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靠“模仿”發家,為創始人賺來600億身價,這一“國貨”買過嗎?

文:陳旭

“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似乎帶富了不少食品企業。早些年的娃哈哈便是如此,更是直接將宗慶後送上中國首富的位置。

雖然如今的中國首富換了一波又一波,“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卻依舊發揮著“造富”作用。雖然中國首富之位難以再次奪得,但是地方首富還是不在話下的。

身價高達600億的福建首富家庭,便是靠著食品,獲得財富的“恩寵”的。而他的“孩子”不是別人,正是超市、小賣鋪隨處可見的——達利食品。

其實就創始人許世輝來講,幾乎一生都“奉獻”給了食品行業。早在1980年的時候,年僅23歲的許世輝就開始在食品行業“打工”。

透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自己30歲的時候,成功成為當地惠安蜜餞廠的廠長。不過這個工廠其實也不算大,只是在“偏僻”角落的一個鄉鎮工廠罷了。

雖然可能工廠不算太大,但是成為廠長的許世輝,終於可以在自己的天地裡抒發想法了。在接手成為廠長的第三年,他就創辦了小型集體所有制企,取名為:惠安縣民政美利食品廠。

可當時的美利食品僅有一條專門用來生產散裝餅乾的生產線,也就使得工廠的經營並不可觀。於是許世輝開始,逐漸轉型。達利食品的名字,便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創辦的。

在完成達利食品的家族私有化後,許世輝第二個要做的事情,自然是提高銷量。不然即便達利食品成為了許世輝家族的“私人物品”,要是不能造富,也不過是個“擺設”罷了。

那麼達利食品究竟是如何發展,帶著這個創始人成為福建首富的呢?許世輝和達利食品的發展,其實是那個年代不少中國企業的“縮影”。

既然自己的想法不夠、點子不夠,為何不去“效仿”別人呢?畢竟一些產品已經小有成就,“借”過來用用,省去了不少可能“翻車”的麻煩。於是早些年的達利食品,靠著模仿一步一步發展起來。

無論是現在的達利園派,還是可比克、和其正、樂虎,其實都能夠找到它們的“原型”。這些出自達利食品之手的“熱門”產品,其實都是“模仿”的產物。

我們就以最典型的達利園派為例,看看它的“聰明才智”體現在哪裡。

2000年前後,韓國企業帶著“好麗友”登陸中國市場,而其中的好麗友派獲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與追捧。不過相對而言,價格也比較高。

於是趁勝追擊的達利食品,迅速在2002年的時候推出了達利園蛋黃派,並“搬進”各大超市。雖然口感上可能會稍微硬一點,但是隻要好麗友派1/3的價格,還是迅速獲得了中國消費者的“芳心”。

就這樣靠著模仿一款又一款產品,讓達利食品成為中國食品界的“翹楚”。尤其是2015年登上資本市場以後,企業飛昇,創始人財富也激增。身價接近600億的許世輝家族,就這樣成為了福建首富。

不過2021年,達利食品卻也面臨著上市後的第一次負增長,以及淨利潤增速創新低的“尷尬”。這個靠著“模仿”發家的食品企業,當沒有東西可以效仿的時候,是不是也該靠創新“自救”了呢?靠“山寨”發家成功,但想靠著“山寨”長久地發展下去,或許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