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雷軍已經96天不提汽車,小米不談自動駕駛,量產即落後?

雷軍的社交平臺可以算是數碼電子領域“大佬”中,更新頻率最高的一位了,他的社交平臺就像是小米產品的集中展示地,但是上一次出現關於小米汽車的訊息,還是96天前的8月27號,作為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次創業,雷軍在小米汽車上幾乎是傾注了自己的所有,可距離宣佈造車,已經過去了18個月,小米汽車卻越來越少出現在雷軍的社交平臺上,難道進度太過緩慢,沒什麼可展示的嗎?

雷軍上一次展示的,是小米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要在2024年進入自動駕駛第一梯隊的小米,依照目前公佈影片的水平來看,有些堪憂啊。

要放棄全棧自研?小米自動駕駛到了哪一步

雷軍在小米秋季釋出會上公佈的自動駕駛測試影片中,可以看到測試車輛是有鐳射雷達和眾多攝像頭的,行駛起來可以說是“四平八穩”,在高架快速路上,行車速度明顯低於其他社會車輛,嘗試過蔚小理或者特斯拉高速領航功能的朋友們,應該有所體會,這幾位目前的輔助駕駛已經可以和其他車輛同速“隨大流”了,小鵬的高速NGP甚至說已經很老司機了,而小米這種表現確實沒什麼亮點可循,而且,很特別的一點就是小米的自動駕駛影片經過了不少剪輯,看上去都有些失真了。

還有就是在路口紅燈變綠起步的過程中,小米的測試車無法緊隨前方車輛,比較遲緩。在窄路的路側車輛突然啟動,小米測試車那是全程目送人家遠去,而且還不敢追,估計老司機早就坐不住了,甚至由於太慢了,還出現了社會車輛從非機動車道超車的一幕。

我們在之前解析了不少小米自動駕駛的專利內容,但顯然小米目前在專利、供應商、團隊、資金方面下的功夫,與目前這個產出還是不怎麼成正比的,2024年就要量產,這段時間小米確實要好好下功夫了。

小米其實在自動駕駛方面已經有了很早的前期準備,在宣佈造車前就已經入局了,但全棧自研的自動駕駛,在現在已經不是那個可以迅速追趕上來的“工種”了,現在自動駕駛最需要的就是資料積累和訓練,而小米就比較欠缺了。

所以小米最近也傳出了,小米自動駕駛業務正在進行人員調整,原定的全棧自研或將暫時轉為供應商方案,究其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因為進度太慢,高階輔助駕駛很難應用在第一款車上,再參考小米此前公佈的自動駕駛測試影片,水平差不多是蔚小理們2019-2020年的水平,而且這種型別的自動駕駛在小米的全新車型上落地也不現實,成本問題很難讓它跟年輕人交朋友。

投入不夠,量產即落後,小米自動駕駛要換條路?

蔚小理和特斯拉目前已經交付了大量的量產車,智慧駕駛的硬體基本上都是參照著L4級自動駕駛的標準來做的,並且除了蔚來以外,剩下三家對於智慧駕駛的硬體都做了區分,晶片以及是否有鐳射雷達等硬體都有所不同,而特斯拉則是需要單獨選裝開通。

雖然上面四位可能區分硬體高低配,但是它們都能達到L3級以上,但由於法律法規的限制,它們還是得說自己是L2級,但像高速領航這類L2級的功能,它們的表現甚至好過了小米的自動駕駛測試,像小鵬的城市NGP,其功能表現也能比小米在城市裡的自動駕駛測試表現好,所以可見新勢力們目前的量產水平,都超過了小米的測試表現水平。

而且小米這套自動駕駛還是要在2024年落地的,而從我們之前解析的全國L4級自動駕駛測試的現狀來看,L4級在2024年很有可能會有一些地方能夠落地開放上路,蔚小理們還有華為系的L4級很有可能會率先落地,如果小米要是把目前這種水平在2024年實施量產,那的確會是量產即落後。

蔚小理們這些帶有輔助駕駛系統的車上路後,就會有大量的行駛資料可供後臺研究,所以它們都在玩兒雲端訓練自動駕駛,和蔚小理有數萬臺量產車以及特斯拉上百萬臺車相比,小米只有140臺測試車在路上跑資料,這之間的差距,在每一天都會有指數級的差距,即便是量產以後,這部分的差距很難用錢追回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動駕駛的水平如何,並不是消費者們如何選擇新能源車的關鍵考慮因素,所以小鵬、理想、特斯拉它們才會在智慧駕駛硬體方面進行區分,能夠給予消費者們一些可選的權力,當然像蔚來這種全系標配統一硬體的車企,也可以對輔助駕駛進行訂閱,你需要就開通,不用也不用花錢,所以小米要是完全靠自動駕駛來和其他新勢力們搶市場,這種做法並不明智,因為蔚小理們已經驗證過了,完全以自動駕駛為賣點,消費者們並不買賬。

從小米第三季度公佈的財報來看,小米的營收出現了下降,智慧手機領域衝擊高階化的過程並不順利,小米很需要找到一個新的增長點,汽車確實是小米下一階段需要押寶的物件了。

資料顯示,目前小米電動汽車研發團隊人數已超1800人,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團在造車方面的投入達到18。6億元,這種投入看上去不少,但是對於造車來說,真的是相當少,看過我們之前文章的朋友們應該會有印象,蔚小理它們每個季度的研發投入幾乎都能達到30-40億元,而且這還是在造出車的情況下,而小米汽車一方面目前還是在前期研發,同時還在建廠房,如果小米想在2024年把車造出來,並且釋出亮相,目前時間已經過半,接下來的十幾個月確實是需要加快進度了。

那麼小米最有可能找誰呢?

暫時放棄全棧自研,選擇其他供應商來合作自動駕駛,確實是小米接下來可以加速自動駕駛落地的方式,至於選擇誰,其實已經能看到一些答案了,小米汽車目前測試的高階輔助駕駛系統就是基於英偉達Orin晶片開發的,接下來繼續和英偉達加強合作,小米也很有可能會在2024年用上算力上千Tops的Thor晶片,而2024年也是Thor量產的時候。

另外一個很有可能合作的供應商,就是高通,從小米的初代手機開始,高通就一直是小米的手機核心晶片供應商,而且為發燒而生的小米手機,幾乎是沒有缺席高通驍龍的任何一款高階晶片,作為首發機型也是常事,而到了自動駕駛領域,高通的自動駕駛能力之前我們也有過解讀,不聲不響的高通絕對是在悶頭搞大事,上千Tops算力的自動駕駛系統,如果搭載到了小米車型上,也是順理成章,而且小米汽車的座艙應該也會使用驍龍座艙,而高通艙駕一體的晶片方案,很有可能成為現實。

總結:

作為小米雷軍的最後一次創業,小米汽車的成敗牽動了太多人的心,不少人年輕人的第一部智慧手機都是小米手機,小米價格屠夫的形象深入了太多人的心,小米造的第一臺車很有可能就會決定小米汽車的成敗,而自動駕駛固然是全棧自研得好,但是不能被自動駕駛的進度所拖累,大眾就是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