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你越善良,“壞人”越多,背後原因很簡單

文/北島

-

適度善良,才是開啟人生的正確方式。

俗話說:“好人有好報”。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強調善良的好處,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善良一旦過了頭,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想起俄羅斯的一位雜貨鋪店主。

幾年前,他偶遇一位來買麵包的老婦人,對方仔細清點硬幣的模樣讓他心軟,於是他做出了向窮人免費提供麵包的決定。

為了保全窮人的自尊心,他以發放優惠券的形式低價銷售麵包。

剛開始,人們十分感謝他的做法,可時間久了,人們開始埋怨他給的麵包花樣不多,開始埋怨他關店的時間太早,開始埋怨他提供的麵包數太少。

到了最後,幾位鎮民甚至砸掉了他的店,僅僅是因為當天的麵包很快送完。

當初看到這個新聞時就覺得很讓人寒心,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多少人的善意,都被濫用,最後成為別人傷害自己的武器。

就像有些人,願意為了集體犧牲個人利益,但到了最後自己的犧牲變成了理所當然,一旦自己想要些許保全部分利益,便會被稱為“自私”。

這樣的現象很讓人納悶。

似乎越是善良的人,越容易碰到“壞人”,但其實仔細想想,也許不是善良出了錯,而是因為這些原因。

過分縱容,會讓人貪得無厭

前兩天,朋友講了一件值得深思的事。

他有一個很喜歡的女生,對方外出旅遊時,將自己的寵物貓交付給了朋友照顧。

朋友為了顯示自己的負責,給貓吃最好的貓糧,

喝礦泉

水,用兩米高的貓爬架,買了不少衣服和罐頭。

可女生回來後,卻生了朋友的氣。

原來,朋友因為給寵物貓吃太好,女生將貓接回家後,貓不再吃普通的貓糧,可太貴的貓糧女生也喂不起。

故事的最後,女生將貓送給了別人,拉黑了這個男生。

貓喂得太好會變得挑剔,對一個人太好,人也會逐漸變得挑剔,世間的道理總是如此,過分付出,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如同那些善良的人,會經常心軟,會心甘情願為了別人付出,委屈也不願意傾訴,難過也想自己忍著。

可到了最後,也是這樣的人,最容易把身邊的人慣壞。

因為他們看起來總是沒有脾氣,相處起來總是願意付出,這才會讓別人忘了他們也會有不高興的時候。

善良是一件好事,可當自己過分縱容別人,過分善良,也許是在助長別人的“惡念”。

不懂反抗,善良容易被利用

更重要的是,善良過了頭,被欺負的往往只會是自己。

想起心理學中的一個名詞——“不值得效應”。

美國

一心理

學家發現,每個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除了衡量想不想做之外,還會盤算值不值得做。

不值得做的事不願意去做,哪怕成功也沒有滿足感,便是“不值得效應”的解釋。

這對人際交往有何啟示呢?

很多人經常遇到“壞人”,很容易被欺負的原因,就是就是因為值得,簡單來說,是欺負他們的收益遠遠大於成本。

就像上小學的侄子遇見過一件事。

當時他去買烤鴨,店裡有兩個人,但只剩一隻烤鴨,雖然侄子先到,可另一位顧客

趾高氣揚

地要求店家將烤鴨拿給他。

店家原本不同意,秉持著先來後到的原則,沒想到顧客差點在店裡鬧起來。

見狀,店家趕忙將烤鴨給了這位顧客,並且對侄子說:“你明天再來買吧,我明天給你留一隻大的,看你就很懂事,叔叔給你吃顆糖。”

明明店家也知道這樣做不對,可他還是選擇了忽略應該怎麼做,選擇怎樣做更好。

有這樣的選擇,無非是因為拒絕一個年幼的孩子,要比拒絕一個難纏的客戶簡單得多,因為成本低。

對待小孩是如此,成年人的世界更是如此。

那些容易被欺負的人,可能會錯失很多機會,承受很多委屈,其實都是因為太好說話,不懂反抗。

正如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一個人懂得維護自己,善良才有價值,反之連自己都不懂得保全自己的時候,善良只會被某些人利用。

畢竟,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是好人,有些人的“好”,只有自己硬氣起來才能看到。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總是習慣談犧牲,習慣談忍讓,總是擔心會傷害別人,也怕自己會受到傷害。

但現實是,成年人之間誰也不容易摧毀誰。而當別人感知到你是一個不好惹的人時,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最後也容易收穫好的關係。”

成年人的世界裡,利用起來成本最低的人,越容易被利用;欺負起來代價最小的人,越容易被欺負。

這不是說好人一定得不到好報,也不是說善良必定會被欺負。

只是在說,每個人的善,都該有所底線。

輔以利刺後的善,才能推開“壞人”,這個時候的善意,能最大程度發揮原本的實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