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深圳科技創新面面觀|深圳龍頭企業以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姝

深圳有個“6個90%”創新密碼被廣為稱道,即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專案發明專利來源於龍頭企業。“龍頭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是深圳創新活力的真實寫照。

今年以來,深圳進一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製造強市建設,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精準推出5個“30條”穩增長政策和“20+8”產業扶持政策,為深圳企業轉型升級增添動能。在利好政策推動之下,華為、騰訊、比亞迪等各行業龍頭企業主動承重,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結合“20+8”產業佈局,發揮生態主導力,以科技創新支撐深圳產業高質量發展。

▲騰訊濱海大廈。

創新不是“登頂”,而是“長征”

“堅持自立自強、創新引領”是深圳培育壯大“20+8”產業叢集的基本原則,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強化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前沿技術研發,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

智慧終端產業叢集是今年“20+8”中引領型戰新產業之一。2021年,深圳智慧終端產業增加值為2092億元,為了實現到2025年產業增加值提升到超2700億元的目標,龍頭企業正開足馬力往前衝。

2022年,智慧手機市場略顯萎靡,但細分的摺疊屏手機賽道卻逐步迎來了放量增長的局面。第三方機構CINNO Research最新資料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國內市場摺疊屏手機銷量達72。3萬部,同比增長114%,華為佔據半壁江山名列榜首,銷量同比增長95%。

華為不久前推出的P50 Pocket集合了業界多個“首創”技術,如多維聯動升降水滴鉸鏈解決了摺疊狀態下的機身縫隙問題,MIM鋼材質做到了防衝擊且不變形,超冷柔性石墨烯散熱系統實現高效導熱。自2019年以來,華為三年推出五款摺疊旗艦,其背後是研發團隊在工業設計、材料科學、互動體驗、續航快充等領域的深入研究,是堅定不移地在摺疊技術上攻堅求新。

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持續創新成為深圳企業攻佔市場的法寶,今年11月16日,比亞迪成為首個達成300萬輛里程碑的中國品牌。以電池業務出身的比亞迪,在汽車行業發展中始終堅持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目前已累計獲得2。6萬項全球授權專利,形成了龐大的技術“魚池”。

創新不是登頂遊戲,而是“長征”,得益於持續不斷投入研發,打磨技術,才能在競爭中贏得市場。今年1—10月,深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主要行業大類中,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2。1%,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裝置製造業增長3。8%。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智慧手機、民用無人機產量分別增長212。7%、124。4%、35。4%、31。4%。

▲坂田華為總部基地。

發揮生態主導力,助力產業鏈發展

深圳提出,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的優質龍頭企業。產業生態主導企業既是產業鏈的主導者、規則制定者,又是生態構建者和利益獲取者。如今,深圳已經湧現這樣一批龍頭,它們能創新、有擔當、敢作為,帶動產業生態蓬勃發展。

自2018年9月30日啟動第三輪組織架構調整以來,騰訊積極擁抱產業網際網路。從2021年第四季度開始,“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取代遊戲成為該公司增速最快的業務。為了服務產業,騰訊深耕國產化技術,打造了自研晶片、自研星星海伺服器、作業系統TencentOS等底層基礎設施。2019年至今,騰訊研發投入已達1667億元。在此基礎上,騰訊發揮“連線”功能,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目前,騰訊合作伙伴的數量已經突破10000家,合作伙伴貢獻收入佔比達到1/3。

超高畫質影片顯示產業也是“20+8”中增加值千億級的產業叢集之一。在光明區,華星光電T7專案及第十一代超高畫質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一期已經投產。從2010年落地光明,到今年T7二期專案計劃建成投產,華星光電強大的龍頭效應吸引了上下游企業不斷匯聚深圳,引領超高畫質影片顯示產業壯大。在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之際,華星光電也正與合作伙伴攜手合作,共同探索前沿技術,助力產業升級。

網路與通訊產業的華為、中興通訊,軟體與資訊服務產業的騰訊、金蝶,高階醫療器械產業的邁瑞,智慧網聯產業的比亞迪等各叢集的龍頭一馬當先,一邊啃下底層技術硬骨頭,主動帶動、引領創新創業,另一方面透過技術開放、平臺開放、能力開放,帶動產業鏈上更多企業發展。

▲比亞迪。

培育未來產業,形成新增長引擎

未來產業是深圳面向世界科技發展前沿,謀劃和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先機的重要舉措。深圳未來將要重點發力的8大產業,分別是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腦科學與類腦智慧、深地深海、可見光通訊與光計算、量子資訊。這些產業規模相對較小,雖然還沒有湧現出華為、騰訊這樣的標杆,但有的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並出現了一批優秀企業,空天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深圳市政府開展戰略合作。一年後成立的深圳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是深圳的第一家衛星企業,拉開了深圳衛星產業發展的序幕。2011年底,其研製的第一顆衛星——試驗衛星四號按時出廠並順利升空透過在軌測試。目前,深圳東方紅已成功研製併發射了20顆不同型別的微小衛星。在高通量衛星方面,2020年,由亞太星通參與設計監造的“深圳星”成功飛天,目前正在為國內外超過1萬個終端提供穩定、可靠、隨時隨地的通訊服務。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為了實現目標,深圳正聚焦“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實施基礎研究強基工程、技術攻關突破工程、成果產業化加速工程、科技金融融合工程、創新人才匯聚工程等五大工程,推動創新資源向未來產業集聚,實現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四鏈”深度融合,深圳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的動能越來越足。

▲製圖:黃曉敏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