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漢景帝時期的諸侯王為何會如此的多?削藩和降低諸侯王權利勢在必行

有了這次諸呂勢力叛亂,與劉姓諸王動亂的經驗,這削藩和降低諸侯王權利也就勢在必行,漢文帝時期,就開始用列侯前往封地,監察地方形勢、封諸皇子為新王,牽制舊諸侯王、採用賈誼提出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來增加諸侯國的數量等手段著手削藩了,雖然看似諸侯王更多了,權利更散了,其實是縮小了諸侯王掌控的區域和力量權利,人多心不齊,相互掣肘,要想造反,也難以一致行動了。

景帝三年(前154年),在漢景帝降詔削奪吳王劉濞的豫章郡、會稽郡的舉措下,終於激起了吳王劉濞、趙王劉遂、楚王劉戊、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為首的七國的諸侯王的公開反叛。諸王聚結兵力多達30餘萬人,不僅如此,還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等外族商議起兵。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謀劃削藩的主要大臣。有上疏《削藩策》)的名義,舉兵西進,浩浩蕩蕩的向長安開進,開啟了歷史上的“七國之亂”。

經過多次削藩,諸侯國的實力已經不可與曾經相比,在朝廷的全力打擊下,從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始,到三月止,歷時三個月“七國之亂”被平,七王死,六國(除楚國外)被廢除。朝廷更是趁此時機收回了更多諸侯國的權利和地盤,雖然郡國並行還存在,但是諸侯王的自治權沒有了,有名無實。中央政權得到了極大的加強,諸侯王的封地已經和普通的郡縣沒有什麼區別。漢武帝后諸侯國的權利甚至是低於郡縣,再也威脅不到朝廷的政權。中央集權終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