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為什麼很多人,設定朋友圈三天可見

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離不開朋友圈。朋友圈記錄了每個人的喜怒哀樂,側面的反應了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很多時候,在結交一個新朋友的時候,我們都會習慣性地去看對方的朋友圈,順便了解一下這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可是,有時開啟其朋友圈的時候卻空空如也,只剩一條線,上面有幾個小字:朋友僅展示近三天朋友圈。當時心裡一陣失落,那條白線,彷彿緊閉的大門,讓我悻悻而歸。

為什麼很多人反感朋友圈呢?

大概是受不了朋友圈裡那些秀自拍、轉養生貼、發創業雞湯、成功必備、佛經咒符、給女人的忠告、男人的十句話、懷孕必備、各種轉發保平安……等等。

我的感觸是,朋友圈已經不再只是朋友的圈,不能隨意說真話,不能隨意宣洩情緒,幾乎所有人都是積極向上,樂觀陽光,雞湯大把,然後被一堆“贊”包圍著,偶爾吐槽一些對社會事件的真實想法,就會引來大群親戚同學發小的圍觀,勸我的、數落我的。他們苦口婆心強調這是對你的關心,卻讓我怎麼也不舒服,於是對朋友圈就失去了興趣。其實朋友圈本就是世俗社會的縮影,你討厭也沒辦法。就像《你與世俗只差一個擺渡》裡的句子:

你苟活於世,卻學不來圓滑。你自持一副灑脫,卻離不開羈絆。你篤信世人都善良,卻忘了人的劣根性。你不屑於陽奉陰違,卻被俗狗拿來消遣。你生於世俗,卻與世俗差了一個擺渡。

許多人,嚮往自由,卻拒絕失寵。渴望獨立,又害怕孤獨。這是一種矛盾。身體與心靈好像背靠著背,出發都是相反的方向。不斷地走進人群中,不斷地渴望逃離。

其實生而為人,個體離不開世俗社會,但又不必諂媚於庸常。一個有智慧的人,他自身具備的多,求之他人的就少,越容易擺脫不必要的世俗附加,在常人眼裡往往表現為“不合群”。但正是這種不合群卻讓人自在。如叔本華所說,不合群的人更優秀。因為資質優秀和突出的人本來就是稀有的,他們的思想很難引起別人的共鳴,在跟別人說話時,就得把自己降至別人的水平,相對擁有的優勢也都消失了,甚至自己作出的必要的屈就也不為人知。不想“屈尊、降格”,就只好與佔多數的平凡庸俗的人保持距離,不與他們說話。”

莊子也說過,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意思是說,君子之交,源於互相寬懷的理解。在這理解中,互相不苛求,不強迫,不嫉妒,不黏人。所以在常人看來,就像白水一樣的淡。人性就是這樣吧,你對別人起膩,大多都有目的。而出於利益而交織在一塊的酒肉友情很快就會被遺棄,於是就有了爭吵和謾罵。

可是,問題來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維持多長最合適?如何去平衡?什麼樣的情況下適宜打破平衡? 經過系列思考,我表示:無解,人際交往是門較深的學問啊!他人的想法我無法琢磨透,我的想法別人看不到。無形的距離是關鍵啊。如果用時間來衡量,那就三天可見吧。三天裡:擁有獨自的時間,看書、畫畫、寫讀書筆記。三天後:朋友K歌、吃燒烤談天扯淡或者郊遊。

想起高曉松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但願細水長流,就這麼與各位慢慢走下去。” 簡直是這個世紀聖人之言。

我們在生活裡苟且偷生,時代的滾滾巨浪裡,我們都是小人物,離不開市儈,離不開世俗,有無奈有心酸,會隱忍也會爆發。有人為你的生活鼎力相助,但是也有人無情的潑冷水,強大的內心會是我們戰勝一切的法寶: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順其自然,寧靜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