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他篡位成功,卻被稱為亂世英雄,他篡位後的朝代為何沒有留下罵名?

唐朝滅亡後,天下藉藉,中原大地上相繼建立了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史稱“五代”。其中,後周從公元951年建立,到公元960年被宋朝取代,一共只有10年國祚。在10年內,後周的前兩代君王郭威(太祖)、柴榮(世宗)都稱得上是那個亂世的英雄人物。尤其是郭威,明明靠假傳聖旨篡位成功,卻沒有留下罵名。

一、生而坎坷,亂世求存

郭威,字文仲,河北邢州人。郭威出生於唐朝末年,其父名叫郭簡。郭威的生母王氏一生嫁了兩次,第一任丈夫姓常,後來病死,王氏改嫁給了郭簡。因此,歷史上關於郭威的身世,略有爭議,有人說郭威是郭簡的親生兒子。也有人說,郭威本姓常,隨母親改嫁到郭簡家中,因此改姓郭。《舊五代史》也說:

或雲本常氏之子,幼隨母適郭氏,故冒其姓焉。

郭威年幼時,他的父親被叛將劉仁恭殺害。郭簡死後,郭威隨母親逃難,在前往潞州的途中,母親病逝,年幼的郭威獨自一人靠乞討前往潞州,投靠自己的姨母。郭威初到潞州姨母家時,餓得骨瘦嶙峋,姨母抱著郭威痛哭,含淚承諾:一定把郭威養大成人。這位姨母,後來被郭威封為楚國夫人。

二、少年俠氣,馬上從戎

郭威在姨母家中長到18歲,後梁澤州節度使李繼韜四處招兵,郭威因長得勇武,被李繼韜任命為親兵。郭威為人正直,而且有幾分俠氣。一日,郭威在街上看到一位屠夫欺凌百姓,郭威便上前和屠夫理論。屠夫見郭威不好惹,便指著自己的肚子對郭威說:“你敢捅我一刀嗎?”結局是:

威即前取刀刺殺之。一市皆驚,威頗自如。

郭威真的拿刀捅死了屠夫。當眾殺人,眾人都害怕,郭威卻氣定神閒。好在他的上司李繼韜覺得郭威有古俠客之氣,救了郭威一命。

在亂世中從戎,其實並不容易,郭威的運氣極好,梁唐晉漢周這“五代”被他都經歷了一遍。最初,他的上司李繼韜被後唐所滅,郭威隨軍投降了後唐。後來後唐大將石敬瑭造反,建立後晉,郭威又獲得了石敬瑭的重用。

公元947年,因後晉君主石敬瑭臣服於契丹,其部下劉知遠不服,起兵造反,另立新朝,史稱後漢。郭威是劉知遠的鐵桿支持者,劉知遠稱帝后,對郭威屢屢重用。後來劉知遠病逝,郭威被任命為顧命大臣,輔佐劉承祐(後漢隱帝)。

三、主少國疑,被逼造反

劉承祐繼位之初,後漢政局不穩,朝中三大節度使起兵造反,郭威親率大軍出征,最終平定叛亂。從此,郭威在後漢朝中威信極大。劉承祐年幼,郭威勢大,這種局面引起了劉承祐的忌憚。劉承祐私下和心腹大臣李業密謀,打算剷除郭威等老臣。

公元950年,劉承祐派三路人馬誅殺郭威,郭威得到訊息後,含淚長嘆、坐以待斃。此時的郭威並沒有謀反之心,但郭威的部將魏仁浦認為,既然劉承祐不仁,就不能怪我們不義,此時應該起兵反抗。魏仁浦聯合幾位高階將領,勸郭威起兵造反。郭威不同意,魏仁浦等人下跪哀求。郭威看到這些跟隨自己多年的將士們,於是下定決心,起兵造反。

郭威麾下的將士們都是後漢的臣民,他們的父母妻兒大多還在京城。郭威自己造反可以,但要拉上所有的將士們造反,恐怕將士們心裡直打鼓。最終,魏仁浦給郭威出了一個計謀:假傳聖旨。《新五代史》曰:

仁浦勸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為詔書,詔威誅諸將校以激怒之,將校皆憤然效用。

“聖旨”上說:劉承祐下令,不僅要誅殺郭威,連郭威手下的大小將領都一併殺掉。這些將領聽到“聖旨”後,義憤填膺,主動提出造反。

郭威率領叛軍渡過黃河,劉承祐在開封惶恐不已,在李業等人的建議下,劉承祐派人殺掉了郭威的全部家眷,包括郭威剛出生不久的兒子。

四、起兵立國,建立後周

之後,郭威的軍隊勢如破竹,劉承祐在逃跑的過程中被部下所殺。郭威進入開封后,先擁立傀儡皇帝劉贇,自己“監國”。次年,郭威正式稱帝,史稱後周。

郭威建立後周後,勤儉節約,愛護百姓。嚴禁各地進貢金銀和美食。有一次,看到宮中有人在用豪華的器具,他下令當眾將這些東西打碎。郭威曾說:

“朕出身寒微,得幸為帝,豈敢厚自俸養以病百姓乎?”

郭威不僅勤儉愛民,還善於改革,自晚唐以來,各地節度使猶如土皇帝,軍人蠻橫霸道,郭威登基後,重用文臣,徹底改革軍人政權。

郭威下令修孔廟,拜謁孔子,提倡以儒教治天下。在五代十國期間,郭威算得上是一位有才有德的君主。

可惜的是,郭威僅僅在位4年就病逝了,因為膝下無子,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內侄、義子柴榮(亦稱郭榮,即後周世宗)。

五、雖是篡位,實為仁君

郭威生於唐末,少年坎坷,遭逢“五代”亂世,幸虧姨母把他養大成人。自從軍以來,先投奔後梁,而後投奔後唐、後晉,最後在後漢位極人臣。郭威擔任顧命大臣期間,親率兵卒,為維護後漢基業做出過重要貢獻。縱觀史料,在此之前,郭威絕沒有背叛後漢之意。然而,後漢隱帝劉承祐對郭威猜疑甚重,不惜殺之而後快。郭威無奈之下,靠假傳聖旨,最終取而代之。

從郭威篡後漢的過程中看出,郭威確實造反了,確實假傳聖旨了,確實滅掉了後漢。但是,這位靠假傳聖旨篡位成功的大人物,為何沒有揹負千古罵名呢?原因有四:

第一,郭威對後漢有功在先,但劉承祐猜忌郭威在後,郭威造反,實屬被逼無奈,並非早有預謀。

第二,劉承祐並非郭威所殺,而是被自己的部下所殺。郭威帶兵入京後,對後漢太后、皇室並無無禮之舉。

第三,即使郭威不篡位,劉承祐繼續為帝,天下百姓也未必能享受後漢之福。郭威稱帝后,勤儉愛民,注重教化,是五代十國中難得一遇的仁君,這才是百姓之福。

第四,後周的繼任者是趙宋,趙匡胤登基後,對後周的郭威、柴榮的評價較為正面,乃至後世對郭威篡位的看法較為正面。

基於以上幾點,郭威雖然篡奪了後漢政權,但並未在歷史上留下罵名。《舊五代史》曾評價郭威:

旋屬漢道斯季,天命有歸。總虎旅以蕩神京,不無慚德;攬龍圖而登帝位,遂闡皇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實,篡位並不是“十惡不赦”,最重要的是,篡位後怎麼對待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