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伏羲女媧為何是人首蛇身?原來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生殖“密碼”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蛇”字在古代寫作“它”,古人把它看作蟲類的代表。

蛇圖騰

在古代中國,蛇圖騰是流行最廣的一種圖騰信仰。

例如《說文解字》把“蠻”字解釋為“南蠻,它種,從蟲”,把“閩”字解釋為“東南越,它種,從蟲”,便表明蛇圖騰覆蓋了古代南蠻、百越系民族居住的廣大地區一也就是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地區。

據考證,除九黎、三苗這兩個蠻族以外,在顓頊、祝融、蚩尤、共工、相柳、禹、濮、巴、冉、句吳、于越、東甌、閩越、駱越等古代民族中,蛇圖騰都佔據了圖騰信仰的主流地位。

蛇圖騰的基本遺存形式是以蛇為氏族之神,進而以蛇為氏族或族群的標誌。在上述蛇圖騰民族中,即存在一批作為蛇的象徵的姓氏、族名和神名。

例如我們判斷禹為蛇民族的依據是:

“禹”字從“蟲”,是蛇的符號;夏禹姓“姒”,它的母族姓“修己”,姒和修己都代表長蛇。

類似的情況還有:

“巴”是蛇的象形字,“冉”是蚺蛇,“蜑”因崇奉蛇神而得名,“蚩尤”意為長蛇。

根據這一類命名習慣,我們還可進一步推測,羋、曼、瞞、髳、庸也是同蛇圖騰相關聯的氏族名稱。

例如《山海經·東山經》說“䖺䗤,其狀如黃蛇,魚翼”,這句話就表明了庸族作為蛇圖騰(鱔圖騰)民族的身份。

蛇圖騰留下了一大批文化遺存,包括蛇飾文物、蛇神祭祀和蛇紋紋身風俗。

巫師與蛇

這些遺存的本來用意是表明在精神上、肉體上與神蛇認同,以求得蛇神的保護。

因此,它們的心理效果和視覺效果是:

由於紋身和佩帶蛇簪等裝飾,氏族成員因其所獲得的“蛇身”形象而被看作蛇的子民;由於蛇祭儀式上的圖騰裝飾,氏族酋長和氏族巫師也被看作人首蛇身之神。

這樣一來,神話中便產生了“人面蛇身”的共工和燭龍、“人首蛇身”的女媧和伏羲一類形象。

因此,關於“人首蛇身”形象的神話,可以看作以蛇圖騰為內涵的神話;神話中蛇身或蛇首的伏羲、女媧、貳負和軒轅之國,也因此可以看作蛇民族的首領或神靈。

此外,《山海經》記載了許多關於“珥蛇”、“操蛇”、“戴蛇”的神話,這些神話同樣是蛇圖騰民族的裝飾習俗的反映。不過這些神話所描寫的往往是些大神,例如人面鳥身珥蛇的四海神。

這種情況同單純的人首蛇身之神就有區別了,可以說是由於鳥圖騰和蛇圖騰的綜合而產生的神話,神話中的珥蛇、操蛇形象則是圖騰儀式上的巫師裝飾。

伏羲女媧人首蛇身交尾圖

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判斷:“珥蛇”和“操蛇”不僅是蛇民族的圖騰形式,而且是各民族巫術的表現形式。

蛇圖騰之所以能廣泛流行,這同蛇的一些特殊的生理品質是有很大關係的。蛇的進攻能力很強,行動迅速,能夠吞吃比自己大得多的動物。蛇有很強盛的生命力,善於繁殖,能蛻皮,能冬眠,斷肢能再生,它的頭部又像男性生殖器。

蛇沒有腳,但它既能陸行,又能水行,容易讓人產生乘風而行的聯想。

古代屬於蛇類的爬行動物都有屈伸自如的特徵,而且有多種多樣的形態和多種多樣的斑紋。所以古人把蛇敬為神靈,有“蛇吞象”、“蛇九首”、“蛇化為龍”、“蛇無足而飛”等傳說。

這些傳說所包含的最重要的一種看法是:

蛇是不死的動物,是善於變化、具有再生力量的動物,因此是效能力的象徵。

這樣一來,在蛇圖騰的基礎之上,就產生了蛇是生殖之神的觀念。

把蛇用為生殖符號的情況,在各個民族的伏羲、女媧神話中得到了充分表現。

例如在漢代畫像石中曾出現許多伏羲、女媧交尾圖。

圖中的男女大神都有兩條粗大的蛇尾,彼此交纏,這種形象也就是古書上記載的“交龍”、“騰蛇”、“兩頭蛇”的形象。

它們的涵義相同,意思就是性交、繁殖、陰陽匹配。同蛇尾相應,這些圖畫中的伏羲總是手持曲尺(古人畫方形用),女媧總是手持圓規(古人畫圓形用)。這又和古書所說的“天數出於圓方,天圓地方”等等相吻合,意思是雄雌兩蛇的結合代表了日與月的結合、地與天的結合、陽與陰的結合。

伏羲、女媧交尾圖並不是孤立的現象,類似的表現還見於各種蟠虺紋、積蛇紋、踐蛇圖、蛇蛙圖文物。這些文物中的蛇虺,同樣代表了生殖和繁衍的偉力。

因為在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上經常刻有“它它熙熙,男女無期”一類詞語,說明古人是把宛曲蟠繞的小蛇(“它它”)看作婚姻幸福、宗族蕃盛的象徵的。

由此可知,古人認為世界永珍中最重要、最神奇的事情是生殖一例如動物繁衍後代、陰陽二氣構造雲雨,而交合狀態的蛇就是這種神奇而偉大的力量的代表。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