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孟晚舟回貴州母校演講,以“咖啡”與“漿糊”揭秘華為人才之道

極目新聞記者 徐漢雄

9月2日,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來到貴州都勻市,與母校都勻一中和都勻三小的師生共上開學第一課。孟晚舟回憶了在都勻的學習生活,以“讀書萬卷,咖啡千杯”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孟晚舟說,學生時代,我們渴求知識,用萬卷書籍來豐盈認知和思想;步入社會後,我們慢慢認識到“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任何一點進步都需要他人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每一次與他人喝咖啡的機會,就是一次難得的思想交匯,咖啡千杯就是聚他人之智慧來開啟自己之思路。

在這場演講中,孟晚舟提了不下十次“咖啡”,還談到了華為的“漿糊”哲學,核心是價值創造、價值分享、共有共享,保護每一個貢獻者的合理利益,形成一個叢集。華為用“漿糊”哲學粘接了來自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員工,也粘接了成千上萬的外部優秀人才。

孟晚舟演講(圖片來源:都勻一中微信公眾號)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孟晚舟提到的“咖啡”與“漿糊”,實際上都是一個意思,如何凝聚人才,集眾人智慧,以走得更遠。所舉的例子與感悟,都是為了強調一個主題:解決一切問題和難題的根本在於人才。

孟晚舟說,華為“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一切皆人才,開放是根本”。今天的華為,作為行業發展的出題者,要用世界級難題來吸引和成就世界級的人才。

人人皆可為師,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孟晚舟說,華為全國各地的園區裡有各式各樣的咖啡廳,在這裡,你可能會偶遇公司高管,正在接受訪談;可能會看到外國面孔,正在用流利的中文分享他們的觀點;也可能會發現一群年輕人在白板上推演公式,因為觀點的不同而激烈辯論。

即便近幾年,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華為依然建設了許多園區圖書館和咖啡廳,依然保持在員工激勵、榮譽表彰、繁榮園區等方面的投入。

孟晚舟說,科技公司最主要的價值創造是創新,而創新之源來自員工的活力與創造力。未來不是省出來的,而是持續投入和努力奮鬥所創造出來的。

熱火朝天地討論、思維火花的碰撞,往往是靈感的源泉、攀登的起點。如今,華為在很多大學校園裡或者高校附近,建立了“黃大年茶思屋”。

孟晚舟說,華為鼓勵員工走出辦公室,與大學教授、科研人員一起喝喝咖啡、聊聊思想,共同探討產業的方向與未來,甚至是全社會所面臨的技術難題。

華為鼓勵每位員工多讀、善思、能辯,從悠久而璀璨的人類文明中獲取智慧的力量,從他人和行業的優秀實踐中尋找突破的方向,開啟思維的天花板,這是“點”的開放;

華為倡導每一位員工與內外部專家多喝咖啡、交流思想,借他山之石吸收宇宙能量,這是“面”的開放;

華為把先進論文和技術難題公開發布到網上,歡迎行業和社會合力推動、互相啟發、競相破題,讓創新的力量奔湧向前,這是“場”的開放。

華為努力營造從“點”到“面”,再到“場”的開放,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共同來解決整個社會所面臨的技術難題。

孟晚舟回母校(圖片來源:深圳商報)

孟晚舟還舉了個喝咖啡的例子:2019年,一位博士生畢業後加入華為。他的研究方向是“類腦智慧”,這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2020年起,他經常在茶思屋和高校老師、學生喝咖啡、聊技術,也和不同部門的專家探討學術、聯合攻關,甚至還把市場人員、潛在客戶也拉進來,進行前沿技術的推廣和聯創。一年多的時間,他在茶思屋喝了1000多杯咖啡。他的團隊與產品線聯合完成了20多項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發表了10多篇論文。面對累累碩果,他感嘆道:“茶思屋的咖啡,都是汗水和火花調製出來的。”

孟晚舟總結道,讀書萬卷,能幫助我們充實理論知識;咖啡千杯,能幫助我們吸收思想能量、激發創新火花。二者的共同之處,都是要求我們擁有開放的心態、保持對未知的好奇、付出奮鬥的汗水。

人人盡展其才,一桶漿糊粘接世界智慧

孟晚舟說,華為並不要求員工“樣樣精通”、“十項全能”,而是鼓勵員工在自己真正熱愛和擅長的領域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具有解題、破題能力的“單項突出”人才,才是當前攻堅克難時期最需要的。

她說,華為就是這樣一個開放的平臺,將一群人粘合在一起,做一件事情。

孟晚舟舉了一個例子:二十多年前,華為俄羅斯數學研究所有個年輕的小夥子,從事演算法研究。可以說,他是華為早期高薪聘請的為數不多的“天才少年”之一。因為他當初不願意離開家鄉俄羅斯,為了留住他,華為在俄羅斯當地設立了數學研究所。他加入華為之後,不喜與人來往,終日就是擺弄擺弄電腦,打打遊戲,偶爾做些數學方面的研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看上去似乎碌碌無為,沒有什麼科研成果。但就是這樣的一位“怪異”天才,在十年後攻破了從2G到3G的演算法難題,華為也基於這項成果,推出了一款針對歐洲市場的Single RAN方案,逐步超越競爭對手。

孟晚舟說,常人難以理解的“怪異少數”,也許在某個方面有著常人難以超越的才華。“用人之長、人盡其才”,是華為的用人之道。

孟晚舟回母校(圖片來源:深圳商報)

華為還有許多跨專業科研人才。在早期的電源開發團隊中,就有一位主力人員,曾經是位牙科醫生。華為看重的是他們紮實的基礎學科積累、創新的破題思維方式。

任正非在達沃斯論壇上接受採訪時曾說,自己既不懂技術,也不懂財務。他就是提著一桶漿糊,把優秀的人黏在一起,拼出一個人才濟濟的華為。

華為的“漿糊”哲學,英雄不問出處,創造價值者就應該獲得尊重,保護每一個貢獻者的合理利益,形成一個叢集。華為粘接了來自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員工,也粘接了成千上萬的外部優秀人才。

解決一切問題和難題的根本在於人才

孟晚舟說,目前華為正在承受和麵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一路衝波逆折,百轉千回。

面對打壓,是退縮不前,還是繼續開放?華為如何作出更有價值的貢獻,如何讓科技的燈塔之光繼續領航?

她說,從前面的分享中,可能已經得到答案。解決一切問題和難題的根本在於人才。

孟晚舟強調,華為將堅持開放的人才觀,用火花和汗水調製的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用開放的心胸和格局粘接世界的智慧,既仰望星空,也腳踏實地。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孟晚舟在演講中多次提到“咖啡”,這是明線,又以“漿糊”的粘接哲學首尾呼應,這是暗線,一明一暗,都是講如何取他人所長,吸取他人的能量,詮釋“聚眾者遠”這個道理。她提到“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任何一點進步都需要他人知識與經驗的分享,實際就是強調人才的作用。

事實上,華為的人才觀與人才戰略,素來為外界所矚目,成為研究的樣本。

資料連結一:

餘承東險被下崗,任正非堅決力挺

據《中國經營報》2019年9月21日報道,“任正非既不懂技術,也沒有客戶關係,但在用人方面確實非常獨到。”華為第一任人力資源副總裁張建國(2000年離職)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華為最厲害的地方是用人,也是最早搭建人力資源體系並提出人才“知本論”的中國公司。

華為第二任人力資源副總裁吳建國(2002年離職)表示,華為人才戰略的秘密就是“五個人的活,四個人幹,發五個人的工資”。

很多華為老員工都知道,任正非自創業開始就重視人才,在大學生非常稀有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任正非經常會到人才市場吆喝招人。有的大學生還沒畢業,任正非就會先付路費,讓大學生畢業後直接到公司報到。

華為在用人上還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尊重創新創業人才的個性,包容準企業家人才與創新人才的偏執與個性缺陷”。

任正非(圖片來源:中國經營報)

據介紹,任正非在用人方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真正的頂尖人物一定有缺點,所以任正非提出,有“潔癖”的人不能當領袖,而按照華為內部評測機制,餘承東是兩次被任職資格評價應該下崗的人,但任正非認為,越是這種被評價體系評為要下崗的人,越是優秀人才,說明他有個性,說明他能打破常規,有創新性思維,越應該用他。

最近幾年,業界已經看到,雖然被稱為“餘大嘴”,但餘承東吹過的各種“牛皮”,都變成了現實。

資料連結二 :

任正非:華為人才分三類,主管每年強制末位淘汰10%

據上觀新聞2020年11月1日報道,華為心聲社群頭條釋出了任正非對華為戰略預備隊學員和新員工的講話,講話中稱,華為的崗位將分為三個類別:職員類、專家類、管理類。職員類別,也叫專業化崗位。

這些崗位對年齡沒有限制,因為有經驗,可以做到50-60歲,職級只有15、16級也可以,將來他們還會有工齡津貼、崗位補貼、質量補貼……第二類是專家隊伍,專家要快速適應社會變化,趕不上時代變化就會掉隊,華為沒有收容隊。第三類是行政管理隊伍,主官和主管每年強制性10%的末位淘汰,即使全優秀也是硬性的,這樣才有新的血液迴圈。

(資料來源:瞭望智庫 深圳商報 中國經營報 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