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八十二歲老翁考中狀元, 騎馬遊街作了副對聯, 千古無人超越

中國古代科舉制推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先後產生了文武狀元近800名。科舉之路的艱難不言而喻,多少人十年寒窗,熬成白首,依然有可能還是一個秀才的身份。也有人年紀輕輕,二三十歲出頭就科舉奪魁,得中狀元。兩廂一比較,真是時也,命也!

總體來說,古代狀元的年紀多分佈在二十五至四十歲這個區間。這正是一個人一生中年富力壯、思維敏捷的黃金年齡段,一旦年過五十以後,除非你有范進那樣的好運氣,不然真的很難再有優勢。

當然,凡事無絕對,小時候讀過《三字經》的人,都記得書中有一句話:“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說的是北宋時期的梁灝,年輕時勤奮好學,很早就通過了鄉試。不料此後的四五十年裡,一直困頓科場,連續考了十幾次都是名落孫山。

但是梁灝此人有一股子執拗勁與韌勁,落榜了,那就重頭再來,永不言敗。所謂:功夫不負苦心人,在梁灝82歲這一年,他終於考中進士,在殿試環節,表現卓越,被宋太祖趙匡胤點為狀元,披紅騎馬遊城。

考中狀元,那是無數讀書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有才如蘇東坡的殿試結果是進士乙科,成為文壇一大憾事。梁灝騎馬遊城,滿城爭看狀元郎。當圍觀群眾看到狀元郎是一位老翁時,人群譁然了,有人大膽地問:狀元郎今年多少歲了?

梁灝笑呵呵,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口占了副對聯:白首窮經,少伏生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二歲。

伏生,又叫伏勝,是秦漢年間人物,秦始皇下令焚書,他冒著砍頭之罪,偷偷把書籍《尚書》藏在牆壁,到了漢朝,年過九十的伏生被漢景帝派人接到長安講授《尚書》,由此名顯天下。太公,即姜尚(子牙),八十歲於渭水邊遇文王,被聘為相,此聯上聯用的是減法,暗含自己是八十二歲了。

由於梁灝中狀元之時,年歲已高,於是就放棄了做官,宋太祖趙匡胤準其榮歸故里,享受俸祿,頤養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