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清明,隆重的春祭節日,用傳統十種美食,追思逝人,寓意團圓美好

《歲時百問》中說:“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而辛棄疾亦有詞曰:“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清明節氣處在仲春與暮春之交,萬物皆潔齊、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等,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清明節習俗很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但是,“

掃墓祭祖”、“踏青

”是共同的禮俗主題。

紀念先人逝者,清明節有不少清淡的素食,既寄託了對逝人的追思,也寓意著對團圓美好等願望的期許,而各地的習俗不同,清明食物也不盡相同,有10種清明美食最具代表性:

1:青團

也稱“清明果”、“艾米果

”,是南方清明節的主要美食,主要用艾葉的汁液和糯米粉製作成外皮,裡面新增豆沙、鹹蛋黃、肉鬆之類的餡料,最後蒸制而成。青團看著碧綠,聞著有艾草的清香,吃起來口感清甜又軟糯。

艾葉既可食用也能入藥,用艾葉做青團,在清明時節吃,可以幫助身體抵抗寒氣;不過,現在的青團,有些並不是用艾葉,而是用漿麥草或者綠葉蔬菜汁來代替,青團也更多地被人們用來當作春遊踏青的小吃了。

2:艾粄(bǎn):

也叫“青粄

”,是客家人必備的清明傳統小食。因為俗話說“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和青團的做法類似, 艾粄也是用艾草的汁液與糯米粉一起和成團,再包入芝麻、白糖、眉豆、花生等餡料,捏成圓形、長形,最後蒸熟。

3:暖菇包

在福建,清明時用田間地頭長滿的暖菇(鼠麴草)的汁液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上豆沙、臘肉、筍丁等餡料,上鍋蒸制而成,做好的暖菇包也是青綠誘人,還帶有清淡而悠長的青草香氣。

4:薄餅

廈門民諺有云“

清明吃薄餅

”,薄餅有點像北方的春餅,用麵粉調成糊狀在鍋中煎成圓的薄餅,然後再將綠豆芽、豆乾、魚、蝦仁、肉丁、海蠣、蛋絲、蘿蔔等葷素搭配的菜、肉等煎炒燜熟,最後包入餅中並抹上辣醬等來吃,口感豐富,營養加倍。

5:蒿子粑粑

在江南、江淮一帶,用蒿子(不同於艾草)和糯米粉、大米粉(或者麵粉)為主要原料,或者再加入愛吃的餡料,蒸熟或者煎炸熟。吃起來鮮香味美。

6:面燕

“清明燕,端午蛋,正月十五捏豆麵

”。在江浙、山東等地,清明正是燕子回遷的時節,人們會用以麵粉、牛奶、糖、酵母、雞蛋為主要食材做出燕子形狀的饅頭,一方面象徵著迎接春天的到來,另一方面,也寓意著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豐收在旺。據說在清明節燕子從南方回來了,落在誰家的糧囤上,就會給哪家帶來豐收。

7:棗糕

也叫“子推饃”、“老饃饃

”,是山西的一種美食,發麵之後,將紅棗、花生等各種食材,包進饅頭裡,然後再用小鑷子,小梳子等工具將饅頭製作成各種小動物等形狀,最後上蒸鍋中蒸熟。饃中夾的核桃、紅棗、豆子等物,又稱“子福”,寓意著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

8:饊子

一種油炸食品,用油水面搓條炸制而成,吃起來香脆可口。在古代,寒食節禁菸火三天,人們用這種油炸的食品代替飯食,可以加水泡,也可以直接吃。現在饊子的吃法更多了,比如剁碎了放在餡料中包包子、餃子,或者掰碎放入湯中進食等等。

9:歡喜團

在四川一帶,歡喜團是一種用炒米做成的糰子,即將糯米蒸熟晾涼後弄散,再炒至膨鬆,蘸取糖稀,製成大小不同的球狀糰子,再在這種糰子上點上不同的顏色,取歡喜之意。清人《綿城竹枝詞》有詩云:“‘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

10:菜煎餅

在山東地區,菜煎餅不可少。其中做煎餅的麵粉可以用普通麵粉或者各種雜糧粉配製,在鏊子上攤熟,煎餅中間再夾上各種菜絲,如白菜、薺菜、韭菜、胡蘿蔔絲、土豆絲、粉條、豆腐等,以及喜歡的調料,如鹽、辣椒麵、醬等,最後捲上再吃,口感酥鬆香嫩,營養全面。

除了以上的這些清明美食,在廣西,還有民族特色的色、香、味俱佳的“

五色糯米飯

”;衢州人用艾草地、糯米粉及各種餡料製作的“

清明粿”、“清明粒

”;南通的“

印糕”、“蒿團兒

”等等特色美食。

當然了,在祭祖拜山之餘,一家人也免不了燒上一桌的飯菜,一起聚在餐桌旁,放鬆一下,既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願逝者安心!不知你的家鄉在清明節還有哪些特色食品?

每天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對瑣碎繁雜的廚事早就沒有了“若如初見”的感覺,但可是然而but,“不計得失、渾然忘我、樂在其中”依然是我們每天的不懈追求。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龜,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喜歡我就~關注!~點贊!~支援我吧~-~

本作者已加入律師協會,凡抄襲者,必追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