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山西陽城這塊碑,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卻體現著民生為重理念!

遊覽大好河山,享受美好生活,今天,朦朧夢客帶你繼續我們的旅行探索。

在山西陽城蟒河鎮蟒河村,有一塊清朝嘉慶年間樹立的“絕蘭碑”,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這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咱今天就來一探究竟。

絕蘭碑

碑文如下:

望蟒河地,雖名河其實皆山焉。山谷之中多蘭草,先世每於●●時進貢邑候,亦獻芹意也。乃始而自獻,後則差微相沿。既久,危害難捨。今春,本地牌頭小甲據實稟呈,茲秦大老爺始知根苗盡絕,鈞渝寬免。居民愛戴宏恩,固勒諸正。

邑侯秦太老爺免絕蘭碑

望民河谷社居民勒

嘉慶十三年三月穀旦立

據碑文記載,蟒河古時多產蘭草,貴如靈芝,能治百病,尤擅對症女疾,堪為當地特產。蟒河百姓為了炫耀蟒河靈山寶地,也屬一番美意,每歲都自願奉獻邑侯,聊表一片忠誠,世襲相沿,官民同樂。

後來,清朝嘉慶年間,陽城調來個叫唐維錫的知縣,此公利慾薰心,不知體恤民生疾苦,只會巴結上司,賄賂朝中權貴往上爬。可是揮霍銀錢無數,效果並不明顯。

李師爺給他獻了一計,說城南七十里有個叫蟒河的地方,山裡長有一種名貴的蘭草,每年只擷少許奉獻府臺官員,雖討上司歡心,但皇上不知。如果直接進貢朝廷,保準唐知縣平步青雲,加官進爵。唐知縣聽後大喜,即刻命人前往蟒河傳渝百姓,每年上交五十擔蘭草,快馬直接送往京城,違令者重罰治罪。

這下害苦了蟒河百姓。蟒河雖產蘭草,但數量有限,多長在高山之巔和懸崖峭壁縫隙處。每年採擷,百姓們都要攀山越嶺。如今限供五十擔,百姓們沒奈何,只好如獼猴般倒吊金鐘去峭壁處冒險。蟒河山高溝深,壁立千仞,一不小心掉下去不死即傷。百姓們小心翼翼,給山神土地不知磕了多少響頭,依然有不幸的事件歲歲發生。輕者斷臂折骨,重則當場斃命。被譽為蕙質蘭心的蘭草,本是救死扶傷的名貴藥材,如今卻變為催魂符奪命草。老百姓叫苦連天,怨聲載道,編了首傷心的民謠:

蟒河溝深山崖高,

人猴相爭競攀繞。

白骨森森沉澗底,

只為朝延索蘭草。

唐知縣卻果如李師爺所言,因為進獻蘭草有功,博得皇上歡心,很快被提拔為知府大人。李師爺獻策有功,自然成了知府大人的座上客,縣衙裡舉足輕重的頭面人物。

唐知縣走後,一個叫秦維俊的年輕人接任陽城縣令。秦維俊是甘肅皋蘭人,其兄維嶽官拜南翰林,後出任監司。秦維俊赴任陽城知縣時,其兄為勉勵其弟為官清康,每歲贈給千金,以資其弟操守正直。秦維俊把家兄寄給的資助,都用到興水利、振農桑的發展上,因而賢名遠播,此是後話。

且說秦維俊接到朝廷上渝,沒敢怠慢,辭別父母高堂,即刻帶了書童秦安趕往陽城赴任。李師爺仗著有唐知府做主,並不把姓秦的放在眼裡。另外,秦知縣若想升官,遲早要向他討計。他仍不失是他的座上賓。

但是,令他吃驚的是,秦知縣天天下鄉體恤民情,建學館,興水利,促農桑,把他這個師爺完全晾在一邊。李師爺正惴惴不安,這天秦知縣忽然讓他隨他去蟒河視察。李師爺心中暗喜,以為姓秦的鬧騰了半年,終於撐不住了,還要走蘭草進貢的老路,請他出山相助,好不得意。他哪裡知道,秦知縣到任時間不長,興利除蔽,懲治惡豪,幹了不少得民心的事。蟒河百姓聞聽他是位好官,於是公推當地甲長給秦知縣如實稟報挖蘭草給老百姓造成的巨大災難。秦知縣經過明察暗訪,基本弄清楚了箇中原由,因為連繫到了唐知府,當初又為李師爺獻策,這オ拉了他一道去蟒河勘察。

蟒河百姓得知秦知縣蒞臨蠎河,立即扶老攜幼,跪倒塵埃迎接,哀慟啼泣聲震山野。秦知縣儘管心有所料,還是被蟒河滿目瘡痍的慘狀驚怔了。秦知縣受到了莫大的震憾,狠狠瞪了李師爺一眼,想也沒想,便當場宣佈,從此往後,免去進貢蘭草這項役事。百姓們當即破泣為笑,歡聲遍野。

回到縣衙冷靜下來一想,秦知縣不由冒出渾身冷汗。他只顧意氣用事,竟先斬後奏截了朝廷貢品,不啻犯下欺君之罪,把天捅了個大窟窿,倘被誰參奏一本,他摘烏紗帽事小,怕要推出午門,禍及九族。

屋漏偏逢連陰雨。秦知縣正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忽然差官來報:聖旨到!秦知縣急忙頂冠贊香跪下接旨,準準是皇上催討蘭草貢品的事,原來已逾過進貢日期。

送走差官,秦知縣頓時感覺鋒利的刀子已經架到了脖頸上,衙役們都為他捏著一把汗。唯有李師爺暗暗高興。他想起秦知縣狠瞪他一眼,就毛骨悚然,他徹底瞅出姓秦的和他不是同路人,不把他下獄辦或者遷徙走,終是他面前大礙。於是暗暗修書一番,把秦知縣如何欺君罔上,拒進貢品,收買人心,貶謫前任的事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悄悄差人投給唐知府。唐知府見秦知縣在後院拆自己的臺,差點氣炸肺,立即再附一本,列舉了秦維俊不少忤逆不道種種罪狀,差快馬火速進京交給吏部,再面呈朝廷,單等著皇上龍顏大怒,把姓秦的治罪重辦。

再說秦知縣驚悚過後,鎮定下來,想想倒也無所懼。他是替皇上辦事,免去蘭草進貢,是為皇上廣攬人心。朝中重臣濟濟,不會體恤不出他的一片忠貞。只是這事不宜久拖,夜長夢多,官場如殺場,難防屑小之徒暗裡興風作浪對他下手呵。於是命秦安取來文房四寶,連夜寫好奏摺,原想親自進京面君,又不想枉擔擅離職守的罪名。再者,他區區一個縣令,不知要打通多少關節,難保能夠面見皇上。他左思右想,索性讓秦安直接去翰林院找其兄秦維嶽,陳清情由,讓他相機行事。

秦安肩負主人重託,日夜兼程趕到京都,當日便把書札送到了翰林院。秦維嶽閱罷,也感事體重大,光是先斬後奏這項罪名,就擔當不起啊!他在屋裡踱來踱去,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他更不知道,此時唐知府的奏摺已擺到了皇帝的龍書案上。

也是天佑忠臣。正巧嘉慶皇帝這日到南書房。這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秦維嶽趕忙跪下雙手呈上其弟的奏本。嘉慶一看是關乎蘭草的事,饒有興致,及至看到後邊“蘭草雖貴,難及民心,割草挖根,如挖民心,民心渙散,危及社稷”時,不由心驚肉跳。他萬沒想到區區蘭草,竟害死了那麼多無辜百姓。打顫著聲音問:“奏報果是事實嗎?”秦維嶽磕頭表白:“若有虛妄,願和臣弟兩顆腦袋作押。”

皇上呻吟片刻,讓秦維嶽當場擬旨,從此永免蟒河進貢蘭草。不惟沒有怪罪秦知縣,還飽贊他有膽識,替上分憂,並撥出銀兩優撫死傷百姓。

蟒河百姓得悉秦知縣冒死直諫的訊息後,奔走相告,自發捐資為他勒碑,取名“絕蘭碑”以旌表彰。

一塊絕蘭碑,背後體現的是以人為本、以人為要、民生為重的思想理念,兩百年後,蟒河村的百姓仍然堅守初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卷,隨處可見。如果你有機會的話,一定來這裡欣賞一下這個承載著“人本”“民生”的絕蘭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