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尋找茶的源頭,就是在尋找中國人精神的源地

茶,作為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是中國人民對於世界文明的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種茶國家達五十餘個,飲茶風尚遍及全球,但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用的茶葉、引種的茶種、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以及茶事禮俗等均直接或間接來自中國。英國也正是在中國的直接與間接影響之下,才成為舉世聞名的愛好飲茶的國家。根據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的統計資料,英國的人均年飲茶量為2。53公斤,居世界第二位。英國人的飲茶習慣主要是在十八世紀形成的,形成這一習慣的物質基礎就是能夠大量地獲得茶葉,這一點主要就是透過英國東印度公司積極地發展中英茶貿易而實現的。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與利用茶樹的國家。根據傳說,炎帝神農為了天下蒼生在神農架遍嘗百草,茶就是他在嘗百草的過程之中所發現的。對這一傳說,《神農本草》中的記載如下:“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我國古人對此深信不疑,茶聖陸羽亦認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儘管古人的這些說法不足全信,但毫無疑問的是,裡面也包含著若干科學可信的重要資訊。學界根據各種歷史記載以及文物證據加以分析,大致上得出了較為一致的看法,國內最為權威的當代茶學專著《中國茶經》中認為,“在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始於原始母系氏族社會,迄今當有五、六千年的歷史了”,“有關茶史的專著論文等大致上也認為,茶最初被發現與使用是在原始社會至奴隸社會時期。

茶為中國的先民發現之後,開始在中國逐漸傳播與普及,這一過程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根據學界已有的研究可知,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發展起來的,具體而言,就“是在古代巴蜀或今天四川的巴地和川東”,在先秦、秦漢直到西晉這一歷史時期,巴蜀是我國茶葉生產和技術的重要中心。秦漢時期,茶業隨巴蜀與各地經濟文化交流而日益發展擴散,首先向東部、南部傳播,西漢時期,茶的生產已經傳到了湘、粵、贛等毗鄰地區。從東漢到南北朝時期,飲茶在江南一帶已成風尚,到唐代中葉,飲茶之風基本上已經遍及大江南北,“正是在唐代,茶始有字,茶始作書,茶始銷邊,茶始收稅”,所以,我國古代史籍中經常會出現茶“興於唐”或“盛於唐”的說法。

隨著飲茶風尚在中國的形成,它的影響日益擴散,與中國相鄰的各地區也開始種植茶葉,逐漸養成了飲茶的習慣。根據目前的研究,秦滅蜀之後,許多少數民族遷移到雲南南部一帶,茶由此而向南傳播,進入越南與緬甸一帶的山區。西漢時期,漢朝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活動較為頻繁,飲茶之風沿絲綢之路向西傳播,到達了中亞乃至西亞各國。茶向東傳入朝鮮與日本的時間也比較早。公元632年至646年,新羅王統一朝鮮,當時飲茶習俗已經傳入,公元828年,朝鮮使者大廉由中國帶回茶籽,種在了智異山下的華巖寺周圍,這樣,朝鮮半島開始進行茶葉生產。早在漢朝時,中國的茶文化就已經傳入日本。

據說,高僧行基(公元658-749年)曾在寺院中種茶。其後有關種茶的記載增多: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日本的最澄禪師將茶種帶回日本,種植在了近江;公元806年,弘法大師來華學佛,返回時也攜帶了不少茶籽。但毫無疑問的是,在日本傳播茶文化貢獻最大者是榮西大師,在南宋時期,日本的榮西禪師兩度來華學佛,他居住在天台寺時,每天都能親眼目睹當時社會上下僧俗皆嗜茶的情形,當時的飲茶之風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返回日本時,榮西禪師攜帶了大量的茶樹種子,回國後,他將其種在了肥前脊振山,還將部分種子送給了惠明上人,後者將其種在了拇尾山(即今天的宇治),這裡後來成為日本著名的產茶地。與此同時,榮西禪師還撰寫了日本的第一部茶書《吃茶養生記》,該書在日本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所以,人們尊稱他為“日本茶祖”。