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歷史上的那些大瘟疫,如今只剩下數字

兩個月前,龍馬君做了一個關於查士丁尼大瘟疫的選題,文章後來在一個較知名的公眾號上發表。

提到查士丁尼大瘟疫,龍馬君用一個數字來概括它的破壞力——40?拜占庭帝國大約損失了40?人口。

雖然閱讀了大量的資料,對於這場1500年前的瘟疫,龍馬君其實並沒有太多觸動。那畢竟是醫療條件極端不發達的古代,而龍馬君更關注的是查士丁尼大瘟疫對於歷史走向的影響。查士丁尼大帝的羅馬復興夢是否因此而終結?薩珊波斯是否也收到同等影響?阿拉伯人的崛起是否也拜這次瘟疫所賜?

對於上述問題,一個“40?的數字就足夠說明問題了。

一個月前,龍馬君去圖書館摘抄資料,順道借了兩本關於中世紀黑死病的書,一本是歐洲史學者約瑟夫·伯恩的《中世紀的世界:黑死病》,另一本書名就叫《黑死病》,硬版封面,頗為精美,作者名字忘了。

兩本書前半部分都大段描寫了黑死病的慘狀,龍馬君並不感興趣,畢竟是七百多年前的事。龍馬君真正想了解的是黑死病爆發與隨後3R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以及羅馬法復興)的關係,對於前半部分,龍馬君只想找一個數字,作者對於死亡人數的估計——可惜並未如願。

作為一個曾經的工科生,與很多讀者老爺一樣,龍馬君在瞭解某個事件時傾向於找尋數字,數字簡單明瞭,比大段冗長的描述更能說明問題。事實上,太多歷史上的事件最後也只留下了一個數字,比如戰爭,比如那些大的瘟疫。

這幾天,龍馬君覺得,數字遠遠不是歷史的全部,特別是對於那些親歷者。

與各位讀者老爺分享下1500年前親歷查士丁尼大瘟疫的歷史學家的記述。

“我在這段歷史中插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這場災難(即查士丁尼大瘟疫)開始的時候我還只是個學童,然而在隨後的幾次瘟疫中,我失去了幾個孩子、我的妻子、一些親屬和僕役。幾十年過去了,似乎我的不幸還沒有就此結束。現在我已經五十八歲了,就在寫下這些內容的兩年前,瘟疫在四個小紀(即六十年)第四次襲擊了安條克,除了先前失去的親人,我又失去了一個女兒和她的兒子。”

這段記述來自寫作六卷本《教會史》的埃瓦格里烏斯,他記述了發生在他身上的歷史。此刻再讀,與兩個月前感受迥異。

歷史似乎總是不斷重複,原因或許就在於我們只關注歷史事件,而忽視了那些親歷者的痛苦。以將來人的視角,我們也終將成為歷史的親歷者。

歡迎關注、評論,與龍馬君一起回味歷史的別樣內涵。

(圖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