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崇禎把魏忠賢一殺,為何明朝就垮了?王承恩道破了滅國的原因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兵馬踏破城門。崇禎帝帶著一把大刀衝進後宮,殺死了諸多后妃和皇子公主,之後又到煤山上找到一棵歪脖子樹,結束了自己失敗的一生。此時,距離魏忠賢被處死不過十七年的時間。

魏忠賢把持朝政期間,雖說朝政不太理想,可至少還不算太差,為什麼崇禎帝兢兢業業工作十七年,最終卻落得國破家亡的下場呢?這一切,崇禎的貼身太監王承恩早就看得非常清楚,他的一句話,更是道破了滅國的原因。

一、新皇登基,處死魏忠賢

作為明朝史上最奇葩的皇帝,明熹宗身在高位,卻不喜歡處理朝政,反而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木匠方面。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木匠活,明熹宗乾脆重用魏忠賢,把朝中大小事務都交給閹人處理。

魏忠賢一日掌握朝政,自然得罪了不少人物,其中一位就是朱由檢。

朱由檢身為一個皇子,卻時時受到閹人的控制,心裡早就把魏忠賢罵了千萬遍了,奈何自己的實力比不上魏忠賢,只能忍下所有的屈辱。

1627年,朱由檢迎來了人生中最大的轉機,這一年,

明熹宗因為食用“不老”丹藥而亡。之後,身為同父弟弟的朱由檢登基,是為崇禎。

新帝登基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燒到了魏忠賢的身上,往他身上安排了諸多罪名,將其處死

。好不容易一雪前恥,崇禎帝一時之間洋洋自得,絲毫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什麼。

之後, 不管他怎麼努力,國力還是比不上從前,甚至不斷往下滑,直到再也支撐不住,最終走向滅國。臨終前,崇禎似乎意識到了自己殺掉的是一個助於挽救國家的棟樑之才,於是說了一句“諸臣誤朕也”。

一國之君都已經死了,身為貼身太監的王承恩自然也不可能有好結局。臨終以前,他曾說了一句:“

若忠賢在,何至於此”。

面臨死亡,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通通都被激發出來,不管是崇禎所說也好,王承恩所言也罷,都說出了滅國的關鍵——魏忠賢之死。

二、上位者爭權,害慘底層人員

崇禎治理天下的方式與明太祖出奇地相似,然而,他模仿得了明太祖的皮相,卻無法掌握其中的精粹,缺少了明太祖身上的狠辣。

崇禎掌政期間,朝中勢力主要落到了東林黨手上,這些人全是空有治理理念,卻無半分誠意的理論家。他們天天向皇帝彙報民間各種問題,卻從來不想辦法如何解決。

再者,明朝期間,皇帝免去士大夫的各項稅務,導致所有計程車大夫不斷地圈地。國家田地都到了士大夫手裡,國家徵收的稅務自然越來越少。稅收是國家的主要收益方式,稅收不斷減少,國庫自然無法飽滿。

既要保證士大夫的權益,又要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東林黨乾脆把所有的任務都下達到少數農民百姓手裡,不斷地增加稅收。農民靠天吃飯,本來就已經是艱難度日,偏偏還要面臨鉅額稅務,自然無法對朝廷心懷感恩,甚至越來越痛恨不作為的朝廷。

關於農民所遇到的問題和農民的想法,東林黨從來不放在眼裡,他們每日忙著享樂,忙著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甚至忙著從皇帝嘴裡搶食。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東林黨不顧後果,侵佔稅收最為發達的南方商業。為了將利益最大化,這些人還打著各種旗號,企圖讓皇帝取消各項商業稅收。

最可悲的是,

崇禎明知道國庫空虛,卻還聽信小人讒言

,取消原本合理存在的商業稅收。可憐皇帝,絲毫不知道他這樣做是在自毀長城。東林黨的利益是得到保障了,國家卻越來越窮了。

崇禎期間,各地災情不斷,國家在關鍵時刻卻拿不出錢來賑災。面臨如此無能的政府,農民又怎麼願意繼續追隨呢?隨著農民起義的第一聲號角聲響起,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準備推翻惡勢力,建立新政權,直至李自成的炮火攻向城門。

讓人意外的是,李自成到了皇宮以後,根本沒有找到任何金銀財寶。面對一團糟的狀況,滿心歡喜的李自成像是被潑了冷水,只剩下一句

“崇禎實在太窮了”

三、魏忠賢到底是忠是奸

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崇禎的行為無疑是將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誰也沒有想到,魏忠賢一個閹人,執政能力竟然會強過一個皇帝。可是,

此人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呢

在明朝還未滅亡以前,魏忠賢一直被人們認定為奸臣,哪怕到了現代,此人的名聲依舊不太好聽。不過,

隨著人們對歷史解讀的不斷深入,魏忠賢的聲譽竟然開始有所好轉

。有人甚至提出,魏忠賢雖然看起來像反派,卻是藏得最深的忠臣,而且還是有實幹的忠臣,明朝的結局之所以那麼糟糕,與此人的死更是離不開關係。

魏忠賢早年是一個無賴,這一點使他在朝堂上受到不少攻擊。然而,那些攻擊他的“忠臣”並不知道,正是這個不走正常線路的無賴,挽救了瀕臨毀滅的明朝。

明英宗好大喜功,在太監的慫恿下前去攻打瓦剌,結果卻反被打敗。這一戰過後,明朝的精銳幾乎被消耗殆盡。國力變弱,讓周圍國家嗅到機遇,隨時做好瓜分明朝的準備。

面對重重危機,魏忠賢以己之力,排除了守舊派的攻擊,向西域諸國求援,解決了一場危機。在與外國軍隊接洽的過程中,明朝學會了西方軍事,使國家在軍事方面得到了提升。

另外,打仗需要大量的金錢支撐,魏忠賢並沒有把這項重擔交到農民手上,而是磨刀霍霍向富商。東林黨為了利益保護商業大戶,魏忠賢卻這些商業大戶身上刮下一層油,再把錢用到一線部隊。

結語

關於魏忠賢的“忠心”,崇禎並沒有看到,只看到他在朝中排除異己,擾亂朝綱的行為,以及對他下手時的狠辣。最終,整個明朝為崇禎的錯誤決策埋單。

所幸,崇禎在臨終前總算看到了魏忠賢的價值,王承恩更是從始至終都知道魏忠賢的能力,這才在臨死前發出

“如果魏忠賢還在,明朝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