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從首次設定的西域都護府看兩漢王朝治理西域的經驗和教訓

導語:

漢朝時,為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以及阻止匈奴對於國家疆域的侵擾,朝廷設立了西域都護府。西域都護府以西域都護為首領,承擔保衛國家、管轄與監視西域諸國的職責,以後歷代也有很多統治者效仿此舉,西域都護府的設立使得朝廷對西域實施了有效的管理,縱觀西漢時期、新莽政權時期以及東漢時期,在對西域的治理方面仍然有諸多可以借鑑的地方。

西域因為與中原距離比較遠,直接管理成本很高,於是漢王朝只能採取使職領護的軍事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也的確在對西域的管理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兩漢三朝對於西域的經營長達三個半世紀之久,而其中西域都護府作為直接管理地方的機構自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西域都護設定的背景

‘’西域‘’是古典文獻中對我國古代西北邊疆地區的專門稱謂,‘’西域‘’之名在漢朝時被廣泛使用。據史書記載,西域共有三十六個國家,後來又擴充套件到五十幾個,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

(西域國家位置分佈圖)

匈奴自秦始逐漸發展壯大,不斷侵擾秦漢北部邊境,國家雖然也組織過軍事力量對匈奴進行打擊,但是並沒有在根本上解除隱患。公元前2世紀中葉,匈奴又將自己的勢力拓展到了西域,西域各國患匈奴統治之苦,想要與中原政權進行溝通的願望就更加強烈,而此時匈奴對於西漢邊界的侵擾也給西漢帶來了威脅。

這種威脅具體體現在西漢擔心南羌與匈奴聯手,會直接切斷西漢與西域之間交流的通道。西漢中期之前,與西漢西部疆域相接的是匈奴和南羌,從地理位置來看一旦兩者聯合起來共同進攻,就會對西漢邊境帶來很大威脅。

於是漢武帝一面派出張騫通西域,向西域各國尋找同盟力量,另一方面又派出衛青等率軍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以武力打擊匈奴。這不僅僅是漢武帝為了解決匈奴的問題,還是為了完善國家‘’大一統‘’的意圖。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因為出兵統一南越而第一次闡述了國家‘’大一統、完善邊疆統治秩序的意圖。經過漢武帝、昭帝、宣帝的經營,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設立,國家開始對遼闊的西域進行有效管轄。

(西域都護形勢圖)

治理西域的關鍵因素:統治者的重視程度

由於《漢書》各處的記載不同,西域都護府的具體設定時間之前已經有學者探析過,綜合傳世史書和出土文獻等,認定班固‘’神爵二年‘’的記載並沒有多大問題,只是後來的學者在解釋時犯下了概念混淆的錯誤,此處不贅述。

因為漢代時國力的增強,漢武帝改變了與匈奴的求和政策,決定出兵反擊,徹底解決匈奴對漢朝的威脅。解決匈奴問題的確是漢武帝經營西域的初衷,不過也不僅僅是為了匈奴,其中也有統一天下的‘’大一統‘’意識,在他統一南越時第一次闡述了自己治理邊疆的思想,從‘’漢為天下宗,操生殺之柄,以制海內之命……‘’就可以體會到。

(漢武帝畫像)

漢武帝對於西域治理的重視程度,為其後的皇帝所繼承,所以才有了後來西漢對西域統治的完善。而與西漢不同,東漢對於西域治理就不那麼重視,這也直接影響了東漢對西域的治理效果。即便西域各國紛紛要求皇帝派遣都護,但光武帝劉秀則採取了‘’無為‘’的舉措,這也直接導致了匈奴重新確立了對西域的統治地位。

國家事務本就和統治者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從派遣都護與治理西域的角度來看西漢和東漢的對比尤其如此。

行政管理上的‘’因俗而治‘’

西漢王朝一直對西域保持積極治理的態度,而西域遼闊的版圖——玉門關、陽關以西等以及光大的西北內陸地區,使得傳統的邊疆管理方法難以適應,正是為了保證新形勢之下西域邊疆的發展,西漢漸漸在西域地區建立起了一種以都護為核心,透過西漢特設的‘’流官‘’管理機制和西域原有並且得到朝廷承認的‘’土官‘’管理機制相融合的一套管理體系。這也體現著‘’因俗而治‘’的理念。

(西域都護府還原示意圖)

西域都護府的行政管理,體現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理念。西漢並沒有一味派遣都護、戊己校尉、伊巡都尉等漢廷官員,而是在派遣這些官員的基礎上,積極利用了西域原有的官吏。透過漢廷的‘’印綬‘’,這些原有的官吏擁有兩重身份,一為西域各個地方勢力的首領,一為西漢認可的地方官員。這種模式也成為後世治理西域地區的基本手段。

而實際上,在文化中的‘’因俗而治‘’也十分重要,西漢做到了對於少數民族習俗的尊重從而保障了西域的穩定,而王莽新朝則因為不重視西域具體矛盾的解決等問題,直接導致了對西域經營體系的崩潰。

官員自身素質是影響治理的重要因素

既建立了西域都護府,那麼就需要官員來進行管理,可以說官員的能力直接決定了治理西域的結果。西漢時,漢武帝派出張騫出使,途中被匈奴扣留了十幾年而不忘使命,歷經大夏、康居等國,對其情況也瞭解的十分透徹。另外還有鄭吉、孫建等才能卓越的官員,這才能夠使得西域都護府的行政管理體系運轉良好,從而實現統治者的治理西域的理念。

(張騫出使西域示意圖)

然而到了東漢和王莽新政時期,官員的才識與能力卻直接導致了對西域治理體系的崩潰。繼任班超都護之位的任尚,自鳴得意,不接受班超的教誨,使東漢放棄了對西域的經營,王莽新政時期的但欽,則為政嚴苛,不重視西域各個勢力之間的需求和矛盾,直接導致了西域治理體系的瓦解。

結語:

從統治者的治理思維,到西域都護府具體機構的設立,再到官員的能力,每一環都可能對西域的治理造成巨大的影響。縱觀歷史,從西漢到王莽新政再到東漢,西漢對於西域的治理無疑是比較出色的,這既得益於統治者對西域治理的重視程度,也受益於西域都護府因俗而治、土流結合的行政管理模式,還有各位朝廷官吏的努力。

反觀東漢和王莽新政時期對於西漢的治理結果,從這三個方面仍然能夠得出諸多教訓。但是無論如何,國力強盛仍然是決定能否有效治理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