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魯迅的文章,對於70後,80後們來說,是難忘的回憶

“去魯迅化”的說法,不是近兩年才被人提出來的。早在10年前,其實就有這樣的聲音。近些年,魯迅的很多經典作品確實被課本刪除了。這對於很多揹著魯迅文章長大的70後,80後們來說,確實有點兒難以接受。因為這種變化,來得有些太快了。

曾經:魯迅的錯別字也能入選課本

巔峰時期,魯迅曾有31篇小說入選課本。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那時候其它作家的文章入選時都會做一些改動。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最初入選課本時,就把“又像剛出浴的美人”等句子刪掉了,直到多年後才又加入。除此以外,歐陽修的《賣油翁》,林嗣環的《口技》,也都是修改過才入選課本的。

而魯迅的文章,卻享受著完全不一樣的待遇。大家應該還記得,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明明該是“紀念”,卻寫成了“記念”;《故鄉》中的閏土明明該是“戴銀項圈”卻被寫成“帶銀項圈”。不但如此,魯迅的小說還有大量語法問題。但是這些都沒有改正過來,而是一字不改地被搬到了語文書裡。

為什麼不改?著名教育專家莊文中先生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魯迅的錯字太多了,沒法改,要改的話一篇文章能改出上百處,那就改壞了。”當時白話文剛興起,很多字該怎麼用都沒有規範清楚,魯迅是白話文的先行者,用錯是再正常不過的。這一點,咱們都該理解。

現在:魯迅多篇經典小說被刪

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其實一直都是變化著的。很多經典作品,其實都被移出了課本,原因各有不同。比如岳飛的《滿江紅》被刪,有人認為這是匈奴現在已經是我們大家庭的一員,“笑談渴飲匈奴血”有點兒不合時宜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肉麻的愛情詩詞等作品,也有家長認為該刪除。但是魯迅的文章,顯然沒有這一類的問題,先生的文章都是正能量。它們的被刪,其實就是課本的“去魯迅化”。

那麼到底“去魯迅化”是在去什麼?不可否認,魯迅很多小說,確實有些艱澀難懂。高中流行這樣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後面還有人加了一句:最怕周樹人用文言文寫作文。雖然這是戲話,但也說明學生們學習魯迅文章的難度。所以,“去魯迅化”並不是要去掉魯迅的思想,而是將這部分艱澀的作品移出課本,讓更多更適合孩子們讀的作品能入選。

莫言、餘華提到魯迅一臉崇拜

課本中的魯迅作品被刪除不少,卻擋不住大家對魯迅作品的喜愛。2017年,溫儒敏教授對2000多名大學生作了一次調查,讓大家選出現代文壇中最喜歡的作家,魯迅以69。3%的高票穩居第一,超過第二名巴金十幾個百分點。這其實就已經說明了一個問題:文章能刪,但魯迅在大家心裡的地位並沒有改變。

事實上,不只是普通讀者如此,莫言和餘華一提到魯迅也是一臉崇拜,這是為何?莫言對魯迅的崇拜,是覺得魯迅的水平遠超於自己,莫言曾表示:“如果能用我的所有小說換一部《阿Q正傳》,我很願意”。他表示魯迅是對他影響很大的作家,他曾認真地研讀魯迅的小說,收穫很大,只是遺憾自己達不到那樣的水準。

而寫出了《活著》的餘華,曾發表了一篇名為《魯迅是我唯一討厭過的作家》的文章。在文章中,餘華表示因為從小背多了魯迅,加上那時候覺得魯迅的文章太難懂了,而所有人都認為魯迅說的話都是對的,這讓叛逆的他很是討厭。直到他自己也當了作家,也開始用文字抒寫心境,他才明白魯迅有多牛。魯迅的筆力,遠非自己能比。從此再提到魯迅時,餘華只有深深地敬意,這種敬意是一個作家對另一個作家發自內心的欣賞。

其實從餘華的前後變化,我們就能看出魯迅確實是很牛,但若是在孩子上學時,就讓他們不斷地背誦,一方面他們理解不了,另一方面也容易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或許,這正是課本去魯迅化的根本原因。其實筆者也有深刻的體會,魯迅的很多文字,上學時雖然字面意思都懂,但只有離開校園後,經歷了人生大風大浪,對這些話才會更加理解。還是那句話,魯迅的作品課本可適當刪減,但先生在多數人心裡的地位卻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