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周福清為子科考耍手段,十三歲那場變故,魯迅富裕之家突然困頓

導語:

科舉制一千三百餘年,因此而興盛的官僚家族不在少數,自然也就有了不少人為之奮鬥,伴隨而來的舞弊現象也是屢禁不止,在此期間發生了諸多著名的科場案。光緒十九年也就是1893年發生了一起科場案,也是科舉史上最後一樁,而涉及的人物竟然與魯迅有關。

有一則笑話是這樣的,“你們抓魯迅,關我周樹人何干”

事實上,魯迅原名周樹人,祖父是周福清,是同治十年的進士,此後被欽點為翰林院的庶吉士,然後被下放到了江西下屬的一個縣做父母官,可以說魯迅原先的家族屬於不錯的小康之家。當然,我們也知道清末腐朽的官場背景下,空有功名還僅僅是第一步,資質能力也絕非第二步,關鍵還要有善於打點的能力。

周福清便是如此,雖說已經是知縣了,然而不夠圓滑世故對於上司不懂得迎合而被彈劾罷官回家,給出了理由便是才能低下“照例以原品休致”。不過,嚐到了甜頭的周福清可不放棄,在朋友的指點下,一年後買了田地的周福清又捐了一個候補官員,得了內閣中書一職,一個從七品的小京官,不過正常來說也受用了。

在書中魯迅還這樣寫道

“聽人說,在我幼小的時候,家裡還有四五十畝水田,並不很愁生計。但到十三歲時,我家忽而遭到一場很大的變故,幾乎什麼都沒有了”。

後來在弟弟周作人的書信中以及清廷修編的史書也有著諸多記載,祖父周福清由於科考改變了耕讀之家的命運,雖說後來並不順利,但卻也在鄉里鄉外有著“高大光輝”的形象,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是當時讀書人普遍的人生理想。

1893年,周福清之母離世,自然也就要辭官守孝,而在此期間光緒決定開恩科舉辦鄉試,緣由便是1894年慈禧太后的六十壽辰。

周福清因為科考而光耀門楣,自然希冀家族能夠順順利利地發展下去,而願景便是放在了兒子周伯宜身上,然而考取功名需要的是資質,五十少進士不是說說笑的,幾次考試都以落榜告吹。原本,周福清也只能望洋興嘆,即使有恩科也是白走一遭,然而此番浙江鄉試的主考官確是殷如璋,周福清的同年進士。

有了這一層關係,自然周福清便要運作一番,而周福清的“成功”也受到鄉里鄉親的羨慕物件,考取功名才能更好地維持家族命運。因此,同族其他五位子弟也希冀一同在主考官殷如璋面前漏把臉。

周福清修書一封,同時夾帶著一萬銀元的空票,不過沒成想殷如璋是個原則性強的人物,二話不說就將送信家丁拘捕,並交到蘇州府進行審訊。這場科舉案很快就水落石出,原本就沒有什麼好審查的,周福清被革職查辦判處斬監候。

原本,周福清是要被秋後處斬,但由於當時清廷已經是內憂外患,周福清因此躲過一劫,1901年被釋放了,然而周家也因此困頓。

周福清即使在官場上不善於交際,但也不會傻到隨便就行賄主考官,自然殷如璋與周福清早前就有私交,那麼殷如璋為何能夠不顧情面直接舉報了周福清呢。

原來,事情還要從送信家丁說起,而周福清此番打點也確實考慮不周。原本,一切妥當,一萬兩銀票已經裝封準備呈獻殷如璋,只差送信一事。周福清原本就不善於打點,因此就命家丁陶阿順前往辦事,然而這是一個魯莽的漢子。

殷如璋原本在官船上接受地方官的拜訪,而聽聞同年周福清派了陶阿順前來拜訪,因此也就領他進來了。這個陶阿順並不懂官場上的規矩,陶阿順將信封交予了殷如璋,可是外人在場自然不便探看,因此與地方官繼續攀談。

陶阿順蠢笨的很,還在左等右等殷如璋的回話,大老遠來了就坐了冷板凳,頓時急道:“老爺拿了銀子,怎麼也得給回句話,或者寫個收條,小人回去後好交代”

陶阿順此舉無異於往火坑跳,順帶著周家一大家子,此中關係敗露了,自然周福清躲沒幾天便想通了,為了不累及家人而選擇自首。然而,這場科考案依舊摧毀了周家,周伯宜也就是魯迅的父親被剝奪了秀才的功名,不久便鬱鬱而終,周家因此困頓。

少年時期的魯迅曾隨著母親到鄉下避禍,更是被人稱為“乞食者”,早早就體驗了生活的艱辛,此後卻因為自己“破落子弟”身份而慶幸,然而對於祖父魯迅卻是絕口不提,畢竟十三歲的那場變故導致了許多的人世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