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將夜:書院讀書人是夫子人格的分裂,還是貓膩對存在價值的自勉?

在《將夜》的世界裡,書院是世上四大不可知之地,既然如此神秘,那隱藏的高手自然不能缺少。比如書院的普通教習黃鶴、沐楚其實是世上罕見的神符師,比如經常跟劍聖柳白書信往來的掃地婆婆,比如比軻浩然更早來到書院的後山讀書人,他們都是如同金庸筆下的“掃地神僧”嗎?

書院教習黃鶴、沐楚,在唐國宣告不顯、默默無聞,西陵神殿掌教到書院奪陣眼杵,在門口就喊二人名字,可見其二人的重要性。後來在青峽大戰,率先為唐國出手的也是這兩位神符師,耗盡心力啟動青峽大陣,直接殺死了2萬南晉騎兵。

柳白的弟弟柳亦青來書院挑戰寧缺,恰逢寧缺被夫子封在山崖內“思過”,掃地婆婆嘲笑他挑戰書院卻找了個最弱的。自古掃地出高人,後文酒徒來長安,書院研究派誰去接的時候,掃地婆婆曾表示讓君陌休息,自己去會會他。作為書院前四名的強者(李慢慢、餘簾、掃地婆婆、君陌),她有這個實力和身份。

書院還有一個在後山看了不知多少年書的讀書人,他比軻浩然還更早來到書院,除了夫子沒人知道他姓甚名誰,沒人知道他在書院呆了多少年,書院二層樓弟子只知道書生一直在看書、抄書、讀書、背書。這樣的描述,為讀書人賦予了神秘的光環,他一定是一個高人吧?

很多年前,夫子曾說過讀書人很有修行潛質,但被讀書人拒絕,他說只有讀書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修行將嚴重佔用他看書的時間,是謀財害命。二師兄君陌的評價一針見血:此人讀書讀成了傻逼!

寧缺第一次見讀書人是陳皮皮帶他去破解疑惑,貓膩並沒有先寫讀書人,他的形象是從味道開始的。在那座山崖之外,寧缺聞到了一股令人作嘔的味道,是刺鼻的墨味和黃州芽紙的味道,貓膩從側面直接定義,其實這就是酸腐的味道。

一頭花白亂髮,左手拿著半卷舊書,右手一支半禿的毛筆,嘴裡喃喃自語,偶爾批註幾筆、吟誦幾句,讀到開心處就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起來。無論是寧缺第一次見他,還是觀主陳某第一次見,讀書人都是這樣的形象,在別人不大聲呼喚他之前,書生永遠不知道身前站著一個人。

書院弟子都不願意與讀書人打交道,對其也非常不客氣,寧缺看著他的年紀,還是謙恭的喊了一聲師叔。讀書人對有人打斷他讀書非常不耐煩,寧缺問了一個問題讓他冷靜下來,寧缺說,您是喜歡讀書這件事,還是喜歡讀遍天下群書的成就感呢?

這個頗具哲學味道的問題讓讀書人產生困惑。他說記不得何時進的書院,二十歲時覺得能讀遍全下所有藏書,但到了五十歲發現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更可怕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讀書速度越來越慢,記性也壞了,很多年幼時讀過的書都忘得一乾二淨,於是他重頭再讀,而且開始抄錄。

寧缺說這樣不是速度更慢了嗎?讀書人回答他已經102歲了,現在感覺連書院裡的藏書都讀不完,他吃不香睡不著焦慮的不成樣子,最後決定,只要活著每時每刻都在做最喜歡的事情就好了,其他也就隨他去吧。

觀主要取代昊天自立為神,想如同集齊“七顆龍珠”那樣集齊七本天書。天書明字卷被大師兄李慢慢交給讀書人保管,這也說明這位資歷最老的書院人值得信任,也有雄厚的實力。儘管他從不曾修行過,但在書院後山近百年時間,又豈能是平庸角色?

初見讀書人,觀主很客氣,他主動問好,還用的是“您”這一敬辭。觀主問候了幾次,讀書人充耳不聞,陳某不得不大聲問:“老先生,您有沒有看過一卷舊書?”

只要說到書,讀書人自然就能聽得見,看著觀主的疑惑,他提起那支半禿的毛筆,沾飽了墨汁,在黃州芽紙上,極其鄭重其事的寫了一個意滿神足“書”字,然後緩緩的遞給觀主。這一個字,讓觀主肅然起來,說了句“有些意思”。

“瓦崗寨”裡有一員使用碩大無比雙錘的好漢,名叫齊國遠,他的大錘其實是紙糊的,嚇唬人而已。《慶餘年》裡也有一個假模假樣的“四大宗師”人物洪四庠,大東山一戰釋放宗師氣息,隨後就如氣球被戳破般死去。

書院讀書人,恰如齊國遠,不如洪四庠。一張黃州芽紙,就是讀書人和觀主的戰場,兩人各自捏著書籤一角,這個“書”字已經無風自燃起來。觀主淡淡地說他也讀過很多書,甚至不比讀書人少,因為修行才能讓人活得更久,活得更久才有時間讀更多書。

黃州芽紙燃盡,灰燼落在讀書人鞋面之上,陳某手裡還有一角殘片,片刻之間勝負已分。觀主認為李慢慢把天書教給讀書人保管是個很好的選擇,但是毫無意義,因為“書生終究百無一用”!

與觀主戰而不死,不是讀書人境界高明,而是觀主根本不屑殺這樣一個迂腐無用之人,本以為是個王者,誰知道只是個青銅。觀主離去,讀書人第一次對自己的讀書這件事產生了懷疑。

貓膩說,《將夜》是一部愛情故事,但更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寓言故事。

看過讀書人愚痴的樣子後,陳皮皮問了一個“寧缺式”的問題,你到底喜歡修行這件事,還是喜歡修行到一定境界去殺人?寧缺不是讀書人,他很容易選擇。

書中自有千鍾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幾乎是幾千年以來,天下所有文人的精神寄託。為了美化文人,他們把最美好的想象都化成文字,裝飾出一個與歷史形象大有不同的“諸葛亮”,並作為天下讀書人的精神偶像(易中天語)。讀書、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讀書人的夢想,但五千年儒家文化傳承,為什麼只出了2個半聖人?

讀書,是學以致用,還是讀死書呢?《將夜》裡的讀書人,貓膩究竟想說什麼?

首先,讀書人是另一個夫子。將夜的世界,無論是君子不爭還是君子不器,無論是子不語還是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每個角落都有儒家思想的影子。讀書人是夫子(或者說孔孟)形象的一部分,貓膩把他單獨拎出來幻化成一個具象的獨立人格,代表著另一種儒家思想的傳承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藏在昏暗的角落裡,只會死讀書、讀死書。這樣的讀書人是貓膩所不喜歡的,把夫子原型的負面單獨剔除出去,要樹立成文人反面教材的被批判的“樣板”。

其次,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世上有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卻從來沒有想過是不是鑽了牛角尖或者走錯了路。讀書人的夢想是讀遍天下藏書,為此他放棄修行,把所有時間都用在讀書上,結果是夢想破滅,連以前讀過的書都忘記了。若是如觀主所說,他不放棄極佳的資質潛心修煉,能夠活得更久,是不是既能出世做更有用的事情,也能實現他讀遍天下藏書的夢想?有時候人總覺得前路渺茫,有時候也有人會提醒退一步海闊天空,讀書人是個極致的負面案例,他趕走了所有試圖提醒或“打擾”他的人,在自己的世界裡自生自滅,最後放棄理想,阿Q式的自我安慰:只要活著每時每刻在讀書就好了。

最後,貓膩的自嘲和自省。在很多人眼裡,居家寫作這件事是很無用的。貓膩當年為了追求愛情,從南方跑到大慶居住,對他的妻子稱呼“領導”,曾有人“嘲笑”他的愚痴,不理解他的堅持。《慶餘年》三個字,其實也是貓膩紀念自己在大慶剩下的年華。貓膩憑藉《朱雀記》成名,到了《慶餘年》、《間客》讓他開始富足,到《將夜》才是讓他賺了很多錢。寫讀書人,是貓膩的自我警示,堅決不做百無一用的讀書人;也是他的自我勉勵,寫字也是有價值的。在《將夜》的最後,讀書人幡然醒悟,把崖洞無數藏書隔空揮灑到長安上空,讓寧缺寫“人字元”的筆沾滿了墨汁、充滿了力量,一筆劈地勝了觀主。貓膩鄭重的寫道:“文字本身就有力量”,這是對讀書的自省,也是對文化存在的價值自勉。

貓膩說,《將夜》的愛情寫的很有煙火氣,一碗麵、一個煎雞蛋,甚至幾粒蔥花幾粒花椒都是真摯樸素的愛情。他的生活安寧祥樂,無拘無束,其實這些都是文字帶來的力量,這也是貓膩要表達出來的價值。書院的幾個隱藏強者,掃地婆婆被觀主秒了,黃鶴重傷後半殘,只有讀書人還活著,因為他找到了正確的方向:知識只有轉化成價值,才能達到天啟、無矩和清靜的永生。

P。S  感謝好朋友們對筆者的信任和支援,你們的鼓勵是我寫作信心和動力的源泉,只要大家喜歡,我還會為大家繼續奉獻《將夜思》系列,下一篇我想寫一寫“知命以下無敵王景略”,大家還想看哪個角色的內涵,瞭解哪些細節的分析,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給筆者提供創作的方向。

謝謝大家,麼麼噠!

關注筆者,看不一樣的《將夜》

關注在上點贊在下,走過路過告訴筆者你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