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岳飛因何被殺如何成“神”?宋史學者釋疑9大疑問

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劉雲軍

湯陰岳廟岳飛雕像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 張晶晶 文 受訪者供圖

響徹千年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隨著今年春節檔電影《滿江紅》的熱映引發廣泛的討論。目前,電影票房已破33億元。作為今年春節檔最火的電影,《滿江紅》一上映就引發諸多爭議,屢次被質疑與史實不符。

同時,《滿江紅》是否為岳飛所作、岳飛因何被殺、岳飛死後是如何在後世成為國人精神偶像等諸多疑問也開始引發公眾的熱議。

針對以上問題,大河報·豫影片《看見》採訪了宋史專家、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劉雲軍。

劉雲軍副教授主要從事宋代文獻整理與研究、民間信仰研究、海外漢學(側重宋代)的譯介工作,出版有多本專著、譯著等。曾主持《宰輔傳記補正與研究》《整理》等學術專案。

《看見》:從歷史細節和觀影者的角度,如何評價《滿江紅》?

劉雲軍:如果我們拋開歷史本身,單純從電影藝術形式來說,《滿江紅》是一部很吸引人的片子。

首先,片中演員,不管是岳雲鵬、沈騰、易烊千璽、雷佳音還是張譯等,都發揮了各自的演技,甚至不乏精彩的表演,令人過目不忘。

其次,整部片子情節緊湊,而且比較有張力,既不像藝術片那麼沉悶晦澀,又超過了一般的爆米花電影。

當然,如果非要從歷史細節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我們可以輕鬆地從中挑出無數的“槽點”。比如影片中故事的發生地山西大院、岳飛的所謂遺囑“滿江紅”,都是經不起推敲的。網上不少人藉此指出這部片子如何歪曲歷史,我個人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電影是電影,歷史是歷史,這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電影《滿江紅》不是一部歷史紀錄片,我們不能強制要求電影非要和歷史完全畫等號,這屬於緣木求魚了。我覺得張藝謀在本片中不過是藉著岳飛、秦檜以及南宋初年曆史這個大背景,拍出他自己心目中的一種情懷,所以沒有必要特意去強調電影與真實歷史有什麼異同。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我覺得電影拍攝得還是挺巧妙的,特別是電影中嶽飛的設計。雖然影片發生在岳飛遇害若干年後,岳飛也並未出現在電影中,但他就像英國小說《蝴蝶夢》的主人公呂蓓卡一樣,以一雙看不見的手,始終影響著影片中每一個人。

《看見》:學術界對《滿江紅》是否為岳飛所作頗有爭議,您怎麼看?

劉雲軍:關於《滿江紅》這首詞到底是不是岳飛所寫,學界一直有爭論:一種觀點認為這首詞就是岳飛所寫,另一種觀點認為這首詞是他人所寫,假託岳飛之名。這兩種觀點都有很多文史界知名學者支援,所以每一種觀點都有擁躉者。我個人認為,《滿江紅》應該是後人所寫(極有可能是明朝人所寫),附會到岳飛名下。

其實拋開《滿江紅》的作者爭議,因為這闋詞長期以來一直和岳飛深度捆綁在一起,大家提起《滿江紅》就想起岳飛,提起岳飛就會想起《滿江紅》,兩者已然牢不可分。從某種意義上說,《滿江紅》作者到底是不是岳飛其實已經不重要了。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特別是影片中人物背誦《滿江紅》,很多觀眾都會有熱血沸騰、怒髮衝冠的豪情壯氣在裡面。所以,即便經過考證,《滿江紅》的作者確實不是岳飛,大家也還是會覺得兩者結合在一起是最貼切的。

《看見》:“岳家軍”的說法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劉雲軍:“岳家軍”這個說法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當時高宗政府中戰鬥力最強的幾支部隊並非朝廷手中的禁軍,反而是武將劉光世、張俊、韓世忠、岳飛和吳玠兄弟等人掌握的部隊,這些部隊名義上屬於南宋政權,但部將更多是聽命於各自的統帥。於是當時社會上就流傳著“劉家軍”“張家軍”“韓家軍”“岳家軍”“吳家軍”等說法,意思是這些部隊已經從國家軍隊變成統帥的私人武裝了。

“岳家軍”軍紀很嚴,金人曾評價岳家軍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因為當時的南宋部隊基本上都是各種武裝成分混雜在一起的雜牌軍,穩定性很差,經常看有部隊譁變為盜賊,像張俊和劉光世,軍紀普遍比較渙散。岳飛的部隊軍紀很嚴,他規定部隊“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在當時明顯就是一股清流。再加上岳家軍作戰勇敢不畏死,所以岳家軍在當時諸家軍中戰鬥力很強,岳飛用了短短几年時間就從一個下級軍官成長為與韓世忠、張俊等老牌武將比肩的將領。

《看見》:真實歷史上的岳飛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劉雲軍:岳飛在中國實在是太出名了,透過清人錢採的小說《說岳全傳》,到後來劉蘭芳的評書《岳飛傳》,岳飛的名字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關於歷史上真實的岳飛,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鄧廣銘先生的《岳飛傳》(三聯書店,2017)、王曾瑜先生的《盡忠報國:岳飛新傳》(河南文藝出版社,2022)、龔延明先生的《岳飛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等。這幾本書可以說代表了國內岳飛研究的最高水準,史料紮實,廓清了很多錯誤說法。

岳飛的經歷很豐富。他是河南湯陰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從小喜歡舞槍弄棒,後來拜師學藝,練就一身本領。靖康之變,北宋滅亡,社會動盪,岳飛有感於國破家亡,組織起一批人起來抗金。當時像他這樣抗金武裝很多,大部分被金人打散了,也有的被滅掉了。岳飛運氣比較好,雖然遇到不少坎坷,但他終於活下來了。後來中原地區徹底淪陷,岳飛不得已率領部隊渡江投奔宋高宗的南宋政權,從此開啟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從歷史角度來看,岳飛加入高宗的南宋政權比較晚,我們常說的南宋中興四大將(劉光世、張俊、韓世忠、岳飛),和其他三人相比,岳飛的資歷無疑較淺,與宋高宗的關係也比另外三個人要弱一些。

南宋初年,政局動盪,很多南宋部隊都是正規軍雜糅著各種招安的盜賊流寇,人員構成複雜,岳飛手下的部隊也是如此。岳飛從河南起兵,開始身邊肯定是一批河南人,後來他投奔山西太行山著名的八字軍抗金領袖王彥,自然吸收了河北、山西的一些人馬。後來岳飛脫離了王彥,投奔當時的開封留守宗澤,並在繼任開封留守杜充手下討伐過各地盜賊,岳飛部隊中應該會吸收一批盜賊武裝。後來他到了南宋境內,平定了多股流寇武裝,所以岳飛的部隊就是一支有北方人(河南人、河北人、山西人等)和南方人構成的“雜牌軍”,這也是南宋初年很多部隊的情況。

岳飛成長得很快,他迅速將手中的部隊打造成一支戰鬥力極強的隊伍,在對偽齊和金人的戰鬥中屢立戰功,逐漸躋身當時最頂尖的武將系列中。

當時面對金人的壓力,高宗的南宋政權中一直存在主和與主戰兩種聲音,岳飛屬於堅定的主戰派,主張透過武力收復中原失地,將金人趕走。宋高宗一直在這兩種聲音中搖擺,後來逐漸倒向主和,並與宰相秦檜勾結在一起,打壓主戰派,與金人媾和。

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岳飛被構陷謀反,與兒子岳雲、部將張憲等一起被冤殺,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

盡忠報國,嶽武穆從英雄到神話

化為國人精神偶像,以獨特的魅力為世人所認可和接受

明朝早期嶽武穆王畫像 圖片源自岳飛文化交流協會

《看見》:岳飛是怎麼死的?朱熹說,“若論數將之才,則岳飛為勝。然飛亦橫”。岳飛是因為屢次犯上,引來殺身之禍嗎?

劉雲軍:“岳飛為何被殺”這個問題,學界有很多文章討論,網路上也有許多人進行分析,雖然存在分歧,但目前也有一些基本的共識,比如,岳飛肯定是被冤殺的,所謂的謀反罪名是誣陷;其次,秦檜雖然是積極謀劃殺害岳飛的主要兇手,但沒有宋高宗背後的支援與默許,他肯定不敢這麼做。明朝人文徵明便一針見血地指出:“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直斥秦檜是迎合宋高宗的意思來殺岳飛。

《看見》:為什麼宋高宗非要殺岳飛?

劉雲軍:這裡面其實有很多因素。從遠的因素說,宋朝透過陳橋兵變建國,一開始皇帝對武將就不信任,對武將的猜忌可以說貫穿了兩宋始終。宋高宗繼位後,遭遇了苗劉兵變,被逼退位。雖然後來成功復辟,但他對武將的猜忌之心更重,覺得武將不可靠。隨著岳家軍、韓家軍等軍事力量的崛起,南宋在對金作戰時逐漸扭轉敗局的同時,文官對武將的抨擊也日益劇烈,提出要嚴防武將失控。宋高宗為了嘉獎韓世忠等人,加封他們兩鎮節度使,這時文官有人上奏稱,當年唐朝的安祿山造反前是三鎮節度使。如今韓世忠等人已經兩鎮節度使了,有變成安祿山的危險。這是一種很惡毒的攻擊,輿論上對武將很不利。但對宋高宗來說,那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因為當時很多人反對與金人和談。秦檜受到的壓力很大,大到他不得不向宋高宗請辭相位。為了壓服反對意見,宋高宗就想要透過殺一儆百來震懾這些反對者,所以這個用來“駭猴”的“雞”地位要高,才有威懾力;但同時又不能造成政局動盪,即把此人殺掉之後不會引起多數官員的反對,這就需要仔細拿捏了。

其實宋高宗和秦檜一開始要殺的不是岳飛而是韓世忠,岳飛得知訊息後透露給韓世忠,韓世忠躲過一劫,閉門不出。高宗和秦檜得知自己的謀劃被岳飛破壞很生氣,就將岳飛做了替罪羊,可以說,岳飛被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有人說,岳飛是因為屢次犯上所以被殺,並舉南宋大儒朱熹的說法“若論數將之才,則岳飛為勝。然飛亦橫”來作為證據。其實這個說法值得商榷。其實所謂的岳飛的“橫”,不過是指他曾經奉詔救援他部軍隊緩慢。這個問題學界已經有人討論過,可能並非岳飛之過。即便岳飛真的有意如此,在當時也並非個案。因為鑑於金人勢頭正盛,當時很多南宋武將為了避免直接與金人交鋒,在接到朝廷要求增援的命令時,會假意拖延時間,像張俊、劉光世類似事情幹過很多次。所以我個人覺得,岳飛被殺,“橫”不是重要的原因。

《看見》:全國各地有很多嶽王廟,岳飛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成“神”,化為國人精神偶像的?

劉雲軍:人死了變成“神”需要一定條件。岳飛生前已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又是被冤殺的,這種悲劇性英雄比較容易受到後人的憑弔,從而成神。

岳飛被殺,家產遭到抄沒,房子被充公給太學。南宋時,便流傳太學中有神,一開始並沒有說這個神是誰,後來有人說太學神就是岳飛。當然,這是沒有得到南宋官方承認的。

宋寧宗年間,權臣韓侂冑要北伐,為了鼓舞士氣,他給宋寧宗上書,追封岳飛為鄂王,諡號武穆,同時把秦檜的諡號改為“繆醜”。宋理宗時,改諡岳飛“忠武”,凸顯了岳飛的忠心耿耿,既然朝廷已經公開肯定岳飛“忠”,那麼之前宣稱岳飛謀反的罪名便不攻自破。

真正使岳飛從人到神的轉變,是明朝。明神宗萬曆年間,把岳飛和關羽兩個人同時都封神。關羽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岳飛封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嶽聖帝君”,建廟合祀。民間便開始流傳“關聖”“嶽聖”的說法。

除了官方的推動外,民間也在積極將岳飛拉入神仙譜系中,特別是道教。道教將岳飛列為元帥神,稱為“嶽元帥”,鎮守南天,上司九天雄兵神將,下掌五獄罪鬼亡魂。座下三十二將,破賊鋤奸;身隨五百兒郎,擒妖獲怪。此外,嶽元帥還掌管著地府七十二司中的“速報司”和“忠孝司”。清人錢採的小說《說岳全傳》中,將岳飛描述為大鵬金翅鳥轉世。因為這部小說影響很大,對岳飛的成神有極大推動作用。

《看見》:在南宋時期以及後世,朝廷和百姓兩個維度,對岳飛持怎樣的看法?

劉雲軍:南宋朝廷為岳飛平反,一來是安撫人心,二來也是想借此鼓舞人心,抗擊金人乃至後來的蒙古人。後世帝王祭祀岳飛,推崇岳飛,主要是看重他的忠心為國,特別是岳飛的武人身份,朝廷藉著褒揚岳飛,向武將灌輸忠君愛國觀念。

對於民間百姓而言,岳飛首先是一個大忠臣,而且是忠心耿耿卻被冤殺的忠臣,這樣的人是值得尊敬的。而且每當國家遇到危機,特別是外敵入侵時,岳飛的忠勇精神便會激發起大家同仇敵愾的激情。此外,岳飛是一個神祇,法力無邊,可以解決人世間的很多苦難。

可以說,官方和民間對於岳飛的看法既有重疊也有不同,這主要在於雙方所處的位置不同決定的。

《看見》:岳飛的軍事功績並不是歷史上特別突出的,為什麼岳飛可以成為中國人最看重的忠義二字的代表人物,另一個人是關羽,兩者有什麼不同?

劉雲軍: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名將很多,岳飛確實功績算不上特別突出,但他在後世的影響力卻超出了絕大多數武將,各種原因很複雜,大致來說,一則是岳飛以功臣被冤殺,其悲劇人生本身帶有強烈的震撼力,容易被後人所銘記;二則是後世的各種推波助瀾,比如朝廷的加封與有意引導,民間的造神運動,如道教、《說岳全傳》等小說的助推等,使得岳飛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武將的代表,特別是忠義武將的代表。

關羽和岳飛既有相似性又存在不同之處。一提到關羽,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忠義千秋”,他的忠義體現在關羽的兄弟情,具體表現就是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等故事。慢慢地,關羽體現的是一種一諾千金,異姓結拜兄弟親如手足的情感。所以後來天地會、洪門等拜關二爺,講究義字當頭,就是透過關羽這種忠義精神,將原本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緊密團結在一起,形成一個牢固的集團。

岳飛的忠義,是“盡忠報國”,是面對外敵入侵時敢於拋頭顱,灑熱血,保家衛國。另外,岳飛在作戰期間,注意保護百姓生活,不破壞社會秩序,給地方帶來了穩定和安寧,所以他是保境安民,很多岳飛廟裡面都有“保境安民”的牌匾。還有就是岳飛的“還我河山”意識。雖然這四個字是後人偽造的,並非岳飛所書,但它確實非常好地體現了岳飛的精神。

可以說,隨著歷史的發展,關羽和岳飛都從人變成神,並以各自獨特的魅力為世人所認可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