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李秀成在獄中寫下讓人極盡鄙視和唾罵的《自述》,理性總結了什麼?

最大的悲劇並非敵人外部的打擊,而是自身內部的瓦解。

歷史不會給失敗者第二次機會,只能給當事人留下殘酷的毀滅和無盡的遺憾,給後人留下無限的遐想和沉重的嘆息。李秀成在獄中寫下了讓人極盡鄙視和唾罵的《自述》,然而這部《自述》卻對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進行了理性完整的歸納總結。

這部書與其說是一部搖尾乞憐的《投降書》,更像是為天國樹碑立傳,其中處處都流露著惋惜和遺憾,在《自述》中,李秀成切中要害,指出太平天國有“十誤”:

一、 誤國之首,東王令李開芳、林鳳祥掃北敗亡之大誤;

二、 誤因李開芳、林鳳祥掃北兵敗後,調丞相曾立昌、陳仕保、許十八去救,到臨清州之敗;

三、 誤因曾立昌等由臨清敗回,未能救李開芳、林鳳祥,封燕王秦日剛復帶兵去救,兵到舒城楊家店敗回。

四、 誤不應發林紹璋去湘潭,此時林紹璋在湘潭全軍敗盡。

五、 誤因東王、北王兩家相殺,此是大誤。

六、 誤翼王與主不和,君臣而疑忌,翼起猜心,將合朝好文武將兵帶去,此誤至大。

七、 誤主不信外臣,用其長兄次兄為輔,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國而誤。

八、 誤主不問政事。

九、 誤封王太多,此之大誤。

十、 誤國不用賢才。

在李秀成眼中,天京事變中楊秀清之死無疑是天朝重大損失,連洪秀全晚年對楊秀清之死都頗為後悔,在臨死之前還借東王之名安定人心。

一會聲稱東王將帶天兵救天京,一會又說自己向上帝借兵來解天京之圍,天國末路,基業盡毀,此時的洪秀全或許才反思這場天京事變或許在起義之初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在永安建制中,洪秀全令各王都需服從東王命令,此時的楊秀清已經擁有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楊秀清此人極為靈活機敏,雖然出身貧苦,大字不識一個,但卻深諳世故、善於交遊,在軍事政治上更有與生俱來的天賦。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述》中對楊秀清評價說:

“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

清軍評價他:

“於行陣機宜,山川形勢,頗能諳習。雖不讀書,罔知兵法,然皆譎詐機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勢。”

可見楊秀清的地位的樹立並非浪得虛名。

太平軍能夠在紫荊山一帶迅速壯大,離不開楊秀清的支援和遊說,所以洪秀全一開始也對楊秀清深為倚重,再加上楊秀清能征善戰,機謀過人,帶領太平軍多次取得重大軍事勝利,在太平軍看來洪秀全逐漸成為精神領袖,而政治軍事上真正的領袖則是楊秀清,這也讓楊秀清的野心迅速膨脹,為了爭奪神權,成為太平天國獨一無二的領袖,他在起義之初便假借天父之名傳旨,搖身一變成為了洪秀全的父親,洪秀全在驚愕之餘只好承認,但對楊秀清卻更多了一層防範。

為了牽制楊秀清,洪秀全極力爭取蕭朝貴,將其妹妹嫁給蕭朝貴為妻,令蕭朝貴假扮天兄。於是半年之後就有了下面的一幕:

“洪秀全弟,爾認得朕麼?”

“小弟認得”……………”

“天王曰:天兄,太平時軍師是誰乎?天兄曰: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俱是軍師也。洪秀全胞弟,日頭是爾,月亮是爾妻子,馮雲山有三個星出身,楊秀清也有三個星,蕭朝貴有兩個星……”

——《天兄聖旨》

然而後來馮雲山蕭朝貴相繼戰死,導致權力失衡,楊秀清在神權爭奪上又變本加厲。

如果說前期楊秀清這套裝神弄鬼的把戲確實起到了穩定人心的作用,那麼在定都天京之後,因為神權之爭,楊秀清這套把戲便釀成了一場翻天覆地的流血鬥爭——天京事變。

天京事變從根本上來說是無法避免的,因為這本來就是太平天國神權控制思想的一大弊端和後來系列問題的導火索,權力之爭在歷朝歷代都是非常殘酷的,洪秀全領袖地位的弱化使得這場悲劇最終導致3萬多名廣西老兄弟和精英骨幹命喪黃泉,後來韋昌輝重蹈覆轍、石達開率天京十萬軍民出走四川,於大渡河全軍覆滅都與此事有著直接的聯絡。經此折騰,天國元氣大傷,再難恢復到全省時期。

天京事變後,湘軍幕僚王闓運在《湘軍水陸戰紀》裡描述說:

“(太平軍)罕搏戰,率恃熗聲相震駭,比於初起時衰矣!”

此時的太平軍已經暮氣沉沉,儘管起用了陳玉成、李秀成等後起之秀,取得了幾個較大的勝利,但是此時的太平天國已經回天乏術,短暫的勝利也只是迴光返照而已。天京事變使得太平軍人人自危,絕望悲觀的情緒像瘟病一樣蔓延,甚至有士兵編出歌謠:

天父殺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轉,依舊讓咸豐。

連洪秀全都未曾料到天京事變竟所牽扯死難之人如此之多,本想除掉禍首,沒想到卻要了天國的小命。

天國上下甚至敵人對楊秀清的軍事才能都是非常肯定的,如果沒有天京事變,太平天國恐怕會席捲北方,將清王朝徹底滅亡。

然而太平天國天京事變的關鍵人物並非楊秀清,而是馮雲山,馮雲山的才能不在楊秀清之下,最難得的是此人衷心擁護洪秀全,然而不幸的是壬子二年四月,太平軍從桂林北出,太平天國這個被史家評為“其忠勇才德與智謀器度實為太平天國之第一人”的開創者,在經過全州城時中炮,犧牲。

《李秀成自述》:“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得知南王馮雲山殉難,天王洪秀全大哭道“天不欲我定天下耶,何奪我良輔之速也”。

馮雲山無論在威望還是才幹上都讓楊秀清十分忌憚,如果馮雲山不死,楊秀清想必在天京事變前期不會如此過分,不僅要明目張膽的奪神權,而且還要逼洪秀全加封他為“萬歲”,馮雲山之死使太平天國起義之初的神權領域漏洞最終演化成權力危機,最終改變了太平天國的命運。

說到底,太平天國之滅並非是敵人的強大,也並非是洪秀全無政治才幹,而是陰差陽錯導致的權力失衡而已!如馮雲山不死,曾國藩未必會輕而易舉的摧毀太平天國,恐怕連清王朝也要被起義的洪流所吞噬。

參考文獻:《李秀成自述》、《湘軍水陸戰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