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它已生存幾億年,長大隻活兩三天,朝生暮死!什麼是生命的意義?

導語:

地球的生態圈其實是個生物大舞臺,地球上生活著成千上萬的物種,有些物種可以在極寒、極冷等等極其惡劣的環境內生存,而有些卻只能生活在溫室中。

有些物種生命力極強,它們見證了人類的誕生於發展,而有些搖搖晃晃已延續了幾億年,長大後卻只能存活兩三天的時間,像是我們

人類的詞語中“朝生暮死”,就是對它最好的形容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來一起了解一下的地球遠古生物——

蜉蝣!

地球上最早誕生的一批古生物中,其實就有蜉蝣。就像是我們都更為熟悉的恐龍,當恐龍出現並且統治了地球的時候,其實蜉蝣早已在地球上生活了很長時間。

蜉蝣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如此長的時間,為什麼毫無存在感呢?

這可能是因為蜉蝣的生命歷程實在是太短暫了。

以旦暮為期,最遠不過三日

,就像我們人類,經常去思考生命的意義,思考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還有時感嘆虛度年華,

而蜉蝣就沒有這些煩惱,它們短暫的一生來不及悲傷,也沒有可回憶的過往

蜉蝣:

其實這是一個蜉蝣目昆蟲的統稱,此類生物具有特殊古老的形狀,是

地球最原始的有翅昆蟲

。後來據地質學家考證,

蜉蝣最早於石炭紀(3.55億年前)就已經出現

雖然那時連人類最早期的祖先都還沒出現,但那時的地球已經具有了十分豐富的生命形式,這可謂就是進化的魅力。

單從外觀來看,蜉蝣與蜻蜓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體型要小於蜻蜓,

成年後的蜉蝣平均約有18mm,極個別因特殊原因可生長到27mm

。身體結構主要以三部分構成:

頭部;

蜉蝣頭部並不算大,上方長有觸角,複眼十分發達,可以清晰的分辨高速分型的物體,蜉蝣也有嘴,只不過它並不能吃食物,所以已經慢慢退化,如今基本已經不太明顯。

腹部;

這可謂是蜉蝣最為重要的身體結構,除了身體上那狹長的中胸外,上面的兩對翅膀是蜉蝣賴以生存的根本。原來的蜉蝣具有兩對十分對稱的翅膀,但由於後翅基本不太用到,所以隨著漫長時間的進化,如今已經變成前翅1/4左右大小。其實我們不得不說,當蜉蝣展翅後是十分美麗的,只是這一狀態極少有人看到而已。

足部;

蜉蝣的翅膀是它動力的主要來源,因此它的足部並不算髮達,就像很多鳥類的足部一樣,僅僅可以用於攀附,就連像抓取物體都是很難得。並且蜉蝣的腹部還具有一對抱器,當它們繁殖的時候,抱器就可以將身體固定,防止蜉蝣滑落。從這一點我們還可以看出,蜉蝣也是具有雌雄之分的。

朝生暮死:

按整體特性和生理結構而言,蜉蝣與普通昆蟲的差異並不算大,它真正奇特的地方就在於它極其短暫的生命。

正常情況下成蟲後的蜉蝣很難活過三天

,但也就是這僅僅三天的時間,它們卻也到不到休息和享受,因為對於蜉蝣來說,保持種族延續才是最為關鍵的。

每年到了春夏交替的時候,蜉蝣開始聚集準備繁衍,它們的愛情觀要比人類更加超前,因為無論雌性蜉蝣看上了哪隻雄蟲,它們就可以直接飛到群中將其帶走。雄蟲不能拒絕嗎?當然不能,因為蜉蝣是母性社會,根本就沒有拒絕這一選項。

當兩隻蜉蝣進行交配之後,雄蟲即可飛走,而雌性蜉蝣則會獨自將卵產到水中。處於稚蟲階段的蜉蝣距離成蟲還有這挺長的一個階段。

蜉蝣卵極小,肉眼無法觀測,但如果將它放到顯微鏡下,蟲卵的顏色豐富多樣,有藍色、白色也可以是暗黃色。蟲卵會順著水流攀附到沿岸的水草或枯木上,慢慢等待。

此時的雌蟲就會進入進化階段,她需要“贍養”蟲卵,在這段時間裡她大概會經歷40多次的蛻皮,逐漸進入成熟稚蟲狀態。其實這對於雌蟲來說也算是淨化,因為蛻皮會讓它們具備水下呼吸的能力,還能讓它們可以捕食藻類,為後續的進化提供能量。

稚蟲慢慢成熟,逐漸成長為壓成蟲,這一過程可能數月,也可能半年,這一階段的蜉蝣主要任務就是補充能量,直到可以上岸,蛻變成亞成蟲。

但亞成蟲的時間更加短暫,可能僅僅幾分鐘的時間,就會變為最終形態的成蟲。也正是從此刻開始,蜉蝣蛻變新生,卻也開始進入生命的倒計時階段。

成蟲後的蜉蝣是非常美麗的,它的翅膀也可使它任意翱翔,但蜉蝣們卻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因為他們的生命最多還能堅持三天的時間。

但這卻無需後悔,因為蜉蝣的使命已經完成,他們在溪水裡、在樹下、在泥土中、在枯木上,已經留下了自己的後代,而它們的後代會繼續帶著使命,重複它們完成的這一過程。這就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也是一個種族的開花結果。

總結:

如此有限的生命中,蜉蝣真的可謂是沒有浪費一分一秒,它們承擔者種族延續的使命,完成後不再有任何的留戀。也難怪古今中外有著無數的詩人都去稱讚蜉蝣的高尚品質。

如今的人類怨聲載道,有的碌碌無為,有的消磨時光,有的究其一生找不到人生的意義。而蜉蝣卻依然努力的活著,時間對於它們來說無比的寶貴,自出生至死亡,它們的使命早已註定。

或許今天的文章也可以提醒我們,不要繼續虛度年華,是時候去找一找我們自己的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