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水果消費邁入“黃金時代”,行業需要進一步提高標準

藍莓、車釐子、牛油果、草莓……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水果在社交媒體“走紅”,一盤美美的水果頻頻在早餐、下午茶、健身餐中出現。

能擺出一盤高顏值的水果,不僅能成為朋友圈炫耀的利器,也同時彰顯了高品味的生活方式,“水果社交”成為了年輕人之間新型的互動方式。

而就在年輕人開始追逐“水果自由”的同時,近日,一家做水果的企業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這對水果連鎖零售行業來說,是一件大事。

放在十幾年前,我們可能很難想象,“賣水果”的公司也計劃上市。資本對這類公司的關注也表明了水果消費正邁入“黃金時代”。

水果行業前景廣闊 亟待建立標準

近年來,相比於其它快消品,水果等農產品的發展整體受限於無標準問題。消費者無法判斷水果是否好吃、安全。

百果園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餘惠勇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2007年,百果園提出“好吃”是檢驗水果的首要標準,“好吃”的水果是營養的、健康的、生態的。後來,百果園將“好吃”這個看上去很主觀的概念逐步量化,讓消費者能更具象地評估。

在百果園官方網站的一份《果品標準體系》中可以看到,他們首先將水果按照“四度一味一安全”的標準劃分,即,用水果的“糖酸度、鮮度、脆度、細嫩度、香味、安全性”等維度,去定義什麼是“好吃”,讓採購、品控等部門有了評判維度,也讓上游的合作伙伴有了初步的種植參考標準。其次,在門店銷售時,進一步按照水果的大小、好吃量化標準將其分成招牌、A級、B級、C級4個等級,讓消費者可以根據等級來挑選水果,節省決策時間。這個分級標準獲得了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的認可,也給未來行業標準的統一提供了重要參考。

水果的鏈條很長,光解決終端的水果分級問題還不夠,得從源頭進一步量化,研究如何標準化種出更好吃的水果,如何標準化採摘、加工,以及如何標準化運輸、儲存等等。圍繞上述“好吃”標準,整個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需要探索出相應的具象標準。據瞭解,百果園這些年正是透過深耕整個供應鏈,建立上下游系統的標準,來形成行業壁壘。

技術和標準化助農 讓全行業受惠

我國水果產業品種豐富,中國的水果產量佔亞洲水果產量的16%。但長期以來,國內的水果農產品品牌在消費者心中認知度並不高。比如說,獼猴桃發源於中國,本土的一斤只能賣兩三塊錢,但被國人津津樂道和喜愛的某品牌奇異果(也即獼猴桃),卻是其它國家打造出來的著名品牌。

相關報道顯示,百果園一直在水果生鮮領域透過各種努力助力行業升級。

除了在全產業鏈建立標準,還在品類品牌打造上重點發力。公司董事長餘惠勇認為,行業想要更好的發展,品牌打造很重要。從銷售端來看,農產品只有樹立好品牌,才能避免同質化的競爭。而如何建立品牌,標準和技術是關鍵。

從2012年開始,百果園就嘗試從“終端”向“全產業鏈”轉型。

開始佈局各類水果的種植指導、採後以及冷鏈物流技術。公開資料顯示,百果園集團子公司優果聯透過種植技術支援,組建上百人的技術員長期駐紮在產地,手把手教果農種出優質水果,目前已經孵化出“紅芭蕾”草莓、“獼宗”獼猴桃、“良枝”蘋果等多個水果品類品牌,助力當地農戶創收,也讓更多的國產優質水果走上消費者的餐桌。

水果品種及相應種植技術的創新顯然無法一蹴而就,同樣也需要不斷的試錯迭代。就草莓為例,百果園幫助金色莊園草莓基地,透過10年技術的不斷投入和迭代,用一套科學化、規範化操作實現了對草莓品質和產量的全程監控。草莓的產量和品質有了大幅提升,銷售渠道得以拓展。消費者能多渠道購買到好吃草莓的同時,也讓農戶實現了增收。

逐步迎來“黃金時代”的水果消費市場,要如何迴應消費者期待,需要身處其中的每個領域、每個環節、每個企業都主動去成長和突破。那麼,水果生鮮行業的整體創新就將變成可能。目前,我國水果生鮮行業整體產業化程度還不高,像百果園這樣的企業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