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廣茂香烤鴨,那年代的廣式烤鴨標杆

上海灘的烤鴨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京式烤鴨,以燕雲樓為典型,採用北京填鴨為原材,講究皮脆,可以開皮蘸醬裹薄餅吃;還有一類是廣式烤鴨,採用瘦肉型麻鴨,一般不開皮,而是斬塊,不蘸醬,直接吃,廣式烤鴨以廣茂香聞名上海,當年甚至有吃客乘車穿過半個上海來四川北路的廣茂香排隊買烤鴨。當然,這也和那個年月烤鴨店稀少有關,不像現在烤鴨店遍佈大街小巷。但是現在有些商家的烤鴨原材也沒那麼講究了,三個月的白條光鴨,進價很便宜的。

廣茂香最早開辦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四川北路(當時叫北四川路)上,從記憶起的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一直位於四川北路的武昌路和天潼路之間,坐東朝西,郵電俱樂部的對面。當時,從武昌路沿四川北路往南到天潼路口,依次有瓷器雜貨店、太湖飯店(夏天有散裝啤酒供應)、虹口果品店、廣茂香、服裝百貨店、第17五金商店、燕記西餐社、香港美髮廳等。

其實,廣茂香的全名不叫烤鴨店,而是“廣茂香食品店”,兩開間門面,烤鴨櫃檯只在店面北端佔了三分之一,其餘均賣食品。烤鴨師傅就兩位,從醃製、燒烤、售賣,都由他倆負責。上手師傅姓彭,人稱“阿彭”,下手師傅姓謝,人稱“阿謝”,均為四十來歲瘦瘦的廣東人。除了烤鴨,還有叉燒、燒肉、燻腸,每天中午,店堂門口排起長隊,其中有不少是從別的區趕過來的老食客。

大約1964年冬天,廣茂香的爐灶間要翻修,可烤鴨如果停止供應影響太大。當時,我母親是店裡食品櫃檯的營業員,她毛遂自薦,把我家的天井貢獻出來,權且當作廣茂香烤鴨的臨時工場間。

我家位於廣茂香後面的隔壁弄堂新慶裡,穿過南仁智裡,七轉八拐,到我家約三百米左右,石庫門天井約十二平方米,兩戶合用,平時也就晾曬衣服而已。

我的媽呀,可真是一心為公啊!

那天放學回家,看見天井裡豎立著一個兩米高、直徑一米的烤鴨爐,阿彭、阿謝在爐前忙碌著……後來,就香飄四鄰了,烤好的鴨子放在托盤裡,源源不斷地送往廣茂香店堂裡,持續了一個月左右。

把這個故事講給現在的人聽,一定都問:那個時候你家吃烤鴨不花錢吧?哪有此事?把自家天井貢獻出來,我家不僅不收一分錢場租費,不吃一塊烤鴨肉,甚至自覺地不看一眼香噴噴、亮晶晶、油滋滋的鴨子……

烤鴨爐撤走後,我和父親用石鹼水反覆洗刷天井裡烤鴨子時滴漏在地上的油跡汙漬。烤制時,鴨子肚子裡是灌滿滷汁的,開賣時,這滷汁要放掉。現在買烤鴨,店裡會給你一小塑膠袋的滷汁,讓你蘸烤鴨吃。那麼,每天收集的滷汁有好幾大盆,私分是絕對不會的,倒陰溝裡嗎?怎麼可能呢!

這滷汁是送到當時的新慶里居民食堂的,這個居民食堂辦在新慶裡82號,我們叫它“82號”,很有名氣,除了供應好幾條弄堂的居民外,還供應四川北路、武昌路、乍浦路、天潼路地塊街坊的單位職工,每到開飯時刻,菜香氤氳,人頭攢動。把這滷汁送到82號,也是名正言順的了。

82號用這鴨滷下菜湯麵,極鮮美。每碗二兩飯票,兩分半菜票,我每每是吃兩碗,菜也不需另買,吃完,打著飽嗝,回家。

這鴨滷麵常年供應,數年如一日,我一直吃到1974年82號食堂關閉。這麼受歡迎的食堂居然莫名其妙就關了,至今也不清楚箇中原因。(楊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