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契丹古八部是指哪八個部落?

作者:陳二虎

一、北魏時期的松漠地區

契丹人的起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那就是青牛白馬的故事。有一位從而來的仙人叫奇首,騎著一匹大白馬沿著土河(今日的老哈河)東來,在土河與潢河(今日的西拉沐淪河)匯流處的木葉山(今赤峰市翁牛特旗海金山)遇到一位駕馭著一輛青牛車的仙女(也就是史料中的赤娘子),而這位仙女是從“平地松林”出發,順著潢河而來的。

於是,眼神交換眼神,心靈碰撞心靈,二人相愛了,結為夫妻,演變成契丹人。

《魏書》中記載,契丹部族“在庫莫奚東,異種同類,俱竄於松漠之間”,而庫莫奚屬於鮮卑“東部宇文之別種也”。

透過這條資訊,我們可以看出,契丹與庫莫奚有著共同的族源,而略有區別,同屬於鮮卑宇文部聯盟,也就是宇文鮮卑聯盟中的一部分,宇文部解體後,最初依附於庫莫奚部,共同在松漠地區發展。

北魏登國三年(公元388年),北魏與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後燕聯合,對“松漠”地區的庫莫奚部進行打擊,在弱洛水(今西拉沐淪河)南擊敗庫莫奚部,於是,契丹人從庫莫奚分離出來,開始了獨自發展的歷程。

松漠,是從南北朝以來,對於今北到大興安嶺,東到哲里木盟開魯縣,南至老哈河流域的河北圍場縣,西到內蒙古多倫縣一帶,即以今天的內蒙古赤峰北部為中心的廣闊松林草原的統稱。

當時在松漠地區,存在著大大小小的部落,最初契丹僅是一個部的名稱,而不是契丹八部的總稱。

草原之上的遊牧民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為了生存,各部落之間相互依託而結盟,那部強大就以那部為主。

二、契丹古八部的形成

有關契丹人的歷史,都繞不開最早結盟的八個部落,也就是古八部。

一般學者都認為契丹古八部為悉萬丹、何大何、伏弗鬱、羽陵、日連、匹薭、黎、吐六於,契丹是八部的總稱。

這根據來源於《魏書》中的《契丹傳》,書中記載:“顯祖(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時(公元465年——公元470年),使莫弗紇何辰奉獻,得班饗於諸國之末。歸而相謂國家之美,心皆忻慕。於是東北群狄聞之,莫不思服。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薭部、黎部、吐六於部等各以其名馬、文皮入獻天府,遂求為常。皆得交市於和龍(今遼寧省朝陽市)、密雲之間,貢獻不絕。”

《魏書》中這段記載,雖然列有八個部落名稱,並沒有說是“契丹八部”,而是指“東北群狄”,並且這記載是契丹作為一個部落來給北魏進貢,其首領回來對周邊部落言說“國家之美”,由之,其他各部也就紛紛以名馬文皮來“入獻”。

細讀《魏書》,最早給北魏進貢的是契丹部,後來逐漸增為八部。

這時散處“東北”的部落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族稱,契丹僅是一部的稱呼,

之所以

《魏書》中的《契丹傳》把悉萬丹等部附於《契丹傳》,是由為這些部受契丹部的影響,與北魏建立了關係,後來才形成部落聯盟,冠以契丹之名,成了部族(民族)的名稱。

當年北魏拓跋珪北討庫莫奚時就說“此群狄諸種”。

三、契丹是古八部之一

或許有人問,契丹是最早一個部,古八部中怎麼沒有契丹部?

這源於《魏書》的錯誤記載,據契丹史專家蔡美彪先生考證:匹薭與黎不是兩個部,而是匹黎爾部的誤寫,《魏書》中不止一次出現“匹黎爾部”,相關史料《通典》中也記載為“匹黎部”,這也是匹黎爾的異寫。如此,契丹古八部聯盟就少了一部。

對於羽真侯部,《魏書》中出現過兩次,其卷六中的記載值得注意:“皇興二年(公元468年)四月,高麗、庫莫奚、契丹、伏弗鬱、羽陵、日連、匹黎爾、叱六手(於)、悉萬丹、阿大何、羽真侯、于闐、波斯國各遣使朝獻。”

這條記載,契丹與其他部並列,表明是一個部的名稱。如果從契丹開始數,到阿大何部剛好八部,而羽真侯部我們也不排除與契丹人有關係,但其後又與于闐、波斯相連,也極有可能與于闐、波斯類似,與契丹八部無關了。

《魏書》中《勿吉傳》中記載:“(勿吉)乙力支復入貢,其旁有大莫婁國、復鍾國、莫多回國、庫婁國、素和國、具伏弗國、匹黎爾國、拔大何國、鬱羽陵國、庫伏真國、魯婁國、羽真侯國,

這其中具伏弗、匹黎爾、拔大何(阿大何)、鬱羽陵屬於契丹古八部,而庫伏真、魯婁都不是契丹古八部,羽真侯排在魯婁後面,就透出一個資訊,羽真侯不是古八部之一。

契丹古八部,據史料分析應該是契丹、悉萬丹,何大何,伏弗鬱,羽陵、日連,匹絜黎、吐六於。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王熙鳳是最該喜歡薛寶釵的人,可是她為何一直袒護林黛玉?

他私德有虧,為何正史還是評價他是漢朝的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