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長葛之戰,周天子親征,對手是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誰贏了

春秋時期,周天子雖然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但實力早已大不如前,在諸侯的心中,也早已不復原來的至尊之位,於是慢慢就出現了諸侯爭霸的局面。春秋初年的周天子,顯然還沒有認清這個現實,依然做著“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大夢。面對逐漸強大起來且對自己不甚尊敬的鄭國,東周第二任天子周桓王發動了繻葛之戰(又稱長葛之戰),而且還是御駕親征,這是整個春秋時期周天子唯一的一次親征。那麼,這場戰爭究竟是怎樣引起的呢?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鄭國是在西周末年才被分封的諸侯,開國之君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因鄭國國君是周王室至親,加上鄭桓公在鎬京被外族攻破時和周幽王一起為國殉了難,所以鄭國一直很受周室信重,第二任君主鄭武公和第三任國君鄭莊公一直擔任卿士一職。所謂卿士,差不多和後世的相邦一樣,是總攬政事的實權大官。鄭國和周王室的矛盾,基本都是因“卿士”這個官職引出的。

《左傳》的第一篇文章是“鄭伯克段於鄢”,這裡的鄭伯指的是鄭莊公,當然他和叔段的故事,不是文章的重點,這裡就不做贅述了。鄭莊公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對國內鬥爭和國際鬥爭都很有策略,在他的治理下鄭國商業發達、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鄭莊公利用自己身為卿士的身份,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削弱了衛、宋、陳、蔡四國,滅亡了許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因沒有春秋五霸那樣風光,被稱為“春秋小霸”。

鄭國的國力強盛之後,就慢慢看不上一直壓自己一頭的周天子了,總想製造點矛盾,顯示下自己的權威,可又怕周天子收回自己卿士的權力,讓鄭國辦起許多事兒來不那麼名正言順。於是,鄭莊公就跑到周平王那問,大王啊,你是不是不信任我啦?你是不是要罷免我的官職啊?周平王都蒙了,這是怎麼說的,我就是想過也不是你該問的啊,你一個臣子能這樣質問天子嗎?不過,周平王還算清醒,想想鄭國的國力和軍力,氣就消了很多。最終,這件事最終的結局對周天子來說是恥辱的,為了讓鄭莊公安心,周和鄭交換人質了,王子狐被派去了鄭國當質子。在當時,交換人質都是發生在諸侯之間,這種發生在君臣之間的交換人質,讓王室的尊嚴和體面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周平王死後,他的孫子周桓王繼位,這是個年輕氣盛的天子,想想爺爺受過的氣,表示忍不了。於是,他先是任命了虢公和鄭莊公一起做卿士,分攤了鄭國的權力,後來乾脆就罷免了鄭莊公,讓周公黑肩接替卿士的職位,在鄭莊公朝見他時,他也不給鄭莊公面子,十分無禮。鄭莊公也是越想越氣,表示我也忍不了,就派人去割了周天子的麥子,收了周天子的穀子,並揚言不再朝見天子。周桓王想這還得了,我還是不能忍,於是率聯軍伐鄭。

公元前715年,周桓王親率王師並徵調陳國、蔡國、衛國三個諸侯的軍隊,組成“聯合國軍”進攻鄭國,鄭莊公率軍迎戰雙方在繻葛(今河南省長葛市北)展開了激戰。這一戰,鄭國打得十分聰明,先是發明了能讓步兵與戰車協同作戰的“魚麗之陣”,又採納了大夫子元(公子突)的建議,首先猛攻沒有鬥志的陳軍,再打戰鬥力弱的衛國和蔡國,讓周軍兩翼先亂起來,之後集中力量進攻周軍主力。戰爭開始後,陳軍一觸即潰,蔡、衛軍也紛紛敗退,失去左右兩翼掩護協同的週中軍無法抵擋鄭三軍的合擊,大敗後撤,周桓王本人也身負箭傷,被迫下令脫離戰鬥。

經此一戰,周王室威風掃地,體面不存。好在鄭莊公還頗有君子風範,沒有下令乘勝追擊,活捉周桓王,不然只怕這個天下共主,就要失去號令天下的資格了。而鄭國這邊,鄭莊公派人去周營勞軍,做出我不是要欺凌天子,只是要保住自己的小江山的樣子,很是收穫了一波人氣。

長葛之戰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不僅是周天子親征的失敗,更標誌著舊的制度與秩序無法繼續維持,天子、諸侯、大夫以及所有的政治力量都將在激烈變革與動盪中重新洗牌,並將誕生出新的制度和秩序。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這一天開始,到秦滅六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