打仗無方,擾民卻十分“經驗豐富”,幾乎是跑一路搶一路,動輒就“縱兵大掠”,甚至“所掠婦女兩三萬”,坐鎮武昌後,更是對當地殘酷盤剝壓榨。這樣一支“流氓軍團”,左良玉死後又搖身一變,成了清軍南下的急先鋒。

如此“八十萬大軍”,崇禎當然也更指望不上——經過崇禎帝十七年如一日的瞎指揮,晚明軍界也是一撥撥的逆淘汰。能打仗的良將,不是被崇禎惡治,就是被瞎指揮坑死。剩下的多是左良玉劉澤清劉良佐之流的“驕兵悍將”,這群人打仗沒本事,小算盤卻打得精,撈起好處來不手軟,終於成了一群崇禎帝“指望不上”的軍頭。說到底,這些“怪胎”,就是崇禎帝“養”出來的。

所以說,既然“養”出了這麼多怪胎,到了北京告急時,崇禎真的是無兵可用的地步,“遷都”才是他唯一的選擇。但“遷都”的良機,也被他一次次葬送掉,上吊?也就是無奈的歸宿。

後人讀到這段歷史,常見掩卷嘆息,哀嘆晚明缺精兵良將。但是,倘若這些百萬大軍,真的都是精兵強將,崇禎是不是就不用上吊了?這事兒,就要看第二個重要問題:崇禎君臣昏聵的指揮應對。

崇禎的毛病,後人總結了一堆,但僅僅看李自成進兵前後的幾個月裡,就知何等昏到家。當李自成佔領西安,大明江山已經萬分告急時,明王朝的高層,竟然還渾然不知。崇禎十六年十一月時,明朝兵科給事中依然對潼關陷落的詳情“細節依然不知”。是年十二月十八日,李自成的軍隊已經進入山西境內時,崇禎內閣裡的幾位“忠臣”,竟以為這是“小股叛兵騷擾”,還下令山西當地“用心堵截”,根本沒當成大事兒。

特別搞笑的是,這些農民軍細作,還有人成了京營計程車兵,天天在城頭站崗,就等著李自成來了帶路。還有些“有本事”的細作,居然花錢買到了兵部的官職,搖身一變成了明朝的官員,甚至“凡各處武官,皆賊用賄買到”。如此輕鬆的“臥底操作”,其實也得益於崇禎年間越演越烈的“賣官風”。爛到家的明王朝,各級官職都成了“商品”,知府3000兩,兵部官職1000兩,“肥”一點的知府5000兩,李自成的細作,竟成了“大買家”。

這也就是說,當李自成進攻北京時,那些保衛北京的大明官兵們,“李自成的人”都是一抓一把。

而早在崇禎十五年時,明朝忠臣劉宗周,就向崇禎帝痛陳了大明朝當時的慘狀,哪怕是在富庶的江南地區,都是“水災相似”“人情洶洶”,對於民生疾苦“上官亦未之問也”。這還是明朝相對發達的地區。可以想象,北京城破前的明朝,上下是怎樣的天災人禍。

這樣的明朝,又哪裡是幾支“勤王兵馬”救得了的?哪怕這百萬雄兵,全換成岳飛戚繼光衛青霍去病統帥的百戰虎師,哪怕可以一戰擊敗李自成,這大明朝的命,也是續不上幾天了。“百萬雄兵去哪裡”的話題,充滿了這麼多可笑可嘆的歷史畫面,值得後世深思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