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好書推薦」讀《夢莊記事》:賈大山和他的“夢莊”

讀《夢莊記事》:賈大山和他的“夢莊”好書推薦★★★★★賈大山有兩條文學根脈,一是正定古城,二是正定的鄉村沃野。當年,他就是以榮獲全國首屆優秀短篇小說獎的鄉土題材作品《取經》蜚聲中國文壇的。 進入上世紀80年代,他的創作理念與手法發生改變,而且更趨成熟老到,寫出了《小果》《中秋節》《花市》《村戲》等短篇佳作,那清新簡潔的白描手法和優美雅緻的意境,頗有“荷花澱派”之神韻。這個時期他開始關注農民的精神層面,以及改革開放對他們生活和價值觀的影響,並且涉及農村基層幹部工作作風與幹群關係,雖說有明顯的時代烙印,但所倡導的是人性的溫暖和美好,對當時社會環境中人性的醜陋與虛偽也極具揶揄和諷刺。而且,細節真實生動,語言機智幽默,具有一種超越時代的恆久藝術魅力。 80年代後期,中國文壇發生了很大變化,各種思潮和寫法讓人目不暇接。大山老師卻不為各種現代思潮所左右,執著地堅守自己的藝術理想和審美追求,始終保持內心的純淨。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發懷念那段下鄉插隊的日子。他曾向我表達對田園生活的嚮往:“還是住在鄉下好啊,院裡種上幾棵大樹,吃過晚飯沏上一壺茶,往樹下的靠椅上一躺,那才叫個舒服!”於是,承載過他青春夢想的正定縣西慈亭村,成為他筆下的“夢莊”,當年與他朝夕相處的鄉親,也變為一個個鮮活的藝術形象。評論界普遍認為,“夢莊記事”系列是賈大山小說創作的分水嶺,從此他將藝術視角轉向人的內心世界。他寫那個特殊年代人們的命運和世態人心,對人性的惡也進行了剔骨挖髓般的剖析和鞭撻,依然以人物對話見長,但篇幅越發短小精悍。其冷峻深邃讓人想起魯迅筆下的《故鄉》《孔乙己》,行文的簡約清新又頗似孫犁的《山地回憶》《吳召兒》等經典名作。 文如其人。賈大山為人厚重篤實、涅而不緇,他從不用花裡胡哨的東西討巧蒙人,所寫全是生活的“乾貨”,就像他在《花生》一文中所說:“小時候,我特別愛吃花生。街上買的五香花生、滷煮花生,我不愛吃,因為它們是‘五香’的,‘滷煮’的。我愛吃炒花生。那種花生不放佐料,也不做過細加工,那才是花生的真味。”陶淵明在《飲酒》一詩中也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個“真味”,一個“真意”,道出了相近的人生觀和文學觀。 曾記得,賈大山老師生前,床頭時常放一本書,是那種小開本、裝幀設計淡雅素樸、最適合在枕邊閱讀的書。那是孫犁的小說集《白洋淀紀事》。什麼時候,也能出版一冊這種版本的賈老師的作品集呢?這也是我和賈永輝(賈大山長子)共同的願望。想不到,花山文藝出版社和我們的想法不謀而合。他們決定將大山老師的“夢莊記事”系列與“古城人物”系列,分別編成兩個單行本出版。 1998年,也就是在大山老師辭世的第二年,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賈大山的第一本小說集。這一次,花山文藝出版社特意邀請民俗畫家劉現輝為兩本小說集繪製插圖。為了讓畫家對作品人物所生活的環境有更直觀的感受與瞭解,我們一同到正定古城和西慈亭村採風。在西慈亭,我們參觀了賈大山舊居,從一面老牆、一棵老樹,甚至一磚一瓦中,捕捉大山老師當年生活與創作的痕跡。正值春暖花開,在大山老師舊居那座原汁原味的農家小院裡,我們嗅著淡淡的槐花香、從田野飄來的小麥的氣息,彷彿再次感受到大山老師作品中濃郁的鄉土氣和那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 能夠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將賈大山老師創作於30多年前的精美小說呈現於讀者面前,令人欣喜。這是吹向這個浮躁時代的一縷清風,對喜愛賈大山小說的讀者朋友來說,更是一次文學的盛宴。【康志剛】長安街直播注:授權釋出,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新華網、央影片、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責編:陳佳妮;初審:程子茜;複審:李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