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司馬氏取代曹魏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迅速衰落?

公元二六五年,三國歸晉,動亂了近百年的中原被晉帝司馬炎收入囊中,自東漢以來的各方混戰,逐鹿中原的混亂局面終於得到些許喘息。在剛平定天下的時候司馬炎採取了休養生息,與民為善的執政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發展,晉朝的國力有所提升,生產力得到了發展。難以置信的是,西晉王朝和秦朝一樣出現了二世而亡的局面,短短51年的時間,西晉就突然崩塌了,開啟了數百年的魏晉南北朝亂局,中原地區迅速衰落,又陷入戰亂當中。

西晉敗亡的原因眾說紛紜,很多研究這段歷史的人將原因歸結在“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事件上。

但是拋開表象,本質上分析,西晉迅速敗亡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在朝堂上,官僚和貴族窮奢極欲,外戚干政,其他皇室成員專權。在一系列因素的刺激下,司馬氏建立的西晉就很快陷入動盪。

如果細究的話,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九品中正制中的豪強勢力興起。地方的貴族、豪強、門閥擁有極大的影響力,三國時期曹操就用了很多手段來抑制豪強,可是到了西晉,門閥制度還是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隱患。西晉時門閥貴族勢力盤根錯節,手下門生故吏數量眾多,把持朝廷的許多崗位。在科舉還沒出現的西晉,門第出身是為官的一大要點,所以門閥掌握了大量的政治資源。再加上不斷兼併農民的良田,他們的又控制著晉國的農業生產,影響力不斷提升。

九品中正製作為當時的人才選拔機制,使廣大底層人才,失去做官和進入朝堂的機會。貴族的旁系、後代充斥朝廷,西晉的統治階級人才凋零,社會流動失去活力。

其次是對皇室的分封引起戰亂,西晉代替曹魏,也繼承了很多曹魏時期的組織架構,西晉的締造者司馬炎並不是對門閥豪強沒有擔憂,所以他很希望降低豪強的影響力,避免權力被世家大族瓜分的問題。司馬炎自身就是透過篡奪曹魏自立。為避免其他人也像他一樣,他對司馬氏的其他成員極大的分封皇室成員,希望司馬氏的皇族能夠拱衛自身的地位,讓自家人分管軍政權力,把國家的統治權力分散到皇族當中,對沖門閥做大的風險。

在司馬炎上位的開始,他就分封了十幾個藩王,分佈到各個地方,擁有很大的自主權,屬地內的官員任免,都是諸侯王說了算,還可以組建軍隊,儼然一個個國中之國。短期看確實可以鞏固統治,削弱門閥的影響,但是也為接下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伏筆。各大諸侯王爭權的“八王之亂”,各地諸侯開始了混戰,為了提升戰鬥力,很多藩王選擇僱傭和招募羌,匈,鮮卑等遊牧民族加入隊伍,導致大量遊民湧入中原。西晉在一件件事件的打擊下無力迴天,慘然收場,此次事件被稱為“五胡亂華”,此後一百餘年的動盪割據席捲了整個中原。

第三是統治階級的墮落,司馬炎在稱帝后聲色犬馬,公卿臣工當然有樣學樣,在西晉的高層,最流行的是攀比誰更富裕鋪張,“王石鬥富”的典故就是這樣誕生的。百姓對此苦不堪言。司馬炎駕崩,晉惠帝司馬衷繼位,就是那個著名的,有人彙報百姓流離失所時問出“老百姓吃不起飯為什麼不喝肉粥”的惠帝,更加劇了西晉的滅亡。

在分析了這麼多原因後做一個思考:西晉以後,中國陷入魏晉南北朝的亂局導致衰敗是不可避免地,除了三國紛爭導致的青年勞動力減少,經濟嚴重受損外,主政的西晉統治者沒有貫徹休養生息的基調,沒能撫慰百姓,恢復生產,又由於一系列的決策失誤導致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這類危害深遠的等等事件,導致了二世而亡的結局,使中原地區進入多年的紛爭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