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竇娥蒙冤後立下3樁毒誓,沒想到全盤應驗,但第三樁讓後人不解

元朝作為我國古代歷史中,統治最黑暗、壓迫最慘烈的朝代。讓傳承了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出現了一次最嚴重的斷檔。

元朝唯一值得人們留戀的,就是元雜劇,因為這種戲劇形式,揭露了社會黑暗反映了人民疾苦。

關漢卿作為元曲四大家之一,創作的《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等,時至今日依然被人們不斷傳誦。

尤其是《感天動地竇娥冤》,更是位列元雜曲四大悲劇之一。透過對主人公竇娥悲慘遭遇,描繪出了底層老百姓,有冤無處伸張的黑暗現實。

悲苦命運註定悽慘結局

竇娥是關漢卿筆下的一個悲劇人物,更是封建社會底層女性的重要代表。她自幼喪母、父親竇天章又是一個窮書生。

為了實現自己的當官夢,就必須要進京趕考。但因家中一貧如洗沒有路費,所以不得已將七歲的竇娥,賣給蔡婆婆做童養媳。

本以為找到了依靠的竇娥,卻成了一個命運坎坷的女人。因為在她十七歲與丈夫成婚之後,沒兩年的時間,就成了寡婦,她只能與自己的婆婆相依為命。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當地流氓張驢兒和其父張老兒,為了霸佔婆媳二人賴在蔡家不走。

但竇娥是一個不甘屈辱、不畏強暴的女人,她不僅堅定了拒絕了張驢兒父子的無禮要求,而且還把他們痛罵了一番。

這種做法是遭致了張驢兒的報復,並在羊湯中下毒想要毒死蔡婆婆,沒想到卻毒死了自己的親爹。

張驢兒惱羞成怒,將殺人罪名栽贓給竇娥,儘管竇娥遭受了嚴刑逼供,但是卻始終咬緊牙關,不承認莫須有的罪名。

但是這樣,官府就要將蔡婆婆治罪,無奈之下便違心承認了毒死人的罪名。在押赴刑場時,本來無罪的竇娥,又怎麼會甘心替人受過呢!

於是被屈打成招的竇娥,在即將被判斬首示眾時,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六月飛雪”人盡皆知,其他兩項分別是“血濺白練,大旱三年”。

竇娥蒙上了千古奇冤,她的三樁誓願皆一一實現了。這或許也是關漢卿同情她,讓她在文學作品中得償所願。

感天動地三樁誓願皆成現實

“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按理來說,這都是不可能實現的誓願,但是卻都成為 了現實。

“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

顯示出了竇娥的冤屈感天動地,在她的頭顱被砍下的一瞬間,鮮血未有半點掉落塵土,而是皆沾染於白練。

“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屍骸現;要什麼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這第二樁誓願“六月飛雪”,則是天地不忍竇娥樸暴屍於荒野,將她的屍體掩埋在潔白的雪地中。

“你道是天公不可欺,人心不可憐,皇天也肯從人願,……三年不見甘霖降……”。

第三樁誓願對於大家來說,更是一種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僅憑人力,又怎麼可能號令老天爺不下雨呢?但在《竇娥冤》中,卻全盤應驗了。

可以說這屬於天災而非人力所能及,但是在這個戲劇中卻實現了。這其實也是對不公正的一種控訴,因為天災會使那些些“無心正法”的官吏束手無策。

同時,也是對自己冤情的一種控訴。竇娥明明是屈打成招,但最後卻被開刀問斬,道出了下層人民任人宰割的事實。

於此同時,也表現出了有苦無處訴的悲慘處境。當然也控訴了貪官汙吏,不分青紅皂白草菅人命的黑暗現實。

回過頭來想一下竇娥的這三樁誓願,雖然可以體現出自己的千古奇冤,同時也可以讓那些草菅人命的官員受到懲罰。

但是這第三點讓人不解,那就是對老百姓的傷害,如果真的大旱三年,老百姓也就會餓殍遍地了。當然,這也只是一種文學表現手法而已。

結 語

《竇娥冤》透過竇娥這樣一個豐滿的形象,控訴了元朝時期的黑暗統治。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老百姓,不僅無法尋求公正的待遇,而且連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問題。竇娥的這三樁誓願在印證了千古奇冤的同時,也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思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