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為什麼說“活下去是華為的最高綱領”,秘密都在這

作 者:胡士強 南京德銳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來 源:正和島商業洞察

“軍人最大的奉獻不是犧牲,而是勝利”。

這是讀《打勝仗》這本書的時候,給我最大震撼的一句話。

我們給予“犧牲”太多的讚揚。在軍隊中,我們認為敢於犧牲的戰士是最好的戰士,在企業內,我們認為敢於犧牲的員工就是最好的員工。但是,“犧牲是軍人最大的付出,但不是軍人的最大奉獻。軍人最大的奉獻是勝利。國家養育軍人,不是讓他到關鍵時刻一死了之。”

在華為看來,犧牲不值得讚揚,活下去是第一位的,“活下去是華為的最低綱領,也是華為的最高綱領”。活下去才能打勝仗,才有可持續的發展。孫子在千年前就告誡,“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犧牲是一種精神,展示的是一種不留後路的豪氣,但沒有犧牲的勝利,才是最值得驕傲的勝利。當然,勝利已然不易,沒有犧牲更難。但對於我們來說,應該首先摒棄犧牲思維,建立打勝仗的思維。

01、打勝仗要利用團隊的力量

一位新員工,加入團隊後,工作認真負責,全身心投入工作。在接到新任務後,總是兢兢業業去完成,很多時候要做到深夜,不怕吃苦,不怕“犧牲”。最近的一次任務中,交代清楚成果要求後,上級跟他說,“小李,這個任務對你來說有些挑戰,但你在過程中可以問我,也可以問你身邊的其他同事。”“好的,沒問題。”任務截止時間到了,小李終於提交了他的成果,但很不理想。不是任務難,有現成的資料可供學習;也不是他不認真,他的投入程度讓同事佩服。

他的周圍有資深的同事可以請教諮詢,但他沒有。被問到原因時,他說,“我以為我能夠搞定。”

我們身邊是不是都有小李這樣的同事?每個人也都可能會成為小李——我們拼盡全力,不怕犧牲,卻沒有選擇最好的方法,也沒有達成理想的結果。敢於犧牲的思維,有時候與打勝仗的思維相悖。打勝仗要求我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要求我們及時作出變通、避免陷入“高尚”的自我陶醉,要求我們選擇最能夠獲得勝利的方式——利用好團隊的力量。

麥肯錫有一句話,“不要重新發明輪子”,這就是打勝仗的思維。打勝仗不是為了顯示個人的能力,是要堅守團隊利益最大化。

02、打勝仗要進行自我批判與反思

在一個商學院的課程結束後,一個學員吐槽老師不靠譜,講課的風格不夠吸引人、內容老舊、觀點不合理。

“我實在不願意繼續聽下去”。

“那有沒有一些有價值的觀點,對你有所啟發呢?”另一個學員問。

“當然,比如xx觀點,是對我有一些幫助的。”

“為什麼不將關注點放在有價值的知識上?卻讓自己陷入抱怨的泥潭呢?”

外部的環境不理想、團隊裡的同事不給力、公司給予的支援不夠,這些都會成為我們抱怨的物件。但打勝仗需要的更多的是自我的批判與反思。不過多的將責任歸結於外部,而是如吉姆·柯林斯提到的第五級經理人,多“照鏡子”,去改變自己能改變的局面。

“學習華為,別的可以不學,但有兩條必須學,第一,學習華為是如何進行自我批判的,第二,學習華為是如何學習別人的”。

在華為已經近乎成為一種商業圖騰的當下,他們最值得學習的卻是自我批判和學習他人,這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這正是華為成功的邏輯。

03、

打勝仗要充分的準備

一個諮詢顧問,在跟客戶溝通之前,考慮到了每一個可能被問到的問題,甚至包括很多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客戶溝通中,客戶每提到一個問題,他都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材料去應答。待溝通結束,客戶滿意地說所有疑惑都得到解答的時候,事先準備的素材並沒用完。

“為什麼你會準備這麼多細緻的材料?”

“我們跟客戶溝通的目的,不是贏下這一單嗎?要贏下這一單,這些材料都是必需的。”

很多情況下,在準備階段,勝負已分。孫子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黃帝內經》講,“上醫治未病”,均為此意。

“在管理上,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新手重打仗,老手看組織”。看組織,就是為打勝仗、持續打勝仗做準備。只知悶頭打仗,往往勝率不高,早做準備,構建起能打勝仗的組織能力,才能成為常勝將軍。

04、

最後的話

“對於人才最大的激勵不是升職,也不是加薪,而是不斷的打勝仗”。這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員工,但一定適用於優秀的人才。

不能打勝仗,人才不能稱之為人才,管理者一定也不是好的管理者,沒有一個士兵願意追隨總是吃敗仗的將軍。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都應學習華為——“一切為了作戰,一切為了服務業務,一切為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