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從烙畫葫蘆到五穀畫,他扛起傳統技藝大旗,想要傳承下去

五穀畫起源於盛唐,杜甫在《憶昔》中描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於是就有市坊之間悄然興起的五穀糧食畫製作。

五穀糧食畫是以各類植物種子和五穀雜糧為本體,透過粘、貼、拼、雕等手段,利用其它附料貼上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鳥、卡通、抽象等形象的畫面,運用構圖、線條、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對其進行特殊處理所形成的圖畫。

劉立曾自幼受家庭薰陶,對美術有著濃厚的興趣愛好,從小跟隨父親學習繪畫、書法、製作五穀畫(糧畫)雕刻葫蘆、泥麵塑等。1997年畢業於濟南廣播電視大學工藝美術系,同年在淄博民族藝術學校任教工藝美術,後進劇組跟拍電影,先後任電視劇《三十六計孫子與兵法》道具製作師,電影《大元帥》美工,電視劇《兵謠》現場美術(所在美術組榮獲飛天獎)。

在聊城古城區魯西民俗體驗館的這一位民俗藝術家,使用小米、黃豆、黑豆等多種農作物使用小米、黃豆、黑豆等多種農作物製作五穀畫。據瞭解,劉立曾一直致力於“豆塑畫”創作,在2003年開始很多藝術作品出口國外。

民間藝術與大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關,直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大批“文革糧食畫”相繼產生,從此業已流傳近千年,失傳百年的五穀糧食畫等又再現民間,真正有體系的傳承也重新開始。很多民間藝術由於費時費力,經濟效益低,年青人不願意從事此行業。

劉立曾於2015年1月在魯西民間藝術體驗館設立了五穀畫製作技藝工作室,

多年前拜東昌葫蘆雕刻國家級李玉成為老師學習東昌葫蘆雕刻,現除了傳授徒弟五穀畫以外,也教授東昌葫蘆、麵塑、泥塑等多種傳統民間製作技藝,致力於將民間藝術傳承發揚光大。

2017年被評為東昌五穀畫非遺傳承人,2018年其糧畫作品《豐收》在山東省民間藝術博覽會上獲得三等獎,多家新聞媒體對劉立曾進行過專題報道,2019年1月30號,正式拜國家級傳承人欒喜奎為師,學習東昌府木版年畫。

撰稿:匠人百科-聞藝

運營人員:墨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