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寶釵做的事,連李紈都看不下去,難怪黛玉會認為她“內心藏奸”!

黛玉前期很不待見寶釵,這其中有寶釵太優秀,處處比她得人心的緣故,還有寶釵那把“金鎖”的緣故。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導致黛玉看不慣寶釵,那就是在黛玉心裡,寶釵是個“內心藏奸”的人。黛玉為什麼會認為寶釵“內心藏奸”呢?有一回,寶釵做了一件事,連槁木死灰的李紈都看不下去。看懂了這件事,大家就明白黛玉為何誤解寶釵“內心藏奸”了。

有一天,薛寶琴編了十首懷古詩謎,眾人看了紛紛點贊!唯獨寶釵說:“前八首都是史鑑上有據的,後二首卻無考,我們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兩首為是。”那麼寶琴最後兩首詩謎到底寫了什麼呢,寶釵又為什麼批判呢?我們先看看這兩首詩:

【九】蒲東寺懷古其小紅骨踐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十】梅花觀懷古其不在梅邊在柳邊,箇中誰拾畫嬋娟。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蒲東寺懷古》寫的是,《西廂記》裡面,紅娘幫崔鶯鶯和張君瑞結合的故事。《梅花觀懷古》寫的是,《牡丹亭》裡面,杜麗娘和柳夢梅私定終身的故事。總之,這兩首詩寫的都是男女之情。

那個年代特別講究禮教,尤其是對大家閨秀。在賈母曾眼裡,像崔鶯鶯、杜麗娘這樣的姑娘,肯定就是賊不成賊、鬼不成鬼了。賈家這樣的貴族,不允許姑娘們看《西廂記》之類的書的,但他們卻允許姑娘們聽這些戲,想必是戲裡刪減了很多不宜內容吧。

雖說大人都不允許孩子們看這些書,但孩子們總能想辦法偷偷找來看,寶玉就拉著黛玉一起看過《西廂記》。其實寶釵小時候也看過,什麼《西廂記》、《琵琶記》、《元人百種》等等,無所不讀。

但等到長大後,寶釵就逐漸明白了,閨閣女兒是不該看這些書的。於是她慢慢成長起來,一切按照禮教來要求自己。她有一回聽到黛玉念起《西廂記》《牡丹亭》裡的詩句,還悄悄教育黛玉,女孩兒不要讀這些書,怕移了性情。

寶釵連黛玉都教育,她又怎能不教育自己的親堂妹寶琴呢?因此,聽到寶琴公然以《西廂記》、《牡丹亭》作詩時,寶釵就教育了一番。但寶釵批評教育寶琴的話,卻引來黛玉反駁說:

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矯揉造作了。這兩首雖於史鑑上無考,咱們雖不曾看這些外傳,不知底裡,難道咱們連兩本戲也沒有見過不成?那三歲孩子也知道,何況咱們?

聽了黛玉的話,探春表示附和,她也覺得寶釵有矯揉造作了。連槁木死灰的寡婦李紈,都長篇大論說了一通反駁寶釵:

這兩首雖無考,凡說書唱戲,甚至於求的簽上皆有註批,老小男女,俗語口頭,人人皆知皆說的。況且又並不是看了‘西廂’‘牡丹’的詞曲,怕看了邪書。這竟無妨,只管留著。

可見,大家都認為寶釵小題大做了。雖說姑娘們不該看這些書,但其實看過這些書的人不少,想必除了黛玉寶釵外,探春寶琴等也看過,甚至李紈未出閣時可能也看過。這原也不是什麼大事,只是大家不去到處說就行了。

寶釵卻當作完全沒聽過這故事,還讓寶琴不要作這樣的詩,眾人才會認為她矯揉造作。所謂“矯揉造作”,其實就有些虛偽的感覺。不懂的人,很容易覺得她是“有心機、有城府,內心藏奸”。

而實際上,寶釵只是謹慎行事,做人追求完美罷了。她在其它事上,也追求完美。比如送禮物時,她連人人厭棄的趙姨娘母子都送到,一點沒有輕視。黛玉幾次譏諷她時,她都微笑不語,特別能忍。這都是她追求完美的表現。這樣一個太過追求完美的人,本來容易讓人誤以為“內心藏奸”。

就像歷史上的鄧太后鄧綏一樣,她初入宮為妃時,為人處世就很像寶釵。她對人特別圓融,不僅對皇帝皇后恭敬,對宮女也特別好。她本身長相極美,又知書達理,聰慧有謀。

為了和皇后陰麗華處好關係,她處處順著皇后。穿衣服上,她絕對不和陰麗華撞衫。去拜見陰麗華時,她就像婢女那樣恭敬,連出門時,都是半弓著身子,慢慢退出去。和皇后一起見皇上,她從不多話,皇上問什麼她都沉默,等皇后回答。皇后若沒答好,她就裝傻說自己也不懂,絕對不搶皇后風頭。得了什麼賞賜,她都分給其他妃嬪,或者宮女們,所以她很得人心。

可陰麗華卻不買她的賬,總是認為她太有城府,認為她在收買人心,於是處處為難她。甚至有一天,漢和帝大病一場,奄奄一息。就在這時,陰麗華告訴左右說,皇上一駕崩,她就要滅了鄧綏滿門。陰麗華之所以一直懷疑鄧綏耍城府心機,除了因為她不瞭解鄧綏外,也的確有鄧綏為人處事太完美的緣故。

大家想想,你身邊若有一個人,做人做事都很完美,人人稱讚,你為此還被拿去對比,你會不會認為這個人耍心機呢?我覺得很多人都會這麼想吧?

同理,寶釵本來條件就很好,她偏偏做人做事還那麼追求完美,一進賈府就把黛玉比了下去,黛玉怎能不誤會她“內心藏奸”呢?後來黛玉和她成為姐妹,正是因為她自爆己短,讓黛玉看到了她的真誠。所以啊,做人其實不要太完美,太完美了自己累,還容易被別人誤解成“心機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