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匠心傳承,生生不息這位“大夫”不一樣,專為機器人“看病”

冰冷的機器人,不僅能夠動,還能代替人工幹活兒?在安川首鋼的車間裡,有許多隔間,每間小房子裡都有一個機器人,它們各有所長。能夠完成各行各業生產流程中各種各樣的生產工藝。這些小機器人就是陪伴了張明近20年的“老朋友”,在這些“老朋友”身上,張明總有著成千上萬要求解的問題。

△從機器人“小白”到行業大拿,張明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匠心精神

張明,2003年進入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現任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工程部組裝除錯班長,多次被評為公司先進職工,先後收穫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愛企業好職工”“北京市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一枚黨徽在胸前,責任擔當在心間

2007年,張明在安川首鋼入了黨,現在他也鼓勵徒弟入黨,“入黨,不僅自己能飛快地提升,而且還能帶動更多的人。”

-剛入行的張明-

是不斷丟擲問題的“小白”

談起張明與機器人的不解之緣,要從2003年說起。那年他還是首鋼技校的實習教師,但樂於挑戰的他並不安於現狀。“我上學就在首鋼技校,畢業之後留校任教了。學校接觸的工作比較專一,從學到教都是電工,我覺得太舒適了。”

一次偶然機會,張明得知安川首鋼的招聘資訊,他抱著嘗試的態度前來面試,沒想到就通過了,於是他毫不猶豫跳出了舒適圈,進入了安川首鋼。

在當時,張明還是一個機器人“小白”。“我學的是電工,機器人許多數字化控制的內容我沒接觸過,像是程式設計之類的。現在這對於我來說挺簡單,但在當時,那可太難了。”

△白板上記下了很多工,張明每天都要看看,瞭解各專案進度

瓶頸是如何突破的?“不會就問唄!”張明告訴記者,當時他逮著人就要問上許多問題。那段時間,別人休息時,他永遠在機器人控制櫃裡研究,對著說明書一遍一遍看,發現問題就去找師傅;上下班的班車上,他特意坐到技術部同事旁邊,一路上都在問問題……

△除錯的過程就是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張明和徒弟樂此不疲

一次,張明拿著“示教器”控制機器人託舉玻璃,玻璃四個角被四根柱子支撐著,機器人需要進到四根柱子中間,將玻璃託舉起來。但是不論張明怎麼擺弄,機器人就是進不去。最後,師傅過來,經過簡單的操作,機器人“一溜煙”就進去了柱子中央。“為什麼您想讓機器人去哪兒,它就去哪兒呢?”“如果怎麼都塞不進去,就試試邊動邊走,這樣是不是就能進去了呢?”師傅的這句話,一下子,打開了張明的思維:“對,要把機器人當成人去考慮。”

在不斷的提問下,張明努力汲取知識,很快就能獨當一面了。半年之後,他就接到了入職之後的第一個專案——為汽車擋風玻璃塗膠機器人做測試。

△手握示教器的張明是車間裡最靚的一道風景線

在當時,這是國內首次應用機器人鐳射視覺系統技術,並首次集中運用機器人搬運、塗膠、裝配等多項技術。機器人需要將玻璃搬運到指定位置,塗上膠,再絲毫不差地安裝上去,對精細度要求極高,要求精確到0。2毫米以內。然而,常規機器人的精確度只能控制在0。5毫米以內。沒有先例可循,張明只能帶領著除錯隊伍“摸著石頭過河”,嘗試了各種辦法。解決最關鍵的鐳射定位問題,他不斷刻苦鑽研、反覆測試,經常一弄就是一宿。透過上千次的精度校準、修正,最終機器人運動精度被控制在0。2毫米以內。這不僅在當時填補了國內的技術空白,而且極大地提升了我國機器人應用的技術水平。

△拿到示教器的張明,天真的像個孩子一樣

完成了測試只是專案推進的一小步,緊接著,張明還要馬不停蹄地帶著機器人長途跋涉到客戶生產現場,進行安裝、除錯、陪產。半年之後,專案正式收尾,那天張明站在產線前,與身後繁忙工作的機器人合影,他說:“那感覺,挺爽的。”

-當了師傅的張明-

告訴徒弟“不懂就多問”

說到帶徒弟,張明說,他的做法特簡單。他常跟徒弟說一句話:“廠裡那麼多機器人,你就放手去幹,把哪兒磕了碰了,沒事兒,我給你去修。”簡單的一句話,卻給了徒弟們許多底氣。

△車間現場,張明拿出圖紙與徒弟現場溝通

“在我們心裡,機器人是多高階的東西啊,剛進廠哪敢輕易動啊,但有了師傅這句話,我就不怕了。”徒弟馬海泉說著,嘿嘿地笑了。

△張明和徒弟檢查一批除錯好即將發往工廠的裝置

馬海泉進廠就跟著張明學徒,他常常因為有這樣一位師傅而竊喜。“剛進廠的時候有擔憂,怕師傅不教,也怕自己學不會。”馬海泉的顧慮在進廠不久後跟張明的一次出差中煙消雲散,“師傅怕我不敢問,就告訴我,要敢問、好學,沒有問題何談進步?不懂就問,他隨時解答。這一次出差,我真的學到了很多實打實的技術。”很快,馬海泉就出師了,如今馬海泉也是公司裡的技術能手,也帶了2個徒弟。他說:“師傅的這套方法很受用,我現在也是這麼教徒弟的。”

△張明告訴徒弟,每一張圖都要反覆地看,直到完全看懂

張明的這些教學方法,都源於他自己多年的經驗。他要徒弟“敢幹”,因為他入行的時候就曾怕機器人出故障而束手束腳;他要徒弟“多問”,其實至今他依舊是公司裡的“十萬個為什麼”,他說:“幹了這麼多年,我覺得我現在對機器人的瞭解只能說才到了10%,還有很多問題沒解決呢。”

-成為廠里老師傅的張明-

他依舊說“有問題才有樂趣”

2007年,張明在安川首鋼入了黨。提起當時入黨的原因,他說:“師傅勸我入黨,但我總覺得自己可能還不夠資格。”現在,張明也在鼓勵徒弟馬海泉入黨,他說:“入黨,不僅自己能飛快地提升,而且還能帶動更多的人。”

的確,自從張明成為一名正式黨員之後,他更有幹勁兒了。他笑著說:“我覺得自己得發揮帶頭作用、得樂於助人、得繼續在崗位上發光發熱……”於是,他總在廠房裡巡邏,碰到人就要主動問上一句,看看人家有沒有什麼問題需要他幫忙解決。

△張明正在檢查機器人的“大腦”

現在,張明就像個“急救隊員”,車間裡誰有問題都會來找他。而他總是不厭其煩,他說:“我喜歡挑戰,喜歡解決問題,當有一個問題別人都解決不了只有你能解決的時候,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創新工作室對於張明來說更多的是責任與擔當

去年,安川首鋼工程部創新工作室成立,張明作為負責人身上又多了一份責任。他說:“工作室一方面要做創新專案,另一方面也要培養新人。希望透過這兩方面的工作,去擴充套件行業技術人員的能力,同時也為帶動機器人產業發展奉獻一份力量。”他說,“從事機器人行業十多年,見證了行業的發展,同時也知道我們任重道遠,之後要走的路依舊很長、很難。”

記者:盧金曦

攝影: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