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武俠小說中的三教九流指的是哪些人?三教九流指的是哪些人的身份?

喜歡武俠小說的朋友必然會留意到,任何一部武俠小說都離不開三種人物,即“貧道、老衲和師太”。因為武俠是江湖人的世界,江湖人有很多區別於普通人的地方。有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實際上,它是一種模稜兩可的表述。江湖到底所指何處,無外乎是三教九流“群英薈萃”。

三教九流又是指哪些人,“三九”只是虛數泛指很多的意思,根據一些史料文獻記載,狹義上三教九流專指

儒釋道三教,外加儒家、陰陽家、道家、法家、農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

廣義上三教九流的範圍實在太廣,是指封建時期數十種職業,比如

幫派、商賈、藝者、宦官、賭徒、優伶、地理先生、師爺、乞丐、匪盜、無賴、私塾先生、郎中、畫工、俠客、鏢師

等等。

由此可見,江湖歸根結底是指除“士農工商”以外,所有職業的合稱,他們經常出沒於江湖也在情理之中,那麼“貧道、老衲和師太”到底是怎麼由來的呢?且看下文分析。01貧道

道家是土生土長的一門學派。時間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道家創始人是大名鼎鼎的李耳(老子)。他早年在周靈王時期從事周王室守藏室一職,大體相當於圖書館館長。在此期間,老子廣泛閱讀各種書籍,終於積思頓悟成為得到高人。寫完五千字的《道德經》後,老子騎著青牛遠走函谷關,從此世上再也沒有人見過他的真容。

老子離開後,他的學術觀點被後人整理作為道家的理論依據。道家的人往往被稱為“道長”,“貧道”則是用來自謙。道家人為何要稱自己為“貧道”呢。想弄清楚它的含義,還要逐字進行解讀。

此處的“貧”不是貧窮的意思,它表示“本”的含義(比如本人),“貧道”也就是指“本道士”的意思。現代社會人際交往中,若是用“本人”代指自己,似乎有點清高孤傲的味道。然而,放在古代社會卻是一種畢恭畢敬的稱謂。再看《道德經·六十三章》中提到:

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所以,貧道的另一側含義是指自己的道行還不夠。

再加上,古代社會中選擇出家修行的人往往以窮人居多。道觀與貧民窟並沒有太大區別。用“貧”字來稱呼那裡的修行之人也顯得非常貼切。即便是後來的道觀香火興盛起來,修行之人依然沿用“貧”來表示自己不慕名利、追求超脫的決心。02老衲

釋家是外來學術流派,它由印度傳入中原。首代創始人釋迦摩尼佛創立佛家後,傳至達摩祖師已經是第二十八代。大約是在南北朝時期,達摩歷經千辛萬苦將佛家帶入東土。從此以後,佛家在中原大地生根發芽。

老衲一般是年長僧人的自稱,年輕的僧人往往用“小僧”。說起“老衲”的來歷,它與僧人所穿的袈裟密切相關。早期的出家人都是迫於生活無奈,但凡生活衣食無憂,誰還願意削髮為僧,處處受盡清規戒律的約束。

由於貧窮,他們所穿的衣服都是用別人裁剪剩下的布塊縫製而成。一塊一塊拼湊一起,稱之為“納衣”。納者,通衲(由許多碎布補綴而成的衣服)。年紀越大,身上的補丁越多,也就代表修行的境界越高,故而稱“老衲”。

此外,“納”有收起來的意思,《維摩經·不可思議品》中曾有一段記載說“雲芥子納須彌,須彌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豈可芥子之內入得須彌山乎”,這也是著名典故“納須彌於芥子”的由來。由此能夠推出,老衲也是一種謙虛的自稱,有一種虛心學習、傾聽別人聲音的意思在裡面。03師太

說起“師太”一詞,印象最深刻的是笑傲江湖中,那位心狠手辣的“滅絕師太”。師太是對年長尼姑的一種尊稱,它不是一種書面化語言,而是一種方言稱謂。所謂“師”是指具備高深知識的人,所謂“太”則是一種“輩分”的體現,連起來是稱讚女出家人的修行道行非常高。

既然說到女僧人,不妨多說一點題外話。客觀地說,“尼姑”不是一種尊稱。真正的女出家人叫“比丘尼”,是指年滿二十歲選擇出家,接受具足戒的女子。歷史上首位女僧人叫淨檢,她是東晉升平元年間的人物。原本生活在富貴人家,父親仲誕曾是一方太守。由於淨檢憐惜天下蒼生,毅然決然選擇出家為尼教化眾生。

以上,便是有關“貧道、老衲和師太”的來歷,書本應該沒有教過吧。若是有不同的見解,歡迎留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