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賣魚的男人千千萬,為什麼只有他是“高啟強”?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顯微故事(ID:xianweigushi),作者:悠悠,編輯:蔡玉,頭圖來自:《狂飆》劇照

《狂飆》火了,也帶火了賣魚佬高啟強。

如今,網路上也湧現不少網友評論,準備復刻“強哥”的發家道路:開魚檔、讀《孫子兵法》。

在菜市場販魚的老闆們也收到了許多打趣,“有許多人說要跟我學賣魚”。

但賣魚真的是一件容易事嗎?起碼魚販阿杰不這麼認為。

阿杰出生於陸豐,早在上個90年代開始,他的父親就隨著村子裡的人來到深圳做賣魚生意,從一個小檔口開始,攢下了如今做進出口海鮮、日料生意的公司,年收入過百萬。

作為高啟強的同時代同行,阿杰的父親說,“普通人哪能有高啟強那麼好的命啦?”

畢竟在菜市場的江湖裡,賣魚從來都不是一件易事。

以下是關於阿杰的真實故事:

一、沒點“關係”,你連魚檔都開不了

我出生在潮汕陸豐,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村子裡的人就陸陸續續出去做生意,這其中有1萬多人,90%都在做海鮮、水產生意。

可以說,從事水產行業,是我們村的傳統。我也是在17歲時,子承父業來到深圳的檔口賣魚。

在《狂飆》爆火之前,網路上還有一個熱梗,“我在大潤發殺了十年的魚,我的心早已像手裡的刀一樣冷了”,再加上許多懸疑小說中的殺人犯很多也賣過魚,那時就常有人好奇地問我,“平時除了賣魚,還乾點別的嗎?”

《狂飆》熱播後,高啟強的角色深入人心,更是出現不少朋友找我開玩笑,問我能不能合夥一起賣魚。

網路上熱傳的“2023年新目標”

對此我都會告訴他們,“別學了,高啟強壓根不是普通人。”

首先,外地人來廣東謀生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從電視劇的取景環境來看,高啟強的魚檔應該在廣東省江門市。2000年左右,所有廣東的外來人員都需要辦理暫住證,警察隨時會查,一旦發現沒暫住證,就會被收容、罰款。

辦暫住證,需要300元錢,而當時一個工人的月工資也不過800~900元。

所以,很多外地人到廣東之後,首選是進廠工作。因為許多工廠有住宿區、生活區,包吃包住,工人進去之後只要不出工廠就不會遇到查暫住證的,也不擔心被罰款;有的待遇好的工廠,還會在工人入廠後報銷暫住證的費用。

其次,外地人想要做生意也不容易。

儘管深圳在90年代建立特區,大家都認為“東西南北中,做生意到廣東”,但這也導致競爭十分激烈。

當時最吃香的是有錢、有技術的香港人,他們很快壟斷了寫字樓、商場,沒有本金、沒有技術、沒有學歷的“三無”普通人,就只能做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倒賣生意,出沒在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地。

由於競爭激烈,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間就產生不少矛盾。

按我父親的回憶,那時外人單打獨鬥很容易被當地人抱團欺負,所以我們潮汕人都是一個村一個村地出去打工、住在一起,一旦有人來找麻煩,所有熟人會抱團抵抗,遇到外省人搶市場時也會迅速擰在一起抵禦,武鬥也經常發生。

靠著團結的力量,我們潮汕人才幾乎壟斷了廣東的水產、海鮮市場。

所以,2000年前後,能在農貿市場等地做生意的要麼是本地人,可以直接進去盤下店鋪;要麼就得有“關係”——如果兩樣都不佔,根本進不去市場,就算僥倖進去了,沒有老鄉的幫助,也會迅速被擠兌出來。

我們村子裡有1萬多口人,90%從事水產、海鮮行業,遍佈捕魚、運輸、批發、零售等環節,說的也是潮汕話,如果不是自己人,聽不懂我們的語言,進貨都是一件難事。

就算從外面進到貨了,在市場裡只要幾家檔口聯合起來做價格戰,也可以將外省人直接擠壓出去。

對於電視劇裡的高啟強來說,他作為“本地人”已經贏在了起跑線。

二、水產行業的水有多深?

進貨、盤檔口、找好的位置、賣魚、殺魚……看起來似乎人畜無害,門檻也不高,但這行真不是普通人能做的。

生鮮行業毛利能達到70%,我們往往加價四成售賣。很多客戶覺得賣魚是一本萬利的事情,我們家也確實靠“賣魚”,在深圳買下了兩套房。

但實際上包括賣魚檔口在內的水產行業,初始投入很高,一般人無法承受。

首先,租金和成本投入就比別人高。

如今,深圳菜市場普遍租金已經漲到16000元一個月,我們賣魚的檔口因為裝置多、面積大,所以租金更貴,大約在18000~20000元一個月左右,這還不是黃金位置(黃金位置指的是入口處),且每3年簽約一次,租金會有上漲。

除了租金,入駐菜市場還需要繳納“喝茶費”——這是廣東這邊的傳統,涉及到店鋪、檔口流轉的時候的費用,也有的叫做“進場費”,少則10萬、多則20萬。

粗略算下來,第一年成本就在30多萬元。

高啟強的檔口在出口處,是黃金攤位 《狂飆》劇照

我們做新鮮水產的,還需要安裝裝置。

水產專用魚缸是帶有保溫、製氧裝置的,按照大小收費,一個配備冷暖機、1*0。95*1。6m的魚缸價格約為5800元,而一個魚檔動輒10~20個魚池,成本就10萬元,還不算裝修等投入。

11集時,高啟強將魚攤轉給老默時交代了規模:

8㎡左右,25個魚池,每天會有13種淡水魚,還有4斤重的皖魚專屬的魚缸、氧氣開關

阿杰說這樣的投入約在20萬左右,《狂飆》劇照

一旦不做了,這些根據檔口大小定做的裝置都很難轉出去。

此外魚池還得保持供養,24小時製氧機都得開著,電費按照商業用電計算,這又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接下來是經營成本、貨款現金流。

為了生意好,魚攤會多種類經營,比如大部分水產店會同時售賣蝦、貝類產品。但是產品多也意味著積壓貨物多,和其他蔬菜、百貨不一樣,生鮮魚類很講究時效,一旦不新鮮、死亡就“砸”在手裡,利潤也自然下來了。

所以除了零售,最主要的供貨渠道會是給周圍的餐飲店——其中零售客戶購買力有限,一天最多出百來斤,而且集中在2~3斤的魚煲湯喝,百斤利潤約在500元左右;相比之下,餐飲或許能採購數百斤貨。

為了拿下餐館,魚攤經常會以極低的價格來建立合作,尤其是新開的餐館,還在裝修的時候或許就會收到許多魚攤老闆的電話。

可是給周圍的餐館供貨,不是採用現結,一般是按月結算,所以還要多準備幾十萬的貨款。為了多賺錢,“玩秤”也是大家常用的手段,比如1斤的魚其實只有8兩重,也導致大家對魚販的信任下降。

做這一行,也經常遇到貨物賣不出去,除了保持魚的鮮活,及時將死魚降價賣出去、壓在手裡賣不出去的魚回收給做食品加工的廠家也是一門技術。

當然,為了拓寬生意,許多店還提供賣魚之後的處理、烹飪服務,需要另外配備人手,人力成本也上去了。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擁有25個魚池、做了10年魚販生意的高啟強,都不是“窮人”。

三、不可能複製的“大哥之路”

做水產確實是一門高收入的生意,但現在這門生意沒有以往好做了。

我們家最多的時候,在3個菜市場擁有攤位,到手年收入接近百萬,但這幾年生意明顯下滑,或者說整個市場在變化。

如今市場不像90年代雜亂、惡性競爭,現在有錢、有資金就能進入市場,因此湧入市場的人多了,競爭激烈起來。

深圳的水產市場 受訪者供圖

首先在養殖方面,做養殖的人多了,而且隨著養殖技術提高、成活率提升,所以產量也有提升。反映到市場則是貨多、價格戰層出不窮。

許多養殖戶,會透過網路自己售賣產品,價格低廉,分流走了不少潛在客戶。

在市場端,變化更加劇烈。

除了養殖戶、批發商會直接透過網路和客戶聯絡,還有越來越多的海鮮批發市場出現,批發市場裡各類淡水魚、海鮮都有,且因為檔口多,競爭激烈、價格透明,因此以前那些利用資訊不對稱、偷秤方式來賣魚的也少了。

再者,以前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食材選擇有限,沿海一代吃魚為主。

可是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高了、運輸方便之後,大家對食材的要求開始多樣起來,甚至還需要賣其他省份才有的蔬菜肉類——對於我們商家來說,也不得不增加售賣的種類和規模,成本也隨之上去。

市場湧現了很多海鮮賣家 受訪者供圖

除此之外,之前因為魚類、生鮮耗損大,對衛生要求較高,需要許多人維護,所以許多大型中型超市不會涉及做活魚生意,而是銷售冰凍產品。

可現在傳統大賣場的生意不好做以後,許多商超也開始有生鮮區、還提供殺魚等服務,更是擠壓了農貿市場、菜市場的生意。

不僅如此,還有許多資本看中生鮮的市場,押注生鮮生意,利用供應鏈的優勢將產品迅速送到消費者手裡——加上現在城市生活壓力大,年輕人很少到市場買菜,這種模式也分流了不少客戶。

不要小看一個水產檔口老闆,可能對方身家“千萬” 受訪者供圖

另一方面,和我們關係緊密的餐飲行業,則在過去2年中遇到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訂購量有限;至於很多轉型做“選購+烹飪”的餐飲同行,也在過去兩年中損失慘重。

眾多碾壓加上高額租金壓力下,魚攤開始不賺錢,像我們家去年虧損就有30多萬。

如今還能透過“魚”賺錢的魚販,其實背後都有自己的生意經。

像我們家,也開始售賣價格更高的海魚。

阿杰家售賣的產品 受訪者供圖

此外,我們也會和買菜平臺合作,利用網際網路買菜的外賣模式進行銷售。

但網際網路買菜平臺的外賣模式抽成高達20%以上,客戶還要求我們處理精細,不然就給差評、扣款、減少單量,我們得配備專門的剖魚師傅,人力成本增加了不少。

但僅僅依靠檔口的銷售,收入不會太穩定,所以也會跑展會拓展資源。

而早在前幾年,父親也利用陸豐老家的資源轉型做冷凍加工、乾貨的生意——畢竟比起生鮮來,冷凍和乾貨可以存放的時間更長,能運輸的距離也更遠。

但做冷凍和生鮮加工,也要投資建廠,或者能有穩定的貨源、客源。

儘管我家兩代人在水產行業做了接近30年,加上村子裡許多熟人有工廠,有價格優勢,但在轉型的時候也前前後後投入了80多萬元用來建倉庫、拓展客源。目前我們家的魚檔除了給周圍餐館做供應,還做日料供應、進出口產品。

相比之下,許多沒有貨源、沒有客源的年輕人衝入,賠得血本無歸只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當大家問我能不能學殺魚,為以後職場謀出路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們:不能,因為你只是單槍匹馬的普通人。

四、後記

和阿杰在聊天的時候,阿杰一直跟我強調“不要覺得賣魚是一件收入很低的事情”。

畢竟在許多新聞報道里面,賣魚、賣菜都被刻畫成了行業底層職業。

阿杰發來一張照片,上面是他與朋友們的聚會,桌子上全是海鮮,圍在桌子邊的年輕人身上不乏奢侈品名包名錶。

“我們家裡都是賣魚起家的,還有很多孩子在國外讀書。”

但他還是反覆強調,“不管賣什麼,都是一門生意,如果想要在這門生意裡面賺到大錢,只靠個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顯微故事(ID:xianweigushi),作者:悠悠,編輯:蔡玉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絡tougao@huxiu。com

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影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