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失敗餐飲總在怨同質化競爭太激烈

“同質化”是餐飲老闆天天掛在嘴上的難題。

對他們來說,“同質化”這三個字猶如芒刺在背,是嚴重拖累了他們餐廳發展的倒刺。

只要餐廳不賺錢,絕對是因為“餐飲的同質化競爭太厲害了”。

在我們看來,這就是典型的排不出便便怨地球沒引力。

所以今天在此,我們想要向各位老闆分享一下,“同質化嚴重”究竟是什麼?

大多數人口中的同質化,通常都是以這種場景出現的:

想開個奶茶,可滿大街都是賣奶茶的,競爭太激烈

想搞個燒烤店,可週邊已經有四五家大排檔和小燒烤攤

麻辣香鍋火了,結果一條街上都變成賣麻辣香鍋的……

這種“同品類太多”的情況被大家稱為“同質化嚴重”。

可是,這對嗎?

仔細想想,每年9月1日,有很孩子進入了學校,能不能說,這些孩子就“同質”了?

世界上沒有兩顆一樣的蘋果,也就是說沒有兩家一模一樣的餐飲店,更不會有兩個一樣的餐飲老闆。

都做一樣的炒飯、炸雞店,就叫做“同質化”;那麼,一樣的做餐飲,算不算同質化呢?

實際上,

同質化是指“同品類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口味、外觀包裝甚至營銷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漸趨同的現象”。

簡單來說,就是人家開炒粉店,你也開炒粉店。然後產品、服務、logo你是啥都模仿人家。

人家放98顆細鹽,你也放;人家只用花生油,你也只用花生油;甚至你還要跟人家共用一個廚師……

這樣才是真的“同質化”。

這也是為什麼在火鍋之鄉——四川,從南到北的街道上,那麼多家火鍋,卻沒人覺得他們同質化。

因為每家店的環境不同,每家店都是不一樣的服務,不一樣的線上線下營銷模式,不一樣的裝修風格,這些都決定這些餐飲店並不是同質化。

所以,“餐飲同質化嚴重”其實是“嘴”強背鍋王者,是老闆們習慣在失敗之後,找個理由安慰自己而已!

說到這裡,我們可不是一味的要為“餐廳同質化嚴重”洗白。

這要是真踏上了這條路,那倒閉,也是不出意外。

就拿前幾年大火的“潮汕牛肉”火鍋來說,風靡一時,也讓無數人血本無歸!

無論是何種品牌的潮汕牛肉火鍋,都是打著“開啟廚房,牛肉現切現賣”為賣點。

配方也都大同小異,一般的消費者還真吃不出區別,很容易就讓他們產生倦怠感。

加之,後來相關的店越開越多,市場迅速被同質化,讓人感覺每家店“都是這一套”,牛肉品質也參差不齊,它從內到外地使消費者全面審美疲勞。

滿街的潮汕牛肉火鍋,堪比黃燜雞米飯、沙縣小吃,讓消費者難以選擇。而這沒有任何創新核心特色的單品,也終被市場淘汰。

還有“酸菜魚”的發展也很迷。

除了口味的同質化,市面上的酸菜魚品牌在創新方面也都是呈現出“天下酸菜魚一大抄”的現象。

那時候,祿鼎記憑藉著“油,我們只用一次”的健康概念深得人心,並且開一家火爆一家,市面上立馬出現了無數打著同樣旗號的酸菜魚門店;九鍋一堂推出“能喝湯的酸菜魚”,又引來了無數跟風模仿者。

終於,這個品類貌似成為了第二個“潮汕火鍋”。

那麼同質化嚴重,會導致生意艱難,這種局面也不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

企業是不是必須做出差異化才有前途呢?

當然不是。

“同質化”一詞中,大多數人只看見了“同質化”的表象,卻沒有注意到,餐飲“同質化”是特徵,而不是問題。

如今,整個餐飲行業,賣的東西不是吃的就是喝的,這決定了“同質化”的基本面。只要市場夠大,同質化就一點問題都沒有。

甚至,弄出一樣的店,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甚至鮮有人能真正做到。

同質化,壓根不是問題;做不到“同質化”,如何保證“同質化”,才是問題。

無論是麥肯系,還是麻辣燙烤魚,他們都在幹啥?是不是都在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在搞“標準化”?國內有幾家餐飲品牌比肩它們呢?

扯遠一些,當年大名鼎鼎的“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的手機擺一起,隱去logo,大家也分不清誰是誰家的。但今天呢?

嚴重的“同質化”讓整個產業鏈的研發、生產和供應能力才得以夯實並提升,整個行業的規模才得以迅速擴大,後面的“差異化”也才有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五六年前你跟這些廠商說“你們同質化嚴重”“你們一定要差異化”,且不說他們聽不聽,就算聽了,能不能做到也是個問題。

餐飲業也是如此。明明每個杯子上都有各家奶茶的logo,好端端地你幹嘛要把人家logo隱掉呢?

所以說,

想要跳過“同質化”直接進入“差異化”,辦不到,也不科學。

而且,食材品牌觀察(ID:SCPPGC)也發現,潮汕牛肉火鍋的牛肉品質參差不齊,才使它退出熱潮。

可以說,該品類連同質化都不能保證,更別談差異化了。

差異化不是必須,千萬不要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

生意自有生意的規律,不是靠名詞和概念活著,不必刻意為了怎樣而怎樣。

菜品,服務,環境,

這六個字背後,有著無數的細節,可以做出千變萬化的組合。

而這些表象的背後,是一個個“獨一無二”的餐飲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